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论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的联系与影响

  • 作者: 柳如是
  • 发表于: 2015-06-20 11:36
  • 字数:19735
  • 人气:6682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摘要: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抑或者是“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胡适《红楼梦考证》 :“ 《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在《红楼梦》中,有一点很值得注意,这就是:女性人物为什么在书中占有那样不寻常的位置,这决不是毫无因由的。由此不能不让人想到曹雪芹自身的情感生活。[1]同时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曹雪芹耳濡目染甚至亲身经历的秦淮文化。相距曹雪芹时代最近的,也是秦淮文化最辉煌时期的是明末清初的青楼文化,而最杰出的是以柳如是和陈圆圆为代表的秦淮八艳,《红楼梦》中则是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代表的金陵十二钗象征着金陵的形象。小说来源于现实,却又超脱于现实。金陵十二钗似乎是秦淮八艳的影子,也或许是整个古代艺术女性的影子。《论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的联系与影响》将对秦淮八艳和金陵十二钗分别研究分析,既是对其个性、故事、人物、内涵的分析,也是对其所处时代的分析,进而深入研究秦淮八艳和金陵十二钗在情节、性格、内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的联系与影响,从而对南明历史在整个中华历史中的地位以及《红楼梦》在反映时代背景的作用上的深刻认识,最终上升到女性在整个中华历史中的社会存在。

关键词:

秦淮八艳 金陵十二钗 秦淮文化 曹雪芹 红楼梦 南明

On the influence of Qinhuai and eight Yan with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Rea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ve feeling

 

Ruidong Cao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ineering College,Jiangsu Nanjing 10307China

 

Abstract:"" a cave (cry), Wan Yantong cup (SAD) "," laments the armed forces or are mourning, angry red crown for Confidante".

Hu Shi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extual research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is book is Cao Xueqin's autobiograph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is is why female characters that share the unusual position in the book, it is not without reason. This can't help but think of Cao Xueqin's own emotional life. [1] also had to be reminiscent of Cao Xueqin has even experienced Qinhuai culture. Apart from the Cao Xueqin era recently, is the most glorious period of Qinhuai culture is the brothel culture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and its most prominent is to her and Chen Yuanyua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Qinhuai eight Ya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based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image symbol. The novel comes from reality, but also beyond the reality.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seems to Qinhuai eight colourful shadow, perhaps is the art of the ancient women's shadow. "Qinhuai eight" on the contact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d twelve beauties will Qinhuai eight colors and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respectively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 personality, the story is also the era of the analysis, and in-depth study of Qinhuai eight colors and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in common circumstances, character, connotation and different points of contact and impact analysis of Qinhuai eight factors and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and the history of Nanm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statu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flect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ety, eventually rising to women throughout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in the presence of.

Keywords: Qinhuai eight Yan;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The culture of Qinhuai; Cao Xueqin;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Nanming

一、论秦淮八艳

1、南明历史背景综述

南明历史,是一段被广泛关注的历史。一方面,由于大量读物的传播似乎对南明历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了解成为常识,对他们的评价已经成为定论,对这段历史的思考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公式;另一方面,由于南明史事牵扯到三朝兴亡,不但重要而且复杂,但记载纷乱,意见歧出,它始终是中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历年来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其势头至今不减。一些学者对南明史不断有新的发现,而且对已有的成说和思维定势越来越感到怀疑。[2]

南明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南明的历史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3]明朝和清朝都是封建社会末期的重要时代,中国近代史中的清朝是在外国列强入侵的推动下一步步地走向灭亡的。而南明却是在中国汉人的作茧自缚以及清朝满族的强盛下走向终结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明朝灭亡后,中国仍建立了一个封建王朝——南明,社会仍是处于封建制度的框架里,差异在于各派的政策和手段不同。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场彻底的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那么,南明史便是一场思想的启蒙与发展运动。在经历了南明覆灭的悲剧后,江南地区的先进知识分子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与道路,甚至延伸到了社会制度的探索上。正如电影《柳如是》中,汪然明:“前朝很强大,但很复杂,今朝胜在简单。”他们的探索源自于南明,甚至更早,经历秦淮文化由强盛到鼎盛再到衰落,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兴起。

南明史不单纯只是政治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在江南这块土地上,一直演绎着丰富的故事。江南才子、秦淮名妓是南明的特产,也是整个中华文化瑰丽的宝藏。文化一直是江南人的核心与积淀,在经过时代变迁的社会动荡里,生死真的是一种选择,而气节则是衡量人的标准。南明和南宋都是在北方政权覆灭后建立的政权,但却很不相同。南宋的政治一直是战争与议和,南明的政治是徘徊在战争与投降上。民族矛盾、封建矛盾、士人与人民的矛盾一直影响着政治和南明的历史。

南明脂粉气太重,在南明走向覆灭的过程里,时刻激荡着秦淮女子救国的英勇事迹,南明的存在历史很短,但却是最能够折射出知识分子气节和意志的。与很多知识分子相比,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这个阶层,大多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志和气节。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作品《柳如是别传》首次为妓女作传,以一位妓女的视角来审视南明乃至整个中华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南明经历过兴盛与衰败,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包括名妓与士人,都是以一种矛盾的存在方式来构建南明的历史,可以说他们一直在选择着更加有理性、有价值的方式来挽救民族的危亡、国家的覆灭,可是,他们也是导致南明覆灭的元凶。他们狭隘的思维以及局部民主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南明的灭亡,但或许,南明的灭亡乃至整个中华古代所有朝代的灭亡大抵都是历史的必然。

2、秦淮文化综述

衣着华丽的女子,妖娆妩媚的身姿,翩翩的舞蹈,柔美的歌声,让人暂时忘却了世俗的艰难与悲苦,这个地方,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青楼”。然而,青楼背后,在历朝历代却诞生着很多丰富的故事,有关风尘女子以及他们的恩主。青楼是古代文人带有想象性的空间,它的背后带有一点丰富、色彩、艳丽的背景。也许,青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奢靡颓废、灯红酒绿,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文化的汇集地。[4]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部青楼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唐宋文学的繁荣史。秦淮在历史中一度成为青楼的代名词,青楼文化也就是秦淮文化。中国古代对于女性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中国古代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包括蔡文姬、李清照等人,但是,知识女性的星星之火无法在中华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势,而在秦淮青楼里保存了火种,能够提供给古代知识分子温暖的港湾。秦淮女子和娼妓是有明显区别的,秦淮文化不等同于当今中国东莞地区的买淫服务。她们都卖艺不卖身,在琴棋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甚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了很大的关键地位。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5]

这是朱自清在《桨声灯影中得秦淮河》中描绘秦淮河的语句,这是静谧的秦淮河,民国的秦淮河虽然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但仍能够给人无限的联想,朱自清的眼里的秦淮河大抵是在国破家亡后所见到的秦淮河,与南明覆灭后衰败的景象一致。而在《秦淮画舫录》中,“山塘绿水,酒地花天,烟月红桥,争船箫局。大江南北,述冶游者,无不哆口繁华,醉心佳丽矣。至于记金陵之琐事,听石州之新声。渡接青溪,居连白石。 单舟叠舸,钗飞钏动之场;六柱重阑,簧暖笙清之会。盖其喻江、孔粉犹多,拾沈齐、梁,风流未沫。故连俊侣,恰欢棕,以秦淮之最。[6]”描绘的是盛世中的秦淮景象。宋朝迁都临安后,江南地区便增添了江南文人墨客的柔弱之风,也蕴含了秦淮女子的脂粉气,经济文化在以秦淮为中心的青楼里交流与传播。自南宋以来,中国最大的都市不是北京,而是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

南明的首都是南京,秦淮河一带更是江南乃至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淮名妓活在秦淮,也吮吸着江苏的空气,她们的一眸一笑、一诗一词都有可能影响一代代人的文化生活,才华和艺术在那些青楼里演绎出最佳的完美,她们的生命与清水和骄阳联系起来,成为了那个年代女性代表的佼佼者。

秦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蕴含着中国古代杰出女性的代表,它的文化是由有才华、有个性、有气节的秦淮名妓创造的,也是与整个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生存状态相挂钩的。

3、秦淮八艳综述

得意的或失意的男人们,在桨声灯影里,一众青楼娇娥间,或混迹,或放浪,丝竹飞处,竟才子绊佳人,演绎出一曲曲美丽而哀艳的红尘绝唱。当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一干脂粉香娃,迎来送往中,遭遇了王樨登、吴梅村、侯方域、钱谦益、冒辟疆、龚鼎孳、朱国弼、吴三桂等一辈文人仕宦时,注定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透过迷乱红尘中那缕缕醉人的香艳,或是丝丝泪涌的悲情,领略到一幅幅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风景。[7]

明朝遗老余澹心在《板桥杂记》中记载为: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此外清末叶衍兰刻的《秦淮八艳图咏》、现存于董小宛与冒辟疆故居如皋水绘园中的“金陵八艳”说明中。

秦淮八艳首先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中国古代所有名妓中表现的特别明显,她们不依附于男人而生存,她们有她们的才华,有她们的骄傲与追求,她们的心理是希望能够与男人平等的,其次,她们也是女人,更是身世飘零的女人,她们用尽一生的时间来选择正确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摆脱文化悲剧的地位。秦淮八艳所生活的生存环境狭义而言,以江浙地区为主,广义而言,是整个南明的背景。江南地区的文化风气比较鼎盛,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是,最杰出的女性代表仍是贯彻于秦淮八艳中。她们是艺术创作者,也是文化传播者,她们的艺术活动主要是体现在与她们的恩主、士人的交往过程中,就气质而言,秦淮八艳有妩媚,有宁静,有泼辣,有现实,有委婉,有刚烈。

秦淮八艳大多数是依附于南明朝代中历史地位比较显赫的士人或者将军,对待婚姻与爱情执着追求,对待独立与自由坚定不移,在民族危亡之际,她们表现出知识分子女性的正气与气节。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女性代表,她们有一种悲伤的情愫,主要体现在她们对命运与生命的把握上。在南明覆灭的历史过程中,她们经历了背叛,有些甚至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们在时代的大潮里,无法自主自己的命运,作为一个女人,她们都生错了时代。但同时,她们又恰恰生对了时代。她们的生命已经与政治、经济、文化挂钩,也在历史的进程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颜多薄命,红颜可倾国。这两句涵盖了秦淮八艳的一生写照与命运结局,历史与世界上所有人相挂钩,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观察与探索也应当包含于女性的。研究秦淮八艳,是以透视秦淮八艳的内心世界、价值追求、艺术才情、婚恋态度等方面来分析她们的生活空间与其他阶层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从而给予她们较为科学的历史定义,以女性作为研究主体,以文化学、女性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于认识晚明期间的历史具有新的意义。[8]

 

二、论金陵十二钗

1、《红楼梦》创作背景综述

《红楼梦》确实是乾隆中叶(十八世纪中叶)传抄开来的一部独特的小说。从《红楼梦》问世以来,中国传统的文学写法都打破了,开辟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篇章。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不重视研究《红楼梦》,这是情理中的事情,因而红学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9]

《红楼梦》创作的背景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鼎盛期——乾隆盛世,而在《红楼梦》里描绘的却是一段封建大家庭有鼎盛走向覆灭的过程。乾隆皇帝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他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乾隆皇帝的确是一位帝王之才,也是在整个中国皇帝中比较有能力、有魄力的伟人。

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10]乾隆最大的功绩大概就是其开创了乾隆盛世,为康乾盛世作了最完整也最满意的答复。

可是,伟人不是完美的人,乾隆的盛世却也隐藏在社会危机里。这大概就是封建社会的末期出现的问题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制造者之一他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他浪费奢侈。乾隆皇帝的一切行为根本上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而在强力统治的背后,不可避免地需要牺牲,曹雪芹家族就是为了封建大家庭而舍弃的封建小家庭。在盛世的背景下,封建社会的弊端显现出来,隐藏的社会危机,让人们不由得会对所谓的封建产生质疑。

南明史是所有知识分子与知识女性共同见证的时代悲剧与人生挫折,曹雪芹没有那样的经验,但是,却是在曹家家破人亡的背景下,清晰地看清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也深刻认识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覆灭过程。

《红楼梦》创作背景是在一个封建社会的末期,光辉与荣耀永远都是留给社会的统治阶级——大封建地主。农民、商人依旧活的很辛苦,也活的没有底气。而曹雪芹做为封建小地主阶级,在为了更高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时,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其牺牲。这个时代是激化的时代,已经趋于解体与崩溃,如是明朝灭亡前的江南景象。虽繁华,但随时会崩溃。

2、曹雪芹的秦淮记忆

梦幻般的秦淮岁月,与这位绝世天才曹雪芹,是生活经历的转折点。这对他的人生态度、文学思想、影响都是极大的。小说《红楼梦》本身,以及脂砚斋等人对此书的批语,都透露出这个事实。[11]

秦淮对于曹雪芹意味着什么?秦淮即为金陵,曹雪芹的祖籍,即祖上的原籍,虽是辽阳,但金陵城是他的实际故乡。他在这里出生,并结束了童年,虽然只生活过短暂的十四个年头,但金陵城对曹雪芹一生的思想与《红楼梦》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曹氏家族,自他曾祖曹玺起,到他的祖父曹寅,直至他的父辈曹隅、曹頫,都在金陵城做过官。可见,这段短暂的岁月,影响了曹雪芹的一生。

曹雪芹的秦淮记忆是他的童年以及少年时光,在《红楼梦》中,女性人物占据了不寻常的位置,因此,《红楼梦》也曾经一度被定义为《金陵十二钗》曹雪芹似乎是将秦淮的回忆与记忆铭刻在了在著作里。在经历过南明的社会大动荡之后,秦淮再度地成为了全国文化、经济中心,金陵城又开始了昔日的辉煌与鼎盛。有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秦淮文化、青楼文化乃至江南文化都对曹雪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红楼梦》中借金陵十二钗之口所表现出来的诗词都是与整个江南文化的柔弱之风息息相关。秦淮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是处于人生最辉煌的时期,

“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这当然不是说他曾做过梦,而是说他曾经过由荣华到败落的像南柯一梦一样的家庭和世事的大变故。这无疑就是说他自己曾经经历过家庭大富大贵到家庭抄家败落的历史。[12]秦淮对于曹雪芹而言,就像一场美妙的梦,从来不会有痛苦,更不会有艰辛,他只需要把秦淮的文化气息、生存气息乃至生命气息浇灌在自己的心灵就可以了。长期接受秦淮文化熏陶的他,对于昔日繁华似锦的生活,曹雪芹更多的是留恋与追忆,他借《红楼梦》道出了他昔日的生活趣味以及文化享受。

一个人的生命在美好的熏陶下,便会展现的更加完美,秦淮给予了曹雪芹太多的幸福与美好,让曹雪芹 注定为了女性创作的《红楼梦》。

3、金陵十二钗综述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最薄命的三十六位清净女儿。第五回完整出示了黛、钗、元、探、湘、妙、迎、惜、凤、巧、纨、秦十二位正册女儿名单,副册仅出示香菱一位,又副册出示晴雯、袭人二位,剩下副册十一位、又副册十位的空白让读者自去填补。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亮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13]

金陵十二钗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最为优秀,二人的命运与性格却又是极大不同,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为次,其性格数探春刚烈,接下来以王熙凤、李纨、巧姐为次,而秦可卿则是所有男人猜不透的一个童话。若论及在整个《红楼梦》的社会背景里,恐怕也只有一处净土,远离俗世的喧嚣,远离世间的剥削与压迫,那便是大观园。

大观园的存在为曹雪芹笔下的那些知识女性们创造了一片乐土。《红楼梦》中的唯一男主角是贾宝玉,而女主角却有十二位之多。《红楼梦》前五回是小说的序论,也是小说的总纲,其中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更是蕴含了十二钗的结局。贾宝玉的神游太虚幻境,亲眼见识到了十二钗的判词,却未猜透那些女人竟是自己身边的女性。

红颜多薄命,红颜可倾国。金陵十二钗论才华,以薛宝钗和林黛玉最为优秀,作为本书的两位女主角,她们的生命与《红楼梦》相互贯彻,她们的性格以及生活态度强烈对比,也是《红楼梦》整个小说中精神所在,她们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知识女性的代表,也因此,只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其余的金陵十钗各有各的性格,有的泼辣,有的凄楚,有的懦弱,有的刚烈,有的心冷,有的残忍。她们作为杰出女性的代表,但却在某些层面上暴露了自身的缺点,她们在林黛玉和薛宝钗面前只能是女配角。

金陵十二钗她们的命运大抵有几种,一种是嫁给他人,然后早早抑郁而终;一种看破红尘,出家为尼;一种是一辈子都在等一个不会回来的人;一种是家族积怨报应在她们身上;还有一种,为了爱情而生,为了爱情而死。总体而言,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与结局表面上虽然繁华,但是,却始终掩盖不了灭亡的厄运。她们生活的场所“大观园”在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暴风雨般的浪潮。恐怕到最后只剩下潇湘馆里那孤独的竹子了吧!

金陵十二钗作为古代杰出知识女性的代表,她们大多是是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大家庭的,也唯有林黛玉与贾宝玉惺惺相惜,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西厢记》描绘的叛逆爱情是一见钟情类型的,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渐培养与加深的。

看的出来,在整个《红楼梦》里,曹雪芹最钟爱的是林黛玉,但在那个时代乃至今时今日,世人最迷恋的、也是最希望宝玉所娶的是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以大观园为舞台,创造出艺术与文化,也勾勒了一幅封建社会杰出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她们是每个男人心中的一个梦,让人永远也猜不透、看不清,红楼里的她们无法在封建制度里拥有幸福与生命,她们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化财富。

 

三、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的联系与影响

1、器物方面探索

首先,关于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的联系与影响,从器物方面探索,我们可以发现秦淮八艳所居住的地点以及使用过的器物都与《红楼梦》里的器物相接近,甚至存在雷同的现象。

1)“绛云楼”是钱谦益娶柳如是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2)“红楼”是明代词人领袖陈子龙与柳如是同居时期所筑的别墅,二人在红楼里十分恩爱,而第五回中“红楼梦曲”大概就是源于曾经的“红楼”吧!

3)孔尚任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创作了《桃花扇》,而在《桃花扇》中,孔尚任写到李香君的媚香楼时都称为“红楼”,在《桃花扇》第二出“侍歌”中写道:“深画眉,不把红楼闭。”[14]

我们可以发现红楼甚至是大观园的一景一物都有可能具备秦淮八艳生活地区的影子,大观园的景色南京的秦淮旧院,也可能是曹雪芹将金陵十二钗比作为秦淮名妓。

2、诗文方面探索

1)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销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题帕三绝句》 林黛玉

眼空蓄泪泪空流,苦苦相思却为谁?

自诩豪情今变节,转眼无目更添悲。

——《绝别口占》 李香君

这两首诗分别是林黛玉与李香君所作,若按照时间推移,可以发现应该是曹雪芹在作诗时模仿了李香君的口吻。不过前一首是林黛玉在哀叹自己的人生以及爱情得不到的悲痛,而下一首李香君既包含了与情人侯方域分离的苦痛,也有对国破家亡的悲伤与民族陷于危难的担忧,更是对情人变节的无比愤恨。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两人同时发出了相似的悲鸣。林黛玉和李香君性格和命运都很像。

2)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种菊》 贾宝玉

小锄秋圃试移来,篱畔庭菊手自栽。

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

——《和冒辟疆咏菊》 董小宛

这两首诗,从诗意上而言,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字的改变。董小宛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酷爱晚菊,因此,其不少作品都与菊花有很大的联系,而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开设菊花社,以咏菊方式创新而夺魁。

3、人物情节与性格探索

1)首先,对于秦淮八艳中的马湘兰,与《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二者同时作为她们那个群体中年龄最大的女性,我们可以发现,秦可卿是在金陵十二钗中最早离世的一位,秦可卿一家的名字都是为了说明“情的罪孽”;太虚幻境判词、红楼梦曲规定她因淫自杀;焦大骂出她与贾珍、贾蔷乱伦;她卧室的香艳描写,暗示她是风月人物。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会的、政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也是其阶级本性所决定的。[15]但是,秦可卿的早死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红楼梦的故事。而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与其他几位不同点就在于马湘兰未曾经历过南明覆灭的经历,也就是说,马湘兰所处的时代一直到死都是秦淮地区文化的鼎盛时期。秦可卿的早死,也使其未曾亲眼目睹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这两位女性相较其他女性,她们之间的早死都有很大的雷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湘兰绘画技艺高超,尤其表现在其《墨兰图》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句,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

2)《红楼梦》的“大观园”里,有一位特殊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她也就妙玉。而在秦淮八艳中也存在这样一位不很合群的玉京道人——卞赛赛。我们可以看出,卞赛赛与妙玉在很多方面的生活习惯与态度是一致的。卞赛赛出身秦淮官宦之家,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卞赛赛年十八, 游吴门,居虎丘,湘帘几, 地无纤尘。”“妙玉十八岁入贾府,过洁世同嫌。”“卞赛赛见客初不甚酬对,若遇佳宾,则谐谑间作,谈词如云,一坐倾倒。妙玉在大观园里,也是“初不甚酬对”的,以至林黛玉都从没有见妙玉作过诗。卞赛为女道士,曾刺舌血书《法华经》

妙玉为带发修行者,“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16]我们可以看出,妙玉和卞赛赛原初的社会地位都很好,都是官宦之家,都有洁癖,在交往中只与要好者交往,也都是佛门或者是道家中人。最为关键的是在《红楼梦》中,妙玉似乎是暗恋贾宝玉的,而卞赛赛与吴梅村的爱情也是因为社会的动荡而一直搁浅,最后只能够凭借神交来彼此给予祝福。

3)虞山《金陵杂题》有云: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 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今日秦淮总相值”,是钱谦益对寇白门的才与貌的赞誉。寇白门是女侠级别的,可是这位女侠重信守义,但在为人处事方面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而《红楼梦》中的贾府二小姐贾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们在行为处事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寇白门缺乏观察人的眼力,嫁给朱国弼,贪图了一个盛大的金陵夜晚婚礼,也就注定了其将来会被朱国弼抛弃的命运。而贾迎春被孙绍祖虐待而死,也是预示了荣国府走向崩溃的结局。两者行为都很单纯,都没有评判人的能力,在婚姻上面又有相似的悲剧,她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4)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17]陈圆圆是在秦淮八艳中身份地位最显著的一位,最终为平西王妃,与《红楼梦》中的贾府大小姐贾元春的身份地位接近持平,而陈圆圆最终的结局是因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于是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陈圆圆在秦淮八艳中是活到最后的女性,在经历过整个明朝灭亡、南明覆灭以及吴三桂起兵反清的历史全过程,陈圆圆是属于看透了历史兴衰演变、繁华转瞬即逝的唯一一位秦淮名妓,这也正如贾家四小姐贾惜春在看透她的三位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结局以及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之后,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陈圆圆与贾惜春都是时代注定的牺牲者,陈圆圆晚年最怀念的是在秦淮旧院的日子,那个时候,没有战争,只有繁华似锦。

5)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18]王熙凤是封建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王熙凤在《红楼梦》里的存在是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的维护的。但是其行为方式的确是不值得赞同的。秦淮八艳中也存在一位贵妇人——顾横波。王熙凤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女人,我行我素,丝毫不在意世人的眼光,顾横波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在秦淮八艳中与柳如是较像,时人尝以曰“眉兄”呼之,颇似柳如是之自称为“弟”。但较之柳,又多几分任性嫉俗。对待“凤姐”,我只能够用有爱有恨来形容,作为一个女人,能够撑起这样一个偌大的家业实属不易,但“凤姐”也用其不沾血的刀害死了无数人。顾横波为与龚鼎孳结婚,曾经抛弃了相爱的恋人。顾横波与王熙凤都是属于备受争议的女性,虽然都很愤世嫉俗,但其人品很受到质疑。

6)若论及柔情,中国古代所有名妓比不上董小宛。董小宛与手帕姐妹顾横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东林党人,站在复社后期领袖陈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吴应箕、黄宗羲等一边,支持他们的正义行动。董小宛追求个性白由解放,向往主流。董小宛愿意在恬静的山水里寻找心灵的宁静。其实,董小宛在柔弱方面的性格是非常接近林黛玉的,在乱世背景下,冒家一直是在逃亡的道路上。董小宛慨叹国破家亡以及红颜多舛的命运,与林黛玉做了同样的事情——葬花,让人不得不思索林黛玉的原型是否是董小宛。但是,我们又可以发现,董小宛虽然是秦淮名妓,在嫁入冒家之后,瞬间完成了由青楼女子向大家闺秀的完美转变,她能够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其个人的行为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贤妇的特征,成为了在丈夫背后的贤良典范,这个方面又与薛宝钗最为接近。

3、特别分析——葛嫩娘与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又副册判词》

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册判词里只有一位有明显的判词,那便是晴雯。秦淮八艳都是在晚明时期杰出知识女性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在南明文化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虽然不在秦淮八艳之列,但依旧仍然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奇女子,正如又副册的晴雯一样。秦淮名妓,是妓女文化巧遇纷繁杂乱的南明文化而形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系指明末清初主要以南京秦淮河畔为活动环境的一批高层次

艺妓,她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政治意识,所交往的异性对象均为与那个历史阶段政局变迁和文化传承密切相关的重要人物。她们中最为有名的要数秦淮八艳:马湘兰、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卞玉京、陈圆圆、寇白门,其他还有李贞丽、葛嫩娘、王修微等。[19]

葛嫩娘的人生轨迹远远超越了秦淮八艳,葛嫩娘与孙克咸宛如南明时期的梁红玉与韩世忠,葛嫩娘在是诗词才艺上可能不如秦淮八艳,但是其行为、其爱国的气节,秦淮八艳有过之而不及。葛嫩娘亲身投入到战场里,为国捐躯。而在秦淮旧院里,也存在不少的心系国家的女性代表。虽然未曾列入秦淮八艳之列,但其人格魅力依旧是那样的值得赞美与弘扬。

而在《红楼梦》里,晴雯她所珍惜的只是互相尊重和真诚相待,因此她的自尊心在宝玉面前更不可以受到损伤。在宝玉,从来就不愿以主子自居,以奴才看人,当然更不以一般丫鬟来看待晴雯。宝玉看厌了别人对自己的奴颜婢膝,媚主求荣,特别看重晴雯的全无“媚骨”。晴雯的反叛性与林黛玉很接近,性格也很类似,他们两人都非常率真、纯洁。作为唯一一位在又副册有记载的女性,也是贾宝玉作了长长的《芙蓉女儿诔》祭奠的女性。晴雯虽然不是小姐与贵族,但其反叛的精神与当今女性的独立自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晴雯与葛嫩娘的死亡都是很悲壮的,作为一个女性,晴雯比林黛玉更刚烈,葛嫩娘比秦淮八艳更有骨气,她们的生命都很短暂,也未曾有过幸福的人生,但是她们的灵魂依旧会生活在所有人的心中。她们所追求的是人性的壮大!同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编排上是以仿照南明时期的秦淮名妓排列的,而秦淮名妓以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相对应,而未列入秦淮八艳的其余女性则与金陵十二钗副册、又副册相对应。

4、重点分析——海棠诗社与盒子会

南京旧院,有色艺俱优者,或二十、三十姓,结为手帕姊妹。每上已集,以春檠巧具肴核相赛,名盒子会。凡得奇品为胜,输者罚酒酌胜者。中有所私,亦来挟金助会,厌厌夜饮,弥月而止。席间设灯张乐,各出其技能。”

——《板桥杂记》 余怀

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的诗社。诗社成立目的旨在“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诗社成员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及李纨。稻香老农(李纨)为社长,菱洲(迎春)、藕榭(惜春)为副社长,一人出题,一人监场。

——《红楼梦》 曹雪芹

以上两段话分别是对明末清初秦淮名妓的风俗和《红楼梦》里大观园中的海棠诗社的情况描述。首先,针对盒子会,指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各自带上自己所制作的食品到某一位姐妹家聚会。据史料记载,秦淮八艳的盒子会也存在过,并且也是其他文人墨客聚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也会开展品评花案的活动,柳如是曾经在一场盒子会上一举击败寇白门、董小宛。一时名声鹊起。盒子会是当时知识女性聚会以及谈论政治。文化的场所,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秦淮美食如今也成为了南京的特产,南明的文化之风也是在这样的盒子聚会上有了新的交流、新的传播。

而海棠诗社是在大观园里开设的姐妹聚会,只不过增加了一个贾宝玉。与盒子会一样,都是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的创作。不一样的是盒子会以食物为主体,而海棠诗社以诗歌为为主题。《红楼梦》里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歌讨论的着墨,都是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说出的。就全书的构思而言,一方面可以展示“几个异样女子”的才情,在情节的连贯上穿针引线、推向高潮;另一方面,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借人物作诗论诗,意在说明人物的性情和见识。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借用诗歌的隐喻等手法,暗示了书中角色的最终归宿。而在海棠诗社中所创作的诗歌也在整个红楼诗学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作为才女的最杰出代表,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诗歌文学既反映了其绝高的思想文化才情,也展示了两位女性在性格和精神上的差距,这也是红楼诗学的一个不同的侧重点。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都具备较高的艺术才华,可是才华需要通过交流才能够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也是盒子会以及海棠诗社开设的必然条件。海棠诗社是大观园这个“女儿国”里的盛大聚会,也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的一次宣战。盒子会也是秦淮文化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我觉得,曹雪芹的女性聚会——海棠诗社仿照的是秦淮八艳的盒子会。

5、重点分析——林黛玉、薛宝钗与柳如是、陈圆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正册判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

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

《红楼梦》中最杰出的的两位女性一个是林黛玉,另外一个便是贾宝钗,他们两个身世遭遇很类似,但却走上了不同的极端。第一名和第二名要争第一,还会有人争第二吗?如同中国的清华和北大。其实,秦淮八艳中最杰出的两位女性一位是柳如是,另外一位便是陈圆圆。关于秦淮八艳之首的裁定,人们但一直对其有所争议,就好像是柳如是和陈圆圆她们注定都是领衔秦淮八艳的。柳如是和陈圆圆她们都倾国倾城,陈圆圆的丈夫是武坛领袖吴三桂,而柳如是的丈夫是文坛泰斗钱谦益,她们的丈夫分别决定了两座城池的覆灭——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而钱谦益献城降清,她们的丈夫都是叛国的。作为女人,她们都活错了。

如果说她们代表着《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但在不经意间又可以发现柳如是虽然有薛宝钗的能力,但却也同时具备了林黛玉的反叛精神,而陈圆圆的身世命运更加倾向于林黛玉。

红颜倾国,红颜误国,这类事情虽然不多,但至少存在过。如果不是吴三桂要冲冠一怒为红颜,若不是钱谦益的“水太冷,不能下”,兴许明朝和南明便是另类的局面。在男权极度膨胀的古代中国,女子大多处于卑微的依附地位,沦为男性征服世界的牺牲品。然而,在明清易代鼎革之际,一位出身微贱的女子,却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亡,那就是一代名妓陈圆圆、柳如是。

陈圆圆比柳如是绝色,柳如是比陈圆圆才艺高。也就是说,陈圆圆的是外在美,而柳如是更注重内涵。双方都是如柳如是的《杨白花》那样的杨花一般随风飘扬,无法主宰命运。但是,相对于柳如是而言,陈圆圆更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柳如是比陈圆圆更有一种接近现代女性的情愫。

绝世红颜,引起了政治的变动。明末有一位“以一身身系天下的安危的女子”,她就是一代名妓陈圆圆。明末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大诗人吴伟业一首《圆圆曲》不胫流出,遍布四方,他用诗化的语言将陈圆圆与吴三桂那悲欢离合的故事和盘托出,以曲折之笔,诛心之论,记下了那一段令华夏子孙永志难忘的历史。[20]

红颜祸水是用来被人辱骂的,可是,当所有人都在指责女人时,有何人想过红颜的心情。长得这么美,不是你所能够改变的,陈圆圆是在乱世风尘中无法抓住命运的那类人,她生命里的那些男人包括崇祯帝、李自成、刘宗敏、吴三桂,都伴随着历史大潮一步步走向了终结。可是这样的一朵芙蓉,会有机会哀怜她的命运吗?

《鹿鼎记》中韦小宝初见陈圆圆,便以为是仙女,这大概是可能的。但那个时间,另一位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已经不在这个世间了。柳如是,她的美貌虽然不及陈圆圆,但是,其文化艺术水平远远超越了其他的秦淮八艳。她是一个故事很长丰富的女人。她有过初恋,但最终嫁给了一位能够带给她一生幸福的大她三轮的钱牧斋。

柳如是的名字是她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后”将名字改变,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国家大事,改变装扮,与那时的复社、几社、东林党人谈论政治,这是其他秦淮八艳所无法做到的。

如果秦淮八艳各有所长,那么柳如是可以称得上是集中了几家的学问。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此外,柳如是作为传统社会一介女子,却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在与其往来的名士中,张溥、陈子龙、李存我均是有铮铮风骨的民族志士,柳如是常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在盛泽时,柳如是曾对张溥说:“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 ‘[21]

柳如是的后世影响是最大的,一部《柳如是别传》将其盛赞为“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22]陈寅恪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是写在了王国维的墓志铭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概柳如是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的精神,虽然说秦淮八艳中个个是忠贞烈骨,但是那些的存在只不过是本性使然,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柳如是的精神是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底层女性,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独立。秦淮八艳都需要爱情,而柳如是认为的爱情应当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名仕娶名妓,婚礼只能够在黑夜里举行,如同让最美丽的花绽放在黑暗里,而柳如是的婚礼却是在青天白日下举行,而虽是青楼女子,却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见证着自己心灵的成长。这样的独立自由之精神,在今时今日的江苏和中国都已经是濒临灭绝,我们的生命应当是由我们自己做主,我们应当注重着自己的心灵世界,文化应当由我们这样的心态来构建。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的《白门柳》以及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分别采用小说和正史的方法来描绘一个青楼女子,在此基础上,扩展到明末清初整个江南文人的生存状态。柳如是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也是第一位有史学家为其作传的青楼女子,她最大的意义是因为她超前,当今时代的很多女性都无法真正拥有她的傲骨与独立自由精神,而她却划时代地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女人形象。

柳如是和陈圆圆如果非要比较的话,我更加倾向柳如是。陈圆圆空有绝世的美貌,却无法拥有像柳如是那样实在的内涵。陈圆圆如是苏小小,是每个男人心中的一个梦,而柳如是却能够跳出时代的牢笼,活出自己,活出独立自由,丰富着生命的内涵,她的灵魂是坚不可摧,也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铭记的。

秦淮八艳不完全等同于《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但是,人文主义精神已经开始在江南地区传播开来,民主启蒙思想也开始兴起。在经历过将近百年的熏陶,曹雪芹所处时代的文化气息与人文韵味已经有相当的沉淀。他将这种气息融入到著作《红楼梦》里。

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红楼梦》全书中的灵魂女性人物,一位是封建社会的反叛者,一位是封建社会的淑女,二者如是柳如是和陈圆圆,在性格与精神层面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黛玉的美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绝世美丽和超凡气质。黛玉的孤高、纯洁、反叛的精神使其成为所有人心目中一个高不可攀的形象。她的杰出主要是在其不趋炎附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她的美。也是一种病态美,更是一种悲剧美。作为曹雪芹最杰出的女性,我们可以看到其内涵、其深邃的灵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可是,也正是因为其性格与精神,导致其不为封建社会所相容,最终走向了悲惨的命运。相反,同样是曹雪芹笔下另一位杰出女性的代表,薛宝钗的人生道路是选择了与封建制度共同存亡。

薛宝钗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这不能说薛宝钗虚伪,只是薛宝钗展现的是自己不愿意的一面。这样的行为代表的是一种奴性,是封建社会的奴性,宝钗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

她所维护的始终是封建社会制度,她也曾经认识到官场的腐败,但仍是劝勉宝玉从事仕途经济。她的结局是用尽一生一世的时间来等待一个不会归来的宝玉。同样是悲惨的结局,薛宝钗与林黛玉相比,薛宝钗是已经被封建腐朽思想戕害的女性,而林黛玉是因为被封建思想迫害的反叛女性。

有一种思想,柳如是字号 “蘼芜君” ,而薛宝钗因居蘅芜苑,而号“蘅芜君”,柳如是于明崇祯十四年纳为钱谦益妾后,钱就为她建造绛云楼。而《红楼梦》中贾宝玉将“怡红院”题为“绛云轩”。后来,薛宝钗当上了“宝二奶奶”,这里自然就成了她的居所。这么多的相似点不可能仅仅是巧合,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曹雪芹创作薛宝钗这个人物时,加入了柳如是的影子。[23]

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思维,的确是正确的。但同时,更有一种说法,林黛玉的原型是李香君。我对此表现些许不认同。李香君是刚烈女性的化身。从《桃花扇》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很多美好的品格,如不畏阉党,坚守矮墙,坚守民族正气与气节,但是,柳如是与李香君乃至其他秦淮七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李香君的忠君爱国其目的仍是构建一个封建的社会。而柳如是的思维已经上升到了独立自由的民主启蒙思想层面上。而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最大特点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反叛精神。林黛玉是因为与贾宝玉拥有共同的精神指引才能够相互吸引走在一起的。林黛玉的独立自由精神应当与柳如是更加接近。

柳如是与林黛玉,陈圆圆与薛宝钗,在历史的背景下,精神得到了延续,性格得到了延伸。我相信曹雪芹在柳如是和陈圆圆的原型下塑造了林黛玉与薛宝钗不同类的女性形象。

 

四、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的联系与影响总结

1)《红楼梦》应当是晚明文化气脉的必然产物,《红楼梦》是一部怀旧的作品,通篇充满对家族和社会昔日辉煌的怀恋。这种怀恋感情在清初具有遗民思想的文人中是普遍的、群体性的行为,特别是在江南世族出身的文人中间,怀恋之情尤为浓烈。[24]曹雪芹作为江南文人的一员,虽未曾经历过南明盛衰的历史过程,但是,他在江南这片大地上生活过,也经历过曾经的晚明文化的熏陶和沉淀,因此,在《红楼梦》著作中,这种思维展现的很彻底。

2)针对历史背景而言,曹雪芹所处时代以及《红楼梦》所描绘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封建大家庭的社会背景与明末清初南明以及秦淮文化是相互贯通的,都是由兴盛到鼎盛再到衰败的过程。曹雪芹在文化感觉上尝试接受到秦淮文化的熏陶,根据南明盛衰的历史,总结出封建社会必然会灭亡的命运。

3)在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塑造和《红楼梦》中的情节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在人物的性格、精神、情节乃至命运都有很大的相似点,而南明文化中的秦淮八艳也可能成为了人物塑造的模板,或者说,提供了相应的来源。

4)在人物塑造层面上,最杰出的柳如是和陈圆圆与林黛玉与薛宝钗存在着精神上的共同点,同时作为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柳如是和林黛玉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其共同的一种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5)秦淮八艳所构建的秦淮文化的以及曹雪芹著作的《红楼梦》都对所处时代与后世未来造成了很大的文化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化的创作与积累方面,更体现在了对于独立自由民主精神的传播上。

6)然而,晚明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也没有引起资本主义要素的进一步发展。在晚明末期的强烈战争打击下和中央集权制度下,社会经济、文化遭到严重摧残,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想遭到毁灭性的打击。[25]然而《红楼梦》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所诞生的现实主义著作,象征着一种独立自由的民主思想。

 

参考文献:

[1] 林冠夫 《秦淮旧梦:曹雪芹遗事》 [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1 P4

[2] 包瑞 《南明陆沉》 [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2.3 P1

[3] 顾诚 《南明史》 [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7 P5

[4] 肖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EB/OL].《新电影传奇——万茜 柳如是》;

[5]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M].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2008-06-01 P100

[6] 佚名 《秦淮画舫录》[M]. 阅读公版书 p5

[7] 周华军 《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 [M]. 文汇出版社 2013.1.1 P2

[8] 柳素萍 《晚明名妓文化研究》 [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8.1 P1

[9] 土默热 《红楼梦》文学考证——<红楼梦>应是十七世纪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 [J]. 2014.8.17

[10] 叶子 《乾隆皇帝》 [EB/OL]. 中国网 2008.1.2

[11] 林冠夫 《秦淮旧梦:曹雪芹遗事》 [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1 P9

[12] 崔川荣 《曹雪芹最后十年考》 [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8.11

P3

[13] 朱楼梦剑 《朱批红楼》 [M]. 黄山书社 2014-01

[14] 木木 《秦淮八艳之李香君》 [EB/OL]. 新浪博客 2007.8.9

[15] 马瑞芳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2.22 P49

[16] 严中 《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 [J]. 1998.10

[17] 赵伯陶 《秦淮旧梦——南明盛衰录》[M]. 济南出版社 2008.4 P86

[18] 曹雪芹 《红楼梦》 [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3.1 56回;

[19] 王燕 《晚明“秦淮名妓现象”初探》 [J]. 万方数据 2005.4

[20] 赵伯陶 《秦淮旧梦——南明盛衰录》[M]. 济南出版社 2008.4 P88

[21] 柳素平 《女侠名姝柳如是》[EB/OL]. 光明日报;

[22]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1.1

[23] 严中 《秦淮八艳与金陵十二钗》 [J]. 1998.10

[24] 徐晋如 《十二钗正册01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 [J]. 2013.7.7

[25] 李广柏 《曹雪芹评传》 [M].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2 P231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