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英伦玫瑰

  • 作者: 柳如是
  • 发表于: 2015-06-20 11:37
  • 字数:12621
  • 人气:1297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英国经典爱情小说赏析

  曹瑞冬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 南京 10307)


  摘要:
人们常说,爱情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不同意这个意见的的人,恐怕是不多的。爱情同时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东西。[1]今天的我们怎样对待爱情呢?或许,中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方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封建习俗,自由恋爱与婚姻自主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共识。但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人的恋爱观里存在一些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错误思想,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所需要规避的社会问题。当我们在享受爱情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英国文学里的经典爱情小说,小说里包含着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代表,也蕴含着委婉与奔放的时代女性,存在着倡导婚姻平等的进步女性,更包含着敢于反抗旧道德的平民女性,她们作为英国文学史上勾勒爱情画卷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浪潮。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爱情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如同英伦玫瑰一般给人们带来爱情的芬芳与人性的瑰丽。虽然,中国人当前对待爱情的态度比较其更加先进,但是,当我们回味时,又会被其英国古典的韵味所折服。有的时候,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是能够影响一代代的人。英伦玫瑰所散放出来的人性光辉将照亮全世界人民在寻找爱情与自我的道路上拥抱梦想。
  关键词:
  英伦玫瑰 爱情 婚姻 平等 自由独立

  Rose of England
  The British classic love fiction

  Ruidong Cao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ineering College,Jiangsu Nanjing 10307,China)


  Abstract:People often say, love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literary creation. Do not agree with the views of the people, I am afraid that it is not much. Love is also essential in life. [1] today we treat love? Perhaps,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love and has broken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feudal customs, free love and marriage autonomy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people China. But we can also be found, Chinese love wrong thinking some money first, supreme power of social values, which is the problem we need to avoid the Chinese. When we are in love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s in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classic love story, the novel contains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of women, also contains a tactful and unrestrained women of the times, there are advocates for marriage equality the progress of women, but also contains the moral courage to resist the old female civilians, they 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 literary history outline of love together,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tide of the times at that time. As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love stories of the soul, like the rose of England generally bring fragrance and human love beautiful. Although, Chinese current attitudes towards love is more advanced, but, when we finish, and will be impressed by the British classical charm. Sometimes, the classic has become the classic, the biggest reason is able to influence a generation of people. Humanity rose of England had spread out to illuminate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embrace the dream of looking for love and self on the road.
  Keywords:Rose of England;Love;Marriage;Equality;Free and independent


  一、卑微爱情梦想 真实人间悲剧——苔丝的恨与爱
  中国人论及爱情悲剧,自然会很直接地联想到《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一个人错爱,一个人苦恋,一个人无爱。
  或许,在一个不允许真爱出现的时代里,爱情是卑微的梦想,爱情也是真真实实的人间悲剧。和林黛玉一样,苔丝的爱情观是卑微的,总是被某些世俗、道德的理念所束缚、压迫,苔丝的爱与恨本身就是一体的。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爱有多苦,恨就有多苦。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描写中的运用,尤其是色彩与光线的运用,对这部作品的人物刻画、气氛的烘托、主题的阐发、读者的心理接受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真实而富于感染力地展现了女主人公苔丝短暂一生中恋爱、婚姻的悲剧,使读者对这一出人生奋斗的悲剧感同身受。[2]英国经典小说尤其在爱情小说方面在乡村文化的描述中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这大概也是英伦文化的详尽体现吧!
  可是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苔丝的一生短暂而又满怀悲剧。
  贫穷是苔丝一生的写照,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与伪善的宗教断送了苔丝与其孩子的生命,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也加深了苔丝的爱情悲剧。苔丝、亚历克与克莱尔三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宿命,但或许更是时代的折射。平民女性苔丝被少爷亚历克蹂躏、玷污,也因此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而苔丝的真爱克莱尔经不起世俗与伪善道德的冲击,选择了逃避的人生。苔丝为了报复,将灵魂也定格在了污浊的世界里。作为男女主人公的她们,性格使他们在特定环境里遇到各种事情做出的种种必然反应,这种反应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把他们拖入困境,使他们最后遭遇到悲剧性的结果。[3]
  苔丝曾经有过爱情的梦想,但经历过贞洁失去和亲子死亡的人间悲剧后,对待爱情的态度是表现的很惆怅甚至是不愿意相信。克莱尔作为她一生的挚爱给其带来了最美好的爱情幻想。生命虽然痛苦,可爱情始终还是美好的。可是,诚实的性格断送了苔丝的最后一点爱情。克莱尔的个性中的确是拥有反对传统礼教的思想,我也很肯定他对苔丝的爱情是超越了门第和阶级观念的,不过,在经历了伪善道德的洗礼,将女性的贞洁视作为最重要的,超过了爱情。虽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但为时已晚,苔丝又重新回到了亚历克的怀抱中。人生就是这样的现实,命运时刻在捉弄着我们的苔丝。
  苔丝失去了爱情,也就只剩下仇恨了。在苔丝那卑微的爱情梦想破灭后,苔丝将仇恨化作力量,结束了亚历克的生命。苔丝的做法,是对毁了她一生的爱情与幸福的亚历克的惩罚,也是对不公平的社会与没有人性的社会的控诉。苔丝作为人间的平民,在爱情面前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只能任凭命运与社会捉弄,相比较《红楼梦》的人间悲剧,《德伯家的苔丝》较其展现得更加彻底,没有一丝委婉。
  拥有众多美好人性和品格的女性在黑暗的时代面前是注定会被摧残的,如是林黛玉,如是苔丝。“‘正义’得到了伸张,诸神之主(这是埃斯库罗斯的话)跟苔丝开的玩笑到此结束了,德伯家族的那些武士和夫人们依然静卧于他们的墓穴中,对此事一无所知。”[4]这是《德伯家的苔丝》的结尾,看完之后,总觉得有些凉意。这就是当时社会人们眼中所存在的“正义”,因为他们眼中的观念,一个无辜的女性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家庭,甚至失去了生命。
  苔丝的爱情诗卑微的,在不被世俗理解的环境里,苔丝通过谋杀以及被处以绞刑的方式向不公平的社会发出了呐喊与抨击。苔丝是充满爱与善良的人物,爱能够化解仇恨,也能够转化加深仇恨。人为什么要相互伤害呢?因为人是有情感的,那是人眼中看不见且容易善变、难以应付的,如果是友情还有爱情还好,如果遇到什么挫折变成嫉妒或者怨恨的话,就会萌生杀意。而唯一能够解救的就是能够相互体谅对方并且为对方着想。人总是会为了一点小事伤害别人或者被别人伤害着,为了避免被其控制,必须要有一颗能够体谅别人的心。我们不能说苔丝缺乏这样的心,苔丝不想杀人,只是别无选择。
  今时今日,中国人对于贞洁的观念已经不再是那样的强烈,中国人的爱情也不至于会出现苔丝这样的人间悲剧。我们进入了一个呼唤爱情的时代。作为小说中的女性,我们难以否认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缺陷,可是,爱情不应当被玷污,更不应当是被毁弃的。苔丝捍卫爱情的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其坚守爱情、追求爱情的灵魂依旧闪耀在我们的生活中。
  真爱是不应当被世俗与金钱阻隔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爱别人与被别人爱的权利,我们需要选择正确而又理性的方式捍卫我们的爱情,坚守住我们的爱情梦想。爱情从不卑微,比世上任何情感都要高尚的多。




  二、情感描绘爱情 理智勾勒人生——时代姐妹花的奔放与委婉
西方人追求浪漫与奔放,东方人讲究含蓄与委婉。奔放与委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情感与理智的特点,也反映出人生与爱情需要具备的内涵与价值。
  有人是因为极大的兴趣第一次读简•奥斯汀的著作,有人则是因为职责或者作为一门课程去学习,而这些终不得要旨。在简•奥斯汀的每部小说中最重要的角色都是女主角。尽管使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读者对小说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会受到女主角情感变化的影响。[5]《傲慢与偏见》的唯一女主角是伊丽莎白,在各方面都彻底压倒了所有女配角。而在《理智与情感》中,分别代表着理智与情感角色的埃莉诺和玛丽安在人生与爱情方面的处世哲学。作为爱情方面的理智与情感,他们并不矛盾,他们并不矛盾,都是缺一不可的。
  处身在这样一个严峻、要求苛刻而往往带有敌意的世界上,女主人公该怎样通过婚姻来获得个人幸福呢?奥斯丁的告诫是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在交男友的过程中,应审慎从事,不能轻易动情,任性行事。她认为情感往往是女性行为的危险的向导。如果逢到一个条件优越而用情不专的男子来追求就以身相许,其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6]这样的思想这部作品里表现显著,姐姐埃莉诺在知道情人爱德华已经拥有定亲事实后仍能够压抑住 自己的情感,默默地为爱人付出;而妹妹玛丽安遭到了威洛比的拒绝,精神大受刺激,后来甚至在病倒。玛丽安所谓的爱情梦想是希望爱人能够拥有财富和外貌两个重要的标准,情感宣泄的一览无遗。
  在这充满欧洲英国田园风光的小说中,埃莉诺理智的人生性格与英国传统的绅士与淑女性格相映衬。我么也可以发现,在《红楼梦》里,两大最为优秀的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在处世哲学、待人接物、以及爱情方面也如同这对时代的姐妹,虽然曹雪芹的目的是为了赞扬以林黛玉为代表的拥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女性,可是,读者在读完全书后的感觉,在选择一位可以终身陪伴的人,除了宝钗,没有其他人。你不能够将薛宝钗含蓄内敛的行为性格视作为虚伪,倒不如说融合了很多中华民族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女性,不过也成为了不敢追求叛逆爱情的基础。
  简•奥斯汀在其著作中反映的是通过理智来推广女权主义从姐妹俩个人的曲折爱情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女主人公来说,怎样正确地通过婚姻来获得个人幸福:那就是从自立、自尊、自信的女权主义角度出发,用理智来约束情感。在恋爱过程中,应谨慎,不能任性,不能感情用事。我们应从社会的伦理出发,做一个明事理的凡人,理性地对待情感,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幸福。[7]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所弘扬的是一种理智的爱情观念,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在今时今日,中国女性在选择配偶时也应当理性地关注对方的品质。有的时候,外貌、身份、财富等存在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位最适用的。如同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在面对年轻的明末大词人陈子龙和比她大三轮的钱谦益的抉择时,她很聪明地选择了钱谦益,陈子龙能够给予她爱情,而钱谦益却能够给她半辈子的幸福与安定,能够给她平等的婚姻与有尊严的人生。但我们同样不能够就这样否认玛丽安的人格魅力,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奔放的爱情与最真诚的情感。
  不管是多么聪明的女性,在爱情面前都要很容易缺乏明智的头脑。玛丽安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却忽略了在身边默默守护的上校。可是,爱情如果没有了情感的共鸣,爱情便会死去。正如这部作品,在爱情面前我们谁都没有错,只不过选择出来的道路有差异。埃莉诺明知道自己与爱德华在一起,很容易便会影响到爱人的未来,但最终的情感战胜了理智,使其义无反顾地与爱德华在一起。或许,我们不能够站在简•奥斯汀的角度上片面地看待理智与情感的问题,或许,他们本来就是一体,同等重要,不过,需要相互联系并且又能够把握取舍。
  的确,因为不论是谁,只要他过于看重爱的感情,也就既放弃了财富,也放弃了智慧。做得好的那些人他们即使不能不承认爱,也能够把爱置于适当的限度之内,并且把它与他们的生活的严肃的事务和行动完全分离开来。[8]这大概就是《理智与情感》应用到当今中国男女重要的爱情理论吧!情感是爱情的基础,但更重要的能够用理智来约束自己的情感。当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是为了在恋爱时直到永远的幸福浪漫,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理智要求我们,你的那位伴侣,应当是可以一辈子可以和你白头到老的人。
  《理智与情感》强调身份地位有差距的人也能够在一起,这是女权主义的一种表现。可是,当今中国越来越将其演化成为小三、傍大款的恶劣行径。威廉与凯特的事实告诉我们,在爱情面前人人平等,情感也是注定应当相互统一的。只不过,一个的品质才是我们择偶的重要选择。作品中这两朵英伦玫瑰都在理智的激励下绽放出了迷人的光辉,或许,在爱情这条三岔路口,你要选择一个可以给你一生幸福的男人,而不是一位只能够给你爱情的男人。
  正如我的标题一样,我们需要用情感来描绘爱情,可人生的哲学劝导我们需要理智地认真地对待爱情。人生不是只有爱情,还有生命价值。




  三、傲慢碰撞爱情 偏见凝聚灵魂——伊丽莎白的平等婚姻
  在《爱玛》中,我们能够跟随女主人公在应付、误解、区别和满足以及判断失误方面的执意探索,可我们也能看到,在她学会尊敬和运用其准则的那个封闭的社会圈子里,她找到了个人解放的途径。[9]而在《傲慢与偏见》里,我们能够跟随女主人公在对男主人公的傲慢产生偏见,在逐步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消除误会,获得真爱,却也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如果有一部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话,那么非《傲慢与偏见》莫属。《傲慢与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简•奥斯汀的精神世界与爱情理念,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其人生轨迹。《傲慢与偏见》尽管题材平淡,视角狭窄,主题大同小异,就没有狂野奔放的热情,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没有惊心动魄的渲染,大都是关于简•奥斯汀自己所熟悉的乡间体面人家的生活与交往,是她对这种生活与交往的理智观察,但恰恰是她的这种平淡与写实,平凡中见真实,使她在英国浪漫主义小说盛行的时代脱颖而出,以其理性的光芒、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得那些无病呻吟的感伤小说、矫揉造作的滥情小说失去了容身之地,从而成为了英国文坛的一朵奇葩![10]迷人的英国田园风情,使我们能够感受到英国古典和经典的魅力。
  小说主要是围绕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出发。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经过漫长时间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伊丽莎白对于达西先生的傲慢表示很反感,甚至对其产生了偏见。二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也就是在这傲慢与偏见中开始了。达西先生的傲慢来源于其阶级地位,而伊丽莎白的偏见来源于对上层阶级的蔑视。伊丽莎白和达西在开始时候就明确确定了自己的立场,在后来逐步接受了自己的错误,他们才会彼此确定自己的爱情与幸福。后来,达西先生开始被“那乌黑亮丽的美丽非凡的眼睛”所吸引,随后又为她的机智与聪慧着迷。可对于伊丽莎白来说,达西无论是外表还是举止上都没有改进的地方。
“我实在没有办法死捱活撑下去了。这怎么行。我的感情压制不住了。请允许我告诉你,我是多么爱你,多么敬慕你。”[11]这是达西先生对于伊丽莎白的第一次求婚。在很多女性面前,能够有这样一个金龟婿在面前诠释爱情,任何女性都是无法拒绝的。但是,在经历了达西迫使姐姐吉英与宾利先生分离,导致一对有情人不能在一起,也感受到了达西先生对自己的家庭的不屑与傲慢,伊丽莎白果断地拒绝了其爱情。但是,在遭到了妹妹私奔的重大爱情变故后,伊丽莎白才默默感受到了达西先生默默奉献出来的爱。
  《傲慢与偏见》就其人物和情节而言,远没有中国的四大名著那样的大气场、大情节、大人物,可依旧能够在世界文学史上闪烁出迷人的光辉,而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也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灵魂人物,能够与宋江、孙悟空、诸葛亮乃至林黛玉等灵魂人物相媲美,有文化的影响,有爱情的沉淀,有人性的超越,有精神的升华,更有时代的印记。
  “昨晚你与我伯母的谈话,倒让我觉得事情有了希望,以前我几乎不敢奢望,请您老实告诉我,你的心情是否还和四月里一样,我的心愿和感情依然如旧,只要你一句话,我再也不谈这桩事。如果你的感觉改变的话,我想告诉你,你把我的躯体和灵魂都占据了。我爱,我爱,我爱你,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想与你分开。”[12]这是2005年电影《傲慢与偏见》达西先生的第二次求婚。这虽然是改编了原著,但总归是让人感受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有的时候,一见钟情的爱情存在于琼瑶的爱情小说里,《红楼梦》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也不是一见钟情的结果,而是在后天逐步培养中奠定了感情的基础。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在傲慢与偏见的碰撞中产生了爱情,也因此看清楚了彼此的灵魂,使其之间的真爱无比强大。
  其实,《傲慢与偏见》的整个故事的开端是以班内特开展以婚姻谋取利益的爱情争夺战开始。但是,很幸运,伊丽莎白并不认为婚姻是谋取利益的方式。伊丽莎白认为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伊丽莎白的这种观点是平等婚姻,在英国的文学史上象征着女性在爱情观念上的进步。婚姻不再是一个谋取家族利益的方式,在经过了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彼此交换感情,再也不是那个盲婚哑嫁的时代,也正是这样的特点,使伊丽莎白成为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英剧在中国开始兴盛,尤其表现在以《唐顿庄园》为主的英剧里,《唐顿庄园》是将英国的古典与现代融合在一起,都打上了英国古典的印记。其中人物角色最受欢迎的是唐顿庄园三小姐,她在追求女性独立与自由解放的道路上所展现出来的光辉的确令人汗颜。
  唐顿庄园三小姐和伊丽莎白、简•奥斯汀在追求女性解放和独立的性格很类似,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那个年代的时代大潮,同时,伊丽莎白和唐顿庄园三小姐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更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也在引领着现代女性的思想解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性在追求平等婚姻的基础上开始了某些以金钱为利益的活动,他们贪图的是更好地享受,却从来不关心自己身边的人是否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质。中国的女人们开始陷入了一种“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的错误思想里。
  婚姻的基础是爱情,平等婚姻是每个人都应当享受的权利,不过在这个过程里,你是否是因为利益而与他人在一起,这的确是应该深思。这个世界不是有钱就可以有爱情,也不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中国人民包括中国女性自近代中国以来就一直在进行思想解放运动,尤其在改革开放后表现的更加彻底,可是,在经济过度发展的同时,女性对待爱情婚姻的思想开始了一种错误的超前。这不是时代的倒退,而是某些社会不良的思想开始侵蚀我们的精神世界。婚姻不是工具,更不是谋取利益的方式,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贯彻的是一种在理性判断爱情的基础上获得的婚姻。
  爱情如同玫瑰,婚姻是在绽放的时刻,我们不管发生任何事,都不应当让玫瑰花沾染上恶劣的习俗。玫瑰长刺,是在警惕男性,女性拥有与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婚姻与爱情的基础是一样的,都是平等。




  四、独立引领时代 自由呼唤梦想——简•爱的爱情进化论
  或许,一千人的眼中有一千个简•爱,一万人的眼中就有一万个简•爱。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一万个眼中有一万个林黛玉。我们所有人都猜不透简•爱,更猜不透追求独立自由女性在时代大潮面前的爱恨纠葛。
  与前三位英伦玫瑰相比,简•爱更独立自由,更坚守爱情,更有时代气息和古典韵味。夏洛特•勃朗特以男性化的笔名向出版商推荐自己的作品,大概是为了适应社会的无奈之举。《简•爱》出版后,在英国引起巨大的轰动。的确,这样一部象征着女性独立解放的先进作品在当时男权主义盛行的社会无疑是场抨击。
  世界每天都在变,如果你不变,那不就显得很愚蠢。这种变化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变化,也代表了女性对独立自由的呼吁与向往。
  《简•爱》首先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这本小说中,作者以“我”叙述了女主人公成长的坎坷生活经历和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卑微、心地善良、个性倔强、感情真挚、敢于反抗、始终坚持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13]在《简•爱》中,作者所需要贯彻道德观是爱情、独立和宽容。其中,简•爱的爱情思想折射出她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
  与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相比,《简•爱》在描绘爱情的同时,更加突出社会背景。《简•爱》所存在的社会背景远不如简•奥斯汀的乡村风格那样明丽,与周围的爱情相互掩映。这个社会充满了虚伪与丑恶,而夏洛特•勃朗特则通过了各种各样创作小说的元素来讽刺和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虚伪、丑恶,深刻地挖掘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我们可以发现简•爱的舅母、传教士等人的虚伪面孔,以及最终不幸的命运。
  贫穷是简•爱的特征,如同苔丝一样,但是简•爱却没有像苔丝那样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与梦想,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在修道院学校、在桑菲尔德府,从未会因为自己的教师身份而放弃对未来、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爱情是简•爱的生命。从情节的跌宕起伏来看,是超越了简•奥斯汀的爱情小说,也更加突出了简•爱爱情的可贵。在经历了由相识、相知到相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简•爱认为罗切斯特先生爱的人是以为贵族小姐,但其实自己才是罗切斯特先生的挚爱。在这个过程里,简•爱迸发出了独立自由女性的最强音:“你认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的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吗?你认为我是一个机器人?——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吗?我能忍受把我口中的一块面包被人抢走,能忍受我的一口生命之水从我的杯子里被人泼掉吗?你认为,我因为贫穷、低微、矮小、长相平平就认为我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一样有灵魂,一样有完整的心!假使上帝赐给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我就会让你感到你难以离开我,如同你难以离开我一样。我现在和你说话,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血肉之躯——而是我的心灵在和你的心灵交流,好像两个人都离开了人世,我们同样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我们生来平等。”[14]
  这段话我全部照抄下来,因为这是简•爱思想自由,独立人性的最完美体现。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是财富和相貌甚至是肉体之间的交流,完全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在迄今为止的今天,仍是一个自由的幻梦。但是,夏洛特•勃朗特通过简•爱的口诉说了这个社会的理想境界,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自由。这个社会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不是外貌与财富,而是那颗无不强大的心灵与不会被世俗玷污的灵魂。这样的思想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指引女性追求独立自由解放之路的最强音,也是在呼唤建立理想人性社会的自由梦想。在这条独立自由的解放道路上,人人都会是践行者,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当轻易地丢失对未来的梦想与追逐。每个人都有绝对的尊严,拥有被爱与爱别人的能力,如果因为某些物质上的差异而剥夺了这样的权力,那这是时代的倒退,更是人性的泯灭。
  简•爱的爱情再度地被残酷的现实所打败,当面对了罗切斯特先生在阁楼上的疯妇之后,简•爱只能选择逃避。可是,爱情的力量多美,爱情的力量多么强大。在桑菲尔德庄园被焚毁之后,在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瞎了之后,简•爱依旧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费尔法克斯•罗切斯特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一直坚信我总有这么一天。”“像一场梦,如梦方醒。”[15]这是电影《简•爱》的最后片段,在爱情的呼唤下,简•爱所追逐的一直是心灵上的共鸣,不在乎身份,不在乎财富,甚至是相貌。简•爱重回到罗切斯特的方式是在向自己的爱情见证,向自己的灵魂作证,向自己的人生作证——心灵与灵魂上的平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简•爱其实与苔丝很像,都具有反抗恶劣社会现实的意识,不过苔丝的做法过于极端,也因此产生了悲剧。简•爱最终选择了和罗切斯特重建家园,但最终并没有向命运屈服,选择独立女性坚强的人性。而与伊丽莎白相比,其自我灵魂中又多了一份独立自由的思想,并且在平等的人性追求方面更加彻底,也更加显得充满灵魂和梦想。在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中,以柳如是的个性最为突出,其表现为独立自由。“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16]这是陈寅恪大师在《王国维墓志铭》对于中国学术以及思想的呼唤。同时,这也是陈寅恪一生治学的思想写照。在今日中国,独立自由的思想不应当局限在学术思想上,更有深层意义的是能够成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追逐人生的思想指引。
  同样都是在思想和人性受到压迫的时代,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时期去并未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反而,以《简•爱》为代表的作品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独立自由的深思。
简•爱在爱情理念的基础上进化了,上升成为了独立自由的女性解放思想,这样的思想进步超越了其余的爱情小说,正如同《红楼梦》一样,林黛玉的思维性格超越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代表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趋势,也影响了一代代的人去追寻我们国民的思想独立自由的解放之路。
  我们的梦想是平等的,我们的灵魂是自由的,我们的人生是独立的。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注定需要发扬中国人民美好的情愫,比如爱情,但在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可以轻易地淡忘人性中的独立与自由,在坚持每个人的心灵与灵魂都平等的基础上来践行中国梦,我相信,在获得爱情和拥有爱情,甚至是更深层次的意义——实现自我人性的升华与发展,中国人民始终都应当贯彻独立自由的人生境界和精神。





  五、英伦玫瑰的人性探讨
  观察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英伦玫瑰的爱情理念是共通的,都是在追求女权主义的倡导下开始的人性探索。
  爱情是什么,能让两个其实并不熟悉的人一见钟情,并且笃定终生为对方历尽沧桑?人性本恶,我们应否为自己感到遗憾?用什么才能拯救这一切呢? 就像两股强烈的力量,同样强大的人性之情才能击溃邪恶。[17]英伦玫瑰所谓的爱情都是女性在人性萌发和生长时的集中体现。
英国经典爱情小说存在的必然性不是因为人类有爱情以及人类需要爱情的原因,或许,琼瑶小说的存在大抵是这样的原因。而更深邃的意义是在于在追求人性的独立自由,追求妇女的平等过程中,我们的时代影响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改变了我们的人性,我们的人人性决定了我们的爱情。从苔丝到埃莉诺和玛丽安,从伊丽莎白到简•爱,人们的思想伴随着他们的爱情而逐步解放。
  时代具有必然性,英国经典爱情小说存在的必然是人性的不断发展和践行。我们在领略英伦玫瑰在爱情与人性方面的坚守与规划,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时,应当践行什么,拥有什么,把握什么,坚守什么。
  或许,这个答案只能用人性来回答了。人生而平等自由,我们无法抉择生命的缺点,也无法改变我们未来的人生命运。可是人最怕的就是认命。这个世界包括中国,每秒钟都在变,不过我们无法使其改变完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但总应当向美好的方向趋向。这就是美好人性的作用。
从上述的英伦玫瑰的爱情现实比较,男性和女性一样都是独立存在的社会个体,拥有平等恋爱与平等婚姻的自由,并且,爱情不是买卖,更不应当用金钱、利益与相貌来衡量,我们所需要讲究的爱情是应当在心灵与灵魂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呼唤,共同去追逐人性中的独立与自由。
  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将爱情上升到人性层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以利益或者相貌作为标准,每个人心灵相通、相同,在践行生命的道路上,人性始终应当贯彻平等思想、独立思想、自由思想。
  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我们的人性才能健全,生命才能够长青。你和我都可以成为国家的玫瑰花,关键是我们的人性是否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先进潮流。






  参考文献:
  [1] 季羡林 《谈人生》 [M]. 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7.12 P33;
  [2] 余勤 敖国恒《<德伯家的苔丝>场景描写的绘画艺术》 [J]. 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 2003.3;
  [3] (英)托马斯哈代著 郑大民译 《苔丝》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 P7;
  [4] (英)托马斯哈代著 郑大民译 《苔丝》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 P450;
  [5] (英)阿伯特著 周善宾译 《简•奥斯汀——将梦想嫁给文字》 [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3 P10;
  [6] 吴劳 《<理智与情感>译本序》 [EB/OL]. 易文网 2010.1.10;
  [7] 刘霞敏.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8] 培根著 王义国译 《人生论》 [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1.5 P35;
  [9] (英)奥斯汀著 潘华凌译 《爱玛》 [M].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1.6 P6;
  [10] 托德著 张群导读 《简•奥斯汀》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P7;
  [11] (英)奥斯汀著 汤美君译 《傲慢与偏见》[M].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9.4.1 第三十四章;
  [12] 《傲慢与偏见》电影版 英国2005 乔·怀特执导,凯拉·奈特利、马修·麦克费登主演;
  [13] 勃朗特著 张承滨译 《简•爱》 [M].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1.6 P3;
  [14] 勃朗特著 张承滨译 《简•爱》 [M].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1.6 P224,225;
  [15] 《简·爱》电影版 英国 2011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
  [16]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呼唤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 [EB/OL]. 人民网文汇报 2013.5.27;
  [17] kid 《爱情与人性》 [EB/OL] 豆瓣网 2009.7.23。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