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关于河图,有着一个数千年以来的传说

  • 作者: 原野山林
  • 发表于: 2018-06-08 22:19
  • 字数:4374
  • 人气:1890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1.
  河图,是用黑白圆点组成四方形的图案。
  下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上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左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右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
  在现有的认知中,这个图案标识着方位、阴阳、五行、四象。从方位上说,下边表示北方,上边表示南方,左边表示东方,右边表示西方;从阴阳上说,单数点为白色表示阳,双数点为黑色表示阴;从五行上说,下边五行属水,上边五行属火,左边五行属木,右边五行属金,中央五行属土;从四象上说,下边代表玄武星象;上边代表朱雀星象;左边代表青龙星象;右边代表白虎星象;中央代表时空奇点。
  关于河图,有着一个数千年以来的传说。相传上古时期,伏羲氏带领着部族在黄河一带繁衍生息,过着茹毛饮血、时序不辩、结绳记事的生活。那时候,在黄河上经常出现一个巨大河兽,这头河兽在惊涛骇浪中踏波飞走,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伏羲义无反顾地下河与河兽搏斗,经过七天七夜的较量降服了它。细看这个河兽,龙头马身如龙似马,背上的斑点规则而又美丽,人们就称其河兽为“龙马”,将它背上有斑点这个现象称之为“龙马负图”。伏羲从龙马背上的斑点受到启发,又“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明了八卦,“辟浑噩之玄沌,阐天地之奥秘”,开创了华夏民族的远古文明。
  龙马负图出河的地方,就在现今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的雷河村,那里建有“龙马负图寺”,以纪念龙马负图出河和伏羲开创文明的伟大功绩。
  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怀帝永嘉四年,1700年以来历经战火和动乱,曾多次维修重建。现有的寺院是公元1998年10月,孟津县委、县政府对其再次进行大规模修复而成的。
  龙马负图寺,山门峻拔巍峨,门内东西两侧分别立着唐朝时期的两通巨碑,碑上分别刻有“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的字样,这也是寺院中年代最为久远的文物。
  寺院第一进院落的中间是一座龙头马身踏波而行的龙马雕像。
  雕像的后面不远处是伏羲殿,殿内塑着伏羲坐像,殿右侧有一个新塑的高3米的龙马像,龙马足踏浊浪,栩栩如生。
  伏羲殿的两侧是文王殿和孔圣殿。第二进院落内座落着三皇殿,殿内伏羲塑像居中,炎黄二帝塑像分列左右。
  据说龙马负图寺曾经拥有宏伟的规模,不仅是山门峻拔、大殿巍峨,而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若是登临邙山鸟瞰寺院,可一眼尽收天地正气和河山灵秀。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进院落的中间,分左右两边各有一处设置在地面上的河图洛书图案。
  洛书,通常都与河图一并提及。
  文献上描述的洛书“结构是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若是要论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代表性符号,河图洛书当之无愧地被列入其中。然而,河图洛书是怎样形成的,经历了哪些演变与改造,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却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河图洛书的源流与嬗变,也就成了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上讼而不决的公案了。

2.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通过评审,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关的报道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这个实践在中华民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的起点是对宇宙的观察、对时空的认识,进而发展成为对太阳周年观察。而这个起点的最早记录,就是河图!
  遥想一下数千年前,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清醒地环顾人类与大自然的时候,一定是先觉察到自己的前、后、左、右以及脚下站立的地方,这是对方位的第一次认知;同时也会注意到白天和夜晚并加以思考,这是对时间的第一次认知。这两个认知用图案表达出来,就是河图!从这里开始,中华文明诞生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观察,先民们发现了每一个白天和夜晚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有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又有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还有两天白天和夜晚一样长。这四天,分别就是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
  先民们还发现了,冬至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从西南方落下;夏至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从西北方落下;而春分秋分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如果把这几天太阳出没的位置也放在原有的河图之中,就要再增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位。于是,洛书出现了!
  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探索,我们的先民们逐渐认识了宇宙、世界和时空,并且用方位、阴阳、五行、四象和天文历法将它们记录了下来!
  河图和洛书中蕴含着华夏民族最早的历法,那就是十月太阳历和十二月阴阳合历。
  在十月太阳历中,一年分五季,分别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表达;一季分两个月,以阴阳论奇数月与偶数月;一月36天分三旬,每旬十二日,以十二属相论日,十二日转三圈,就是一月。一个月36天,一季共72天。一月中有两个节气,18天一个节气,一年有20个节气。一年五季一共十个月360天,加上5天或6天的过年日,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每年过两个年,在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每四年设一个闰年,平年有5天过年日,大年3日,小年2日;闰年有6天过年日,大、小年都是3日。过年日不计算在月内,单独计算为阴阳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交替日。
  确定冬至、夏至两个节气是非常重要的事,是一年中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分界点。怎么确定呢?用立竿测影的方法!以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视运动确定冬夏,再由冬夏确定大小年。当太阳视运动到达最南点时为冬至,到达最北点为夏至。
  在洛书中,明确表达了空间中的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也表达了四时——春、夏、秋、冬,还表达了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并且与先天八卦融合在了一起。
  华夏先民们以太阳为坐标创建了太阳历,以月亮为坐标创建了太阴历,以北斗星为坐标创建了北斗历,最后将三种历法“合三为一”创建了十二月阴阳合历。
  十二月阴阳合历同样是分季、分月、分日、分节气。一年分四季,一季90天,四季继续用五行的金木水火来表达,只是多出了一个长夏对应五行之土。一季三个月,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月分大小,大月30天,小月29天,月份分大小,是朔望月的特征。一个月有两个节气,15天左右一个节气,一年十二个月有24个节气。一年的时间长度仍然是365.25天,为了太阳历与太阴历合二为一,五年设置两个闰月。
  随着十月太阳历转变为十二月阴阳合历,一年中的节气也从20个节气转变为24节气。
  有一幅图,融合了河图、洛书、太极、八卦、天干、地支、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到,河图洛书不是神话,而是最早的天文历法。八卦也不是迷信玄学,它来自于河图洛书,表达的是宇宙八角。宇宙八角可以表达空间中的八方(东西南北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可以表达时间中的八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以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卦表达的是时间与空间,表达的是天文历法。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使用“卦历”!足以见到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
  在这幅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先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天上的太阳行走周天365.25度,人间生活一年365.25天。度属空间,天属时间。天文与四时八节、与二十四节气,在这个时空中完成了一个过程。终点之处是新的起点,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就拿我们的先民制定出的24节气来说,几千年以来,农民的种植与收获一直以24节气为准。一旦发现,数千年不变,这就是永恒!
  历法,在《尚书》、《周礼》、《礼记》、《管子》里是立政之本,是务农之本;在《黄帝内经》里,天文历法是养生之本,是医病之本。有位学者说:书中的道理在书外,书中的道理在自然哲理之中,从这一基点上看,人文的源头在天文,人理的源头在自然。
  若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儒家与道家的经典“皆以《周易》为首”,《周易》六十四卦源于八卦,八卦是“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之后的产物,河图洛书是在文字产生以前对历法的表达。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源头在天文,天文的第一个落脚点在历法,在河图洛书!

3.
  只要稍微想一下就明白,龙马负图出河一定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所谓伏羲受河图,如果真有此事的话,那也是伏羲参悟出了河图的道理之后,借助于这个故事来获得先民们认可,从而获得最高权力,进而通过历法来统领和治理麾下的所有部族以及族人。
  那么,是谁?在什么背景下?为什么主持修建了这个源自于虚构故事的寺院呢?
  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怀帝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
  从公元291年到公元311年,西晋先后经历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八王之乱”,参战的诸王相继败亡,众多普通民众被牵连杀害,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几乎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集中爆发。从永嘉三年起又连续遭受旱灾、蝗灾,进一步给人民大众带来了灾难,这之后的“永嘉之乱”更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晋室内部矛盾重重,地方防务不修,人民大规模流亡,直至中原沦陷、晋怀帝被俘虏被杀害,西晋王朝走向了覆灭的终点。
  龙马负图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代,民间力量是不可能修建寺院的。我认为,龙马负图寺的修建一定是由帝王来主持的,也许这个主持人就是晋怀帝。
  晋怀帝司马炽是一个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也不想卷入复杂政治环境当中的人,他是被“八王之乱”的胜者司马越推举当上了自己不想当的皇帝。司马炽的爱好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即便是当了皇帝,也是天天坐在龙椅上,聚精会神地读着《史记》,他经常分析战国时期的谋士们是如何成功退兵的,汉文帝是怎样治国的,却不理睬大臣们的上书,也极少过问来自少数民族的威胁。更有甚者,当匈奴士兵冲进洛阳宫廷时,司马炽依然“镇定自若”地坐在龙椅上研究《史记》。至于他的死,也是因为汉国的刘聪觉得他太熟知历史,担心他有机会篡位后再改国号为“晋”,实行着他所说的那些经济、军事、社会制度,因而毒死了他。
  这样一个晋怀帝,完全有可能敬佩伏羲在蛮荒时代带领部族创历法、制网罟、教渔猎、养六畜、造琴瑟、作音乐,开创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文明时代。或许他也想通过尊崇人文始祖、彰显华夏文明的办法,
  在“五胡”先后进入中原与“汉”文化交汇冲突中重振晋朝江山。我更愿意想象这是晋怀帝的理想,也是他修建龙马负图寺的目的。
  历史没有给晋怀帝时间!我所说的这些也只是我的想象。
  如果真的像我想象的那样,晋怀帝司马炽,一个只有29年生命的悲情皇帝,修建龙马负图寺就是他一生中唯一可歌可泣的事情了。但是,只要有这一件事,他就已经彪炳千秋了!他让中华文明起始的地方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在我的心中,他是永生的!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