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窝窝头

  • 作者: 曹中华
  • 发表于: 2015-03-14 16:00
  • 字数:1392
  • 人气:1311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一天,妻子的姐姐来我家给送了点玉米和黄豆混合在一起的面粉,说是让妻子蒸黄窝窝头吃,妻感到很惊奇,心想:自己何时学会的蒸黄窝窝头呢?吃倒是吃过几次,真的还不知玉米窝头的做法,问问邻居家的老太太,说是用凉水和面,开水时再把做好的生窝窝头放入锅里蒸,妻还是不知如何做?这样一直把面放了大约20余天,妻常常把蒸窝窝头的事挂在嘴边,却始终未见妻动手,有时妻还自言自语:要不,就贴锅饼吧。碰巧,父亲在我家看孙子,得知这一情况,告诉妻子说:“玉米和黄豆粉放的时间长了,做出来窝窝头便不好吃。”我想:父亲在生产队吃大锅饭时常常给大伙做饭,一定做过不少窝窝头,于是我便试探着问父亲说:“爸爸,你会做窝窝头吗?”“以前是做过,不过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做过啦。”说毕,父亲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干就干。

只见父亲卷起袖子,在脸盆里把手洗了又洗,然后取出和面盆,盛了一瓢水放在其旁边,拿起另一只碗就去面袋子里盛面。

父亲说:“做多少?”“先做点尝尝。”妻说,“咱的锅小,也不知好吃不?做一不锈钢锅就行啦,大约三碗面吧。”

父亲将细玉米面、黄豆粉放入盆中,逐渐加入凉水揉和均匀,使面团柔韧有劲;面团揉匀后搓成圆条,再摘成面剂;在捏窝头前,右手先蘸点凉水,擦在左手心上,以免捏时粘手; 取面剂放在左手心里,用右手指揉捻几下,将风干的表皮捏软,再用两手搓成球形,仍放入左手心里;右手沾点凉水,在面球中间钻1个小洞,边钻边转动手指,左手拇指及中指同时协同捏拢; 将窝头上端捏成尖形,直到窝头捏到0.3厘米左右厚,且内壁外表均光滑,最后把生窝窝头放入已烧开水的锅里蒸20分钟即成。

因有事须上街,我和妻便上街去啦,回来时,想不到父亲已做好窝窝头,正在炒菜。

吃饭时,父亲说:“好久不做啦,一开始做大啦,我也没用过这不锈钢锅,谁知是两层的,上边的一层压住下边一层的窝窝头啦,你看看都压扁啦,样子好不难看,不像农家的大锅做大了也没事,不过,都做熟啦。”儿子没有见过窝窝头,拿起一个上来就咬一口:“好甜呀!”

妻拿了一个,我也拿了一个,父亲拿了一个,然后掰开,放回一半,吃起另一半,吃了一口,父亲嚼着窝窝头好像想起过去在生产队和大家在一起时的生活似的… …

“妈妈,为啥这窝窝头中间是空的?”孩子一边吃,一边看着窝窝头随即问题就来啦。

“那是便于蒸熟”。

孩子吃着窝窝头一直说:“好甜,好甜!”

妻说:“以前农民都吃这窝窝头。”

父亲接过话茬说:“这样的玉米、豆子面的窝窝头是吃不上的,六、七十年代到山西山上拉炭,安阳的人才吃这黄窝窝头,咱河南范县这里吃的是地瓜干面做的黑窝窝头;挖河时也吃窝窝头,那时窝窝头是农民的主食。窝窝头也有许多种,玉米面的、地瓜干面的,高粱和黄豆面两掺的… …最好吃的当数高梁和黄豆面粉做的窝窝头,越嚼越香… …”想不到这窝窝头竞打开了父亲的话匣子,勾起他无限的回忆,给妻子、孩子和我讲起他那个时代所经历的故事--《拉炭的回忆》(见200812期《运输经理世界》—作者注)、《一辆大车的故事》(见20094期《运输经理世界》--作者注)… …这是我们一家闻所未闻的。

此时,我明白了窝窝头在我们一家三代人餐桌上起的不同的作用:现在的人吃窝窝头是图稀罕,因为主食早已变成白面和大米啦;但父辈那一代就不同啦,窝窝头是父辈的主食;我这一代虽是吃过几次已让位的窝窝头,农民生活的改善,白米饭已经上场;而到孩子这一代人窝窝头彻底成为稀罕的东西啦。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