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这是中国最早的香山寺!

  • 作者: 原野山林
  • 发表于: 2018-08-07 17:06
  • 字数:4401
  • 人气:1835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要在春节大年初一时到寺庙里烧香,祈祷一年平安顺利、财运亨通。

我自然也不能免俗了。

记得那是2015年,当时我在平顶山,大年初一一早也动身前往香山寺,期望烧上一烛香,祈求一年平安顺利。

香山寺位于平顶山城区的西北处,距离新城区仅有3公里。据说这里是汉化观音菩萨的第一道场,在国内诸多的香山寺中,平顶山香山寺被称之为“祖寺”。这里主祀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象征。

当我开车来到距离香山寺大约两公里地方的时候,交通管制了!

我问交警是什么原因,他告诉我:

“寺庙里人太多了,根本不让车往前走!要去的话就得走上去!”

他还说:“昨天晚上11点,寺庙里的人就满了,都想争着烧头一烛香!”

哦!是我低估了大年初一烧香祈福的“动力”!更低估了民众对观音的崇拜!


1.

历史上的平顶山香山寺规模宏大,整个寺院横跨三座山峰,呈现出以香山为中心,以东西龙山为两翼的格局。同时还有很多分布在周围地区的下院。

历代朝廷都很重视香山寺这个观音道场,1800多年以来,寺院屡遭战乱却又能屡次重建复兴。而且据文献记载,宋、金、元、明时期香山寺的规模不断扩大,历代朝廷赏赐的田地累计2万多亩,山林1万多亩。明代最鼎盛的时候,香山寺有下院16处,是名符其实的中原佛教中心。

可惜的是,香山寺从明代以后连遭厄运,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以及文革时期破四旧,终究使得宏大的寺院逐渐衰落,仅存下了观音大士塔以及周边的几幢建筑。

2007年以来,香山寺得以大规模地扩建。

新扩建的部分包括了山门、天王殿、大悲正殿、藏经阁。利用地形高差层层展开了四进院落,彰显出不凡的气势。

穿过四进院落之后,是一个广场连接着120步台阶,拾级而上,那里是保存下来的宋代遗塔大士塔为中心修建的曼陀螺。

香山寺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是观音大士塔和宋代蔡京碑。

观音大士塔高33米,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敕建。塔的轮廓呈抛物线,远观如圆锥体,又状如子弹头,富有节奏变化,细腻纤细,灵动秀美,近观塔身雄浑高大,塔刹入云。

据明清方志及佛教文献记载,塔下有地宫,埋葬有观音真身舍利,因此被誉为“真塔”。也正是因为“大士遗身在塔”,所以才会“灵应殊胜”,香火旺盛。

在观音大士塔下的券洞内,立着一通千年古碑,碑高2.22米,宽1.46米,楷书,49行,满行7字。

这就是被誉为"三绝碑"的《大悲菩萨传碑》,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所立,由唐代高僧道宣口授,其弟子义常记述,汝州知州蒋之奇润色,北宋重臣及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书丹。


2.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平顶山香山寺,因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美丽的传说而闻名遐迩。

公元一世纪,大月氏人在古印度北部建立起了贵霜王朝,开创了其后一百年的兴盛时期。也是在贵霜王朝时期,印度的佛教进行了第四次佛典结集,从此兴起了大乘佛教。

东汉光和二年(179年),一个贵霜王朝的僧团,越过崇山峻岭、大漠戈壁和茫茫荒原,经过将近一年的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到达了东汉的都城洛阳。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留在洛阳翻译佛经,另外有一些人到颍川、南阳、徐州、丹徒等地去游方传教。

这个僧团中有一个人名叫支法度。从光和三年(180年)开始,支法度在颍川郡一带游方,传播佛教。颍川郡辖阳翟(颍川郡治,今禹州市)、襄城、昆阳、定陵、舞阳、临颍、父城等17城。

可以想象,支法度最初的传教不会顺利。

印度人向往神秘的、不生不灭的涅槃世界,向往着到那里得到解脱,为此目的,他们可以经过艰苦繁琐的修行和精神磨炼。中国人十分注重现世生活,在民众心目中,很早就存在着奉天、法古的信仰和祖先、鬼神的崇拜,而这些信仰和崇拜都与现世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点与古印度国民有很大区别,因此,印度佛教教义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传播佛教,就不能离开民众重视现世生活这个现实,就只能利用或借助中国的文化传统来宣传自己的教义。

支法度是幸运的!

当他来到父城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

说得是在春秋时代,居住在父城的楚庄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叫妙颜,二公主叫妙音,三公主叫妙善。妙善公主不慕荣华、不贪富贵、好善乐施、温柔善良。

楚庄王为了与邻国结盟,要将三公主许配给邻国太子。妙善拒婚不嫁,庄王一怒之下把她囚禁了起来。

在母亲悄悄放她出去逃生之后,妙善来到城西的白雀祠。在这里,妙善公主以一颗慈悲之心对待众生,赈饥济寒、施衣赠药,做了许多善事,人们都尊称她为“三王姑”。不久楚庄王知道后,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家,她执意不回,楚庄王气极之下放火焚烧了白雀祠。

妙善被众人救出后,藏到了火珠山上。

这之后庄王身患重病、久治不愈,医生说:“你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引,方能治愈,否则即使神医,也无可奈何。” 妙颜和妙音都不肯舍己救父。就在庄王病入膏肓危在旦夕的时候,门官通报:“三公主回来了,请求献眼手为父治病。”妙善为了救父亲,砍下了自己的一只手,挖出了一只眼。她的孝心感天动地,被人们到处传颂。

自此之后,妙善一直居住在火珠山上。

据说她去世那天,红日高照,满天祥云,雀鸟齐鸣,众兽伏地。妙善公主宝相现身,不但不是残废,反而是千手千眼,满面慈祥,金光环绕。

火珠山在父城西南方8里处,东边有大龙山,西边有小龙山,三山并列,远望好似二龙戏珠。

支法度来到火珠山上,看见滿山茂林修竹、芳草遍野、溪流淙淙。这里既临古道,又远离城郭,山色天光,环境清幽,是极佳的隐居清修之地。

更让他不胜感慨的是,在印度,释迦牟尼父王所居住的王城被称为父城,父城附近有座山名叫香山,释迦牟尼曾多次在香山说法,那里是印度佛教十大山王中的第二山王,是圣山!

支法度想不到汉地中原竟也有一座被称为楚庄王城的父城,这个父城附近也有一座山,是楚庄王之女慈悲行善的地方!这火珠山就好似印度的香山!妙善就好似观音的俗身!

他看到了一个传播佛法的最好办法!那就是结合妙善公主人事迹传播观音信仰!

观音一词是梵文,意思就是“以怜悯、慈悲之心俯视众生、朗照一切的救世主”,这个救世主是娑婆世界的保护者,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

妙善公主的所作所为与观音的理念是一脉相通的!

于是,支法度为火珠山更名为香山,在香山建了一座佛教伽蓝,名叫“香山精舍”, 这是一座典型的印度佛教寺院模式的精舍,布局以具有纪念意思的佛塔为中心,四周建有禅室、僧室和讲堂,用来禅定、诵经和起居。

这是中国最早的香山寺!是第一座以传播佛法为目的的佛教寺院,也是第一个观音道场。


3.

1800多年以来,印度观音信仰与中国的道教、儒教进行了对话和融合。

原本是远古时代“正法明如来佛”的观音,变成了楚庄王三公主妙善修道而成的观音;

原本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胁侍的观音,变成了玉皇大帝手下一员的观音;

原本是尊敬效法佛但不受佛控制与摆布的菩萨观音,变成了向上受玉皇大帝如来佛管束、向下又可支配各类鬼怪神卒的观音;

原本已经证得至高无上的圣智、洞见宇宙实相、没有执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的观音,变成了除神通广大之外在心境上已与一般世俗人没有什么两样的观音;

原本慈悲与智慧统一、观性与观相统一、出世与入世统一、神圣与世俗统一、威严与慈祥统一的观音,变成了非凡神通、预测吉凶的观音。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全新的信仰形态形成了,它既保持了观音慈悲、神通、救世等印度佛教原有的特色,又包涵着中国道教文化的成分,而形成了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

社会生活的现实,使得民众期望从超自然的力量中寻求寄托,寻求超自然神力的庇护,以摆脱现实苦难。

观音信仰满足了民众的需求!

在中国的民间观音信仰中,宣讲的佛法并不是深奥难懂的佛法经义,而是侧重于积好修善、行孝敬祖、忍怒离欲,具有很强的伦理化倾向,这与中国儒家经典一直所主张的修行内容、人伦秩序和道德理念也是极为相近。

观音菩萨充满世俗性情,尽心呵护人间众生,关注人们现世的幸福,当察觉到什么地方、什么众生遇到了什么苦难时,观音菩萨都会显露真身妙相、化作凡间俗相,或者在冥冥之中施展法力,使受苦众生获得解救。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和中国民众的智慧改造,观音信仰已完全融入中国本土文化之中,成为儒、释、道三种文化形态融于一体的宗教信仰思潮。


4.

公元1193年,突厥人侵入印度佛教的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到严重的破坏,大批僧侣逃难。从此,那烂陀寺逐渐地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曾经的辉煌无比荡然无存!

这次事件也成为佛教在印度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随着伊斯兰教不断地向中亚、南亚、东南亚扩张,佛教也不断地遭受到蚕食和打击。不停地屠杀、焚烧和骚扰就好象是釜底抽薪,印度的佛教“之火”一点一点地熄灭了。

到了公元15世纪,印度大部分国家中印度教的逐渐兴盛,佛教既失去了上层的保护,也失去了在民间的根基,在伊斯兰教的面前又缺乏起码的自卫能力。而且,“非暴力”的信条根植于佛教思想中,佛教徒们也不会拿起武器来反抗突厥人的入侵。他们所能做的,只有少数僧侣携带着一些古代印度佛教经典远走国外。印度佛教走向了消亡!

印度佛教从衰退到消亡的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佛教蓬勃发展逐渐达到鼎盛的时期!

探究这衰退和发展的原因,民间信仰的力量绝不可小视!

自从印度佛教进入大乘时代后,高深烦琐的佛教哲学只能在那烂陀寺那样的地方发展,而对民间的深入普化越来越少。生活艰困的一般民众,不可能关心那些“高深的哲学”,他们盼望的是有一个救世主将他们带往快乐的天堂。因此,印度佛教在民间逐渐走向没落就是必然的趋势!

而在中国,妇孺皆知“观音即慈悲,无形而无所不在”,“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在平顶山的大香山、陕西的南五台山、浙江的天竺山、南海的普陀山,都有规模宏大的观音道场,各种小型的观音道场更是遍布东西南北各地。

据说农历的二月十九是观音的圣诞日,六月十九是观音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观音的出家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三个日子就成为了隆重的节日,每到那些日子,各地的香客们都会向观音菩萨顶礼膜拜。

直到今天,观音信仰仍是最为普及的民间信仰。

再看看平顶山香山寺的境域,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浓厚的观音崇拜传统,而且影响了周边的许昌、南阳、洛阳等地。

千百年以来,信徒们广泛结社,拜山、进香、礼佛、捐资,施舍风气浓厚。代代相传的庙会,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香火都很旺盛。尤其是因为纪念观音诞辰而起的二月庙会,更是具有相当的规模。

随着香山寺的影响越来越大,民间观音崇拜也在不断扩大,每年农历的大年初一,到平顶山香山寺朝山拜佛的游人香客多达十多万,人如潮涌,车堵数里。

站在香山寺大慈悲殿前,遥想1800多年前的支法度,不由得心生万千感慨!

支法度来到火珠山建造香山精舍开始传播观音信仰时,可曾想到今天的盛况?!

当他在佛界向下遥望人间,看到他曾经努力传播的观音信仰如今有如此众多信徒时,会不会也怀着一颗世俗之心、拥有一份世俗的情感呢?

他的脸上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吗?

他的眼中会流出欣慰的泪水吗?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