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神秘的符号●奇迹般的转变

  • 作者: 原野山林
  • 发表于: 2018-06-22 21:56
  • 字数:3516
  • 人气:1246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1.

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的北侧,有一组具有殷商宫庭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那里是中国文字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大门处,大理石台座上隽刻着“中国文字博物馆”牌匾。

它的两侧有两只金黄色的甲骨型的玄鸟,后面屹立着高18.8米、宽10米的字坊。这个字坊的形状,是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字。

字坊后面是通向展馆的开阔通道,通道的两旁分列着由28片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甲骨片组成的碑列,

这其中最大的青铜甲骨片高1.4米、宽0.9米,总重量3吨。

甲骨片背面隽刻着这些甲骨卜辞的释义。

28片甲骨片不仅标志着向上天卜问吉凶祸福,而且还包含着28星宿的意义,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密切相连,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由字坊再向前,走向博物馆的台阶。

台阶上有许多个大柱子,红色底面上绘着黑色图案,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走过台阶,就进入了博物馆内。

据说,中国文字博物馆共有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了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以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2.

博物馆的“甲骨纪事”展厅展示的是商周甲骨、商王占卜的场景,还有甲骨文造字规则。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商王朝人所使用的一套符号。

这套符号有着特定的用途。

商王朝文明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活人的世界跟先灵的世界、跟鬼神的世界并不是绝对彻底地断裂开来。已经离世的祖先们随时可以跟活着的人沟通;大千世界里的万物也都是有灵的,万物之灵跟人之间也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在这种世界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仪式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来跟人以外的其他精神沟通。

与祖先们的沟通,就是通过“卜”来实现的。

“卜”在殷商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怎么“卜”呢?

把龟的腹胛或者是牛的肩胛骨拿来,把它磨平,在龟腹胛的底部或者牛胛骨的一侧钻一些洞,然后拿火在洞的地方烧,烧着烧着,龟腹胛或牛胛骨就产生了裂缝,发出“卜”的声音,这叫做卜。

通灵的人就会看着那个裂痕,告诉大家,祖先通过“卜”告诉我们所问的事情有什么样的答案。

商人会向祖先问各种事情,以至于达到无所不问的地步。

比如明天会不会有月亮,这个可以卜;

明天会不会下雨,这个也可以卜;

今年的收成好不好,自然也是要卜的了。

甚至明天渡河合适不合适,也都会“卜”一下,看祖先是说可以还是说不可以。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明天能不能祭拜祖先?

能不能祭拜天地?

跟某个部落打仗该打不该打?在某个时间开战行不行?是不是好的时间?

祭祀和打仗是两个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卜”,而且一定要有好的结果才能做!

有“卜”之后,就要有一套符号,先记录下问卜时祖先是怎么说的,事过之后再来看是不是应验了祖先的所说。

这个占卜读卜的人,有的时候就是商王本身,他的角色除了是统治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一个通灵的人,而且是最灵的人!

看卜解卜,也是商王权利的象征。

他告诉人们祖先说了什么,并在甲骨上记录下预言和事后的结果。

因为记录这个“卜”以及解读结果的这套符号刻在龟甲或者牛骨上,现代的学者们将其称之为“甲骨文”。


3.

想过吗?甲骨文在殷商时期和语言有关系吗?它记录的是语言吗?

台湾学者杨照认为,虽然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最重要的财富,但是它很可能就只是一套神秘的符号,跟语言没有关系。

就像是道教里很重要的仪式——符箓一样。道教所画的符,贴在门上驱邪消灾迎祥纳福,里面有很多看起来像文字的笔划,可是没人能把道教的符念出来。

或许商王朝的甲骨文也只是一套神秘的符号,它跟语言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照认为,是在周王朝时期,这套符号有了更重要的用途——记录声音、记录语言。

周人打败商人之后,要用他们有限的人力跟物力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建立政治和军事系统,他们要面对很多地方的陌生人,要面对已经在那里存在了很长时间的部落跟社会,他们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呢?

按照杨照的推测,周人走进了那些部落,走近了那些人群,去观察当地的人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去看当地的人如何唱歌?唱什么歌?而且记录下来那些人们唱的歌,并且通过那些歌唱,来了解那是什么样的部落,是什么样的社会,他们有什么的情感,应该怎么样跟他们相处,进而怎么样统治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周人展现出他们作为一个民族最大的贡献、最了不起的智慧。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编写了《诗经》,并且把原来商人的那套符号——甲骨文声音化了,和语言结合起来了, 变成了表意文字。

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的巨大转变!

而且,这也是人类历史文明当中非常惊人的奇迹。

放眼人类的文明历史,所有那些表音的文字系统中,两千年前所写下来的文字,今天绝对不可能不经过翻译就直接阅读。

例如《英国文学史》,那么重要的一部经典作品,因为它是用中古英文写下来的,如果不经过现代英文的翻译,今天的英国人是没办法阅读的。

日本的经典作品《源氏物语》也一样,必须要读现代语言翻译版,否则现在的日本人不可能读得懂。

再看用中文写成的《诗经》,两千多年之后的我们,竟然基本上不用通过翻译就可以读它。

可以认定,无论世界上哪一个久远的文明,当其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时候,语言一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那些用表音文字存留下来的文字,在那个语言消失之后,那个文字也就跟着死了。

甲骨文,这套产生于3000年前商王朝的中国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例外!

它们经过周王朝的奇迹般的转变后,形成了一套表意文字,又被我们的祖先们一路传留了下来,甚至有许多还留在我们今天的文字系统中!


4.

1899年深秋的一天,古文字学者、金石学家王懿荣打开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药店拿回来的中药包,偶尔看到了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面的古文字。

从这个时刻开始,一个惊动天下的发现进入了倒计时。

那个时代的几个学者前仆后继地搜集、研究这些带字的甲骨,不辞辛劳地寻找带字甲骨的出土地点,探求、理清带字甲骨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

古文字学者、金石学家王懿荣四处搜集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

金石学家、王懿荣的好友刘鹗,购买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又搜集了好几千片甲骨,在1903年出版了《铁云藏龟》一书,第一次向世间公开了甲骨文,而且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正确地划定了朝代。

大学者罗振玉,不仅以深厚的学养对甲骨文进行释读,而且第一次想到要考定甲骨文的出土地点,要理清楚它们的整体背景和来龙去脉。当知道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在洹河边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既然“殷人刀笔文字”甲骨文大量埋藏在小屯村,小屯就应该是商代晚期最稳定、最长久的都城遗址所在地,而甲骨卜辞就应该是殷王室之物。

1915年3月,罗振玉亲自来到了安阳小屯村。

学者王国维,以甲骨文为工具对殷商历史进行了研究,1917年发表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实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的《史记·殷本纪》所记的殷代世系。

1928年,中央研究院决定以国家学术机构的力量科学地发掘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从此开始,连续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专家合力组织,使所有的发掘都保持着明确的坑位记录,并对甲骨周边的遗迹、文化层和多种器物进行系统勘察,直到1936年6月12日在第十三次发掘时终于获得了奇迹般的最大收获,发现了YH127甲骨窖穴——商王朝留下的一个皇家档案库。

到此,一个伟大的发现惊天动地!

后来,随着司母戊大鼎的发现和妇好墓的发掘,规模宏大的殷墟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殷商王朝显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伟大了。

殷墟,商王朝都邑,展现了那个年代的顶峰文化——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和刻写在甲骨上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

尤其是那书写文字,真可谓“一片甲骨惊天下”!


5.

从甲骨文开始,中国的文字走过了3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非表音的文字系统。

文字是观念的土壤,甲骨文这片土壤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综合性、兼顾性、宏观化、统筹化,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之中。

这样的思维模式也促使中国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

独有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关系。

看重“权力”,强调集体主义,强调统一和整体性,使得中国在30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维持着统一形态。

最独特的一点,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宏观的、兼顾的思维模式,也使得中国文化中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因此,中国文化可以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让自己不断地延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丰富。

啊!伟大的文化,源自于那一片片神秘的甲骨。

在殷商文明中,商人会通过“卜”向祖先问各种事情,他们创造了一套符号,这套符号就是甲骨文。从甲骨文开始,中国的文字走过了3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系统、独一无二的思维模式、独一无二的伟大文化。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