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胡阿祥:何谓“中国”?

  • 编辑: 迷迭香
  • 发表于: 2017-04-05 22:15
  • 字数:1764
  • 人气:1158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1
  • 分享:

作者/胡阿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历史与文学、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地名学与南京地方史。)


我们在谈论“中国”这个称谓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为什么要讨论“祖国的名称”?因为这些名称的“因为”与“所以”,不仅是个十分复杂、相当有趣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个非常重要、应该明了的现实问题,道理明摆着:作为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名称,包括自称与他称,焉能不知?怎可不解!


今天,“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国号的正式简称,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普遍到我们都不太会去特别关注的名词。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


在这里,中国就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简称就是中国。在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并不称“中国”,也就是说,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并以“中国”作为正式简称之前,“中国”只是我们国家一个非正式的名称。然而,尽管“中国”只是个非正式的名称,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使用广泛,影响深远,复杂程度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周、秦至汉,魏晋隋唐,直至宋元明清,我国古代历史书写下了三千年数十个朝代的更替流变,历朝历代虽有各自正式的国号,但都延用了“中国”这个名称。


那么,“中国”这个名称究竟具有怎样的地理指代意义、文化象征意义?“中国”又是如何成了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旷世大名?


同时,众多繁杂的域外称谓,如称我们为“China”、“Serice”、“Taugas”。这些名称又是如何产生的?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特殊涵义?


西人利玛窦眼中的“中国”


1582年,31岁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从印度启程,登陆澳门,开始了他的中国传教之旅,直到生命的尽头。1610年,利玛窦病逝于大明京师(今北京),万历皇帝朱翊钧给予他以极高的待遇:赐葬京师西城外。


利玛窦晚年时,感到余日不多了,便开始致力于撰写《利玛窦中国札记》。1615年,经过比利时耶稣会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增修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在德国奥格斯堡出版。“书中初次精确地、忠实地描述了中国的朝廷、风俗、法律、制度以及新的教务问题”,一经问世,就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繁荣富庶的中国,也因此而真实地、立体地呈现在欧洲人的眼前。


在《利玛窦中国札记》的第1卷第2章中,利玛窦这位与中国士大夫颇多交往、直接掌握了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过钻研的西方“中国通”,第一次相当详细地解释了当时的欧洲人还觉得模糊不清的“关于中华帝国的名称”问题。


利玛窦的分类


“中华帝国的名称”,可谓纷繁复杂,利玛窦聪明地将它们区别为三类。


关于第一类名称,利玛窦认为:“这个远东最遥远的帝国曾以各种名称为欧洲人所知悉。最古老的名称是Sina,那在托勒密的时代即已为人所知。后来,马可波罗这位最初使欧洲人颇为熟悉这个帝国的威尼斯旅行家,则称它为Cathay。然而,最为人所知的名称China则是葡萄牙人起的……我也毫不怀疑,这就是被称为丝绸之国(Serica regio)的国度,因为在远东除中国外没有任何地方那么富饶丝绸。”


关于第二类名称,利玛窦写道:“中国人自己过去曾以许多不同的名称称呼他们的国家,将来或许还另起别的称号……因此我们读到,这个国家在一个时候称为唐,意思是广阔;另一时候则称为虞,意思是宁静;还有夏,等于我们的伟大这个词。后来它又称为商,这个字表示壮丽。以后则称为周,也就是完美;还有汉,那意思是银河。在各个时期,还有过很多别的称号。从目前在位的朱姓家族当权起,这个帝国就称为明,意思是光明;现在明字前面冠以大字,因而今天这个帝国就称为大明,也就是说大放光明。”


关于第三类名称,即利玛窦所谓“这个国家还有一个各个时代一直沿用的称号”——中国(Ciumquo)或中华(Ciumhoa),利玛窦阐述,“中国”这个词表示王国,“中华”这个词表示花园,放在一起就被翻译为“位于中央”。


简而言之,利玛窦的分类法是这样的:第一类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第二类是中国历代的国号,第三类是中国人指称自己国家的习惯名称。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