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读《王阳明评传》

  • 作者: 文亮
  • 发表于: 2016-05-21 22:04
  • 字数:2264
  • 人气:1637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我在高中的时候,我的历史老师就给我一种别具一格的讲课方式。当然,其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毕竟那个时候的我们年轻气盛,心浮气躁,凡事一笑了之,个个都心高气傲的。我的老师就给我们讲王阳明、曾国藩来教导我们要心平气静志虑纯一,真正的用心来完成我们的目标。也正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对王阳明的心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到了大学,我对有关王阳明的书籍爱不释手,而且我的选修课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
  无论何时无论何人如果要研究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都绕不开王守仁这位大儒,尤其他的心学思想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我的内心来讲,我很幸运能够读到这本书,而且我对阳明先生非常崇拜,他被清代学者论为古今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体的唯一完人。我们都知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者有立言,三者仅其一便足以永垂不朽。由此可知阳明先生地位何等崇高,作为一介文弱书生竟能领兵打仗百战百胜,活捉宁王救下大明江山,实为可敬,作为心学的哲学大师能够去伪存真,实为可尊。我佩服阳明先生的莫过于他12岁就立志成为圣贤,我对他忠君爱国爱民的心地崇敬;对他挺身斗虎敢于直言的勇气敬畏,对他龙场悟道的执着感动;对他卓著的功勋仰视,但是最令我着迷的还是他的心学思想,因为我从中感悟到了许多人生哲理,这对我的人格塑造有重大的影响,对我的为人处事有重大影响,对我的人生道路有重大影响。
  自从接触王学以来我对他的四句教既痴迷又费解,其四句教这样写道“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不难理解但是如何做到我时常陷于苦恼而无法自拔。孟子有性善论之说,荀子有性恶论之说,而王守仁有无善无恶是心之本体之说,这使我非常疑惑。可以这么说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对这个问题苦思冥想,最近似乎有点意思了,也许我会被他人耻笑,但是这正是他们所谓的“意之动”。我曾经多少次想在宿舍上自习,但是每次都失败了。每次我的心情都烦乱到了极点,而且有一种想打人的冲动,个中原因就是我在宿舍上自习而别人在那打游戏而且把外音开得很大,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注意力。因此,我不得专心学习我的心情非常坏,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竟一无所获。这正应了王阳明的那句话“读书作文安能累人,自累于得失耳”。这样的事多次重演之后,我偶然间又读到曾国藩的一句话“何必择时,何必择地,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这又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似的。王阳明提倡我们做事要用心,我们生来都是静的只是后天染上了欲而变得焦躁不安。我越来越体会到我辈之心如明镜而欲则如尘埃,当尘埃覆盖了明镜,我们便失去了明视之心,这时我们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剐磨”我们才能看清自己恢复自己的本心。否则怎能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也许这就是贤愚之分,泰否之别。于是乎我便以练字来练心静。渐渐地,我发现我不在像以前那样心浮气躁了,也能慢慢做到了曾国藩所说的“何必择时,何必择地”的那种境界了。从我现在的理解来看,要想做到这四句教必须首先要做到静,唯有心静才能痛加思虑,唯有静极思虑才能体察我之本心,才能无善无恶,才能知善知恶,才能为善去恶。这真是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虑之后我才体会到一个静字的重要性,难怪诸葛亮说宁静致远。
  而后来我对阳明先生的“圣贤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非常欣赏。这句话也正应了他的那首诗“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好好体味一下,的确如此,我们左右心情而不是心情左右我们,我们去外部找原因,那不是徒增烦恼吗?也许有人会说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相违背,但是我想说“庄子丧妻竟鼓盆而歌”这难道还是物质决定意识吗?非也,也许这只是特例,但是这一特例又该作何解释,我们要敢于怀疑真理而不能一味的信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然这只是对那些勇敢的人说的,也正因如此我们的科学文化才能一次又一次产生质的飞越。也许你们会说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你们没有体会到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快乐。试观古今中外,无论圣贤豪杰还是盗世奸雄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认为前者少而后者多。何为坚韧不拔之志,意念耳。因此,我越来越相信意念之强大,我心之左右我精神状况。
  再者我对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之说甚为推崇,程朱认为“知行为二”而阳明则认为知行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大凡今人所理解的就是知道了就做,这只是阳明所说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其中当然有合理的成分。但是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这与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从他的“一念发动处便是行”这句话中更能验证“知行合一”的正确性。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圣贤是因为他一生践行知行合一。因此,我们的梦想也好,抱负也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这便是知行合一。拥有了这样的思想,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偷懒了。难怪历代学者这么推崇王阳明先生,难怪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随身印信是“一生俯首拜阳明”。
  最后我想谈一下阳明先生的仕途观。阳明先生曾经两试不第,当别人很沮丧的时候他竟这样说道“世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他还说道“家贫亲老,岂能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总的来说这亦是他心学的观点,同时这也给我们现代学子一种深刻的感悟。
  总之,我很荣幸能够读到《王守仁评传》这本书,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相信我离我的人生目标又近了一步,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我曾经苦苦追寻的强大的理论后盾,不说一生俯首拜阳明,但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我的灵魂,我的信仰之中。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生一大幸事,一大快事!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