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俺家有门干亲戚

  • 作者: 曹中华
  • 发表于: 2015-08-11 21:35
  • 字数:2565
  • 人气:2565
  • 评论:2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我专程骑摩托车行20公里回家,与父亲交谈,父亲为我讲述了俺家祖上有门干亲戚的故事。

 

1938年3月,春风吹绿麦田,桃花点缀着原野,农民荷锄田间,陡然,这幅天然图画被荷枪实弹的日军破坏,被腥风血雨污染。侵华日军坂垣师团占领了河北大名,又南犯清丰、南乐,继而侵占濮县(现河南范县濮城镇),在李桥、董口、彭楼一带渡过黄河,直扑曹县,企图切断陇海路钳击徐州,以配合徐州会战。他们为了将黄河渡口作为其后防基地,留下一个联队近千名日军占据濮县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濮县惨案”。

 

“濮县惨案”前夕,濮城东街一张姓人家,为逃避战乱,在家族长的带领下,一家20余人逃荒来到濮城北大约8公里处的一个村上,这个村就是现在的范县王楼镇皇姑庙村。在该村的西南角,住着几家王姓人家。眼看到中午了,人也乏了,肚也饥了,口也干了,举目无亲之际,他们敲响了王姓人家的门,说明来意。那王姓人家见有这么多人,别说吃饭了,喝口水也感到为难。正在尴尬之际,一背跨粪箕子捡粪的老者路过,大方地说:“没什么可为难的,跟我回家吧。”于是,那张姓家族长便领着家人来到拾粪老者的家里。这拾粪者不是别人,正是曹洪江烈士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爷爷。

 

据父亲说,那时我家还算不错,40余亩土地,有2头耕牛,一辆大车,一盘石磨。家中三间堂屋,两间东屋,两间西屋。那张姓一家人虽说随身带着米、面,但我的太爷爷说:“你们出门在外,不知逃到哪里,不知何时是个尽头,你们还是留着以后用吧。”于是,吃住都管了,张姓一家在我家吃住了一周。听说日本人在濮县城任意屠杀,为所欲为,为所欲为,他们不敢长时间待下去,匆匆离开了我太爷爷家继续逃难了。直到1938年5月17日,日军被我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率军打得仓皇溃退。事后,那张姓家族长蒙情不过,见我家太爷爷比他大几岁,忠厚老实,逢年过节便带着些礼物到我太爷爷家来。而我太爷爷农闲季节也经常到濮县县城去卖“热红薯”,据说,我太爷爷烤的红薯是金黄色的,捧在手里软绵绵的,吃起来又香又甜,并且,卖红薯从不缺斤短两,县城里的人大都愿意买他的烤红薯……因为经常进县城,也想在县城里有个落脚的地方,太爷爷便也时常到张家去。就这样,你来我去,两人成为兄弟,两家关系极为不错。张姓家族长膝下只有一女,和我家太爷爷的三女儿同岁,两位老人家便让他们结为干姐妹,自此两家成为干亲戚,张家的女儿就成了我的“干姑奶奶”。

 

按现在说,那张家就是城里人,住濮县县城东街;我家在农村,距离县城8公里。一天,那张姓家族长和我家太爷爷说:“大兄弟,我给你几块现大洋,你在乡下帮我买一亩地,你种些庄稼,我想冬天用农作物的秸秆取暖,如何?”我家太爷爷爽快地应了,花了8块现大洋,买了一块沙地,进城时就给张家带些柴草,还有玉米、米、面、青豆等农产品。

 

战乱打乱了农民平静的生活,当我的爷爷13岁时,也就是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打响了第一枪。从此,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除了“濮县惨案 ”外,日军还于1942年9月27日和1943年10月12日对范县进行了两次大“扫荡”。据统计:日军对范县的两次大扫荡及8年中几次小股的骚扰,共杀死范县男女同胞5428人,打伤炸死15108人,奸杀妇女711人,抓走1000多人,抢走粮食17亿斤以上;烧毁房屋53740间,抢、杀牲畜百万头以上,砍伐树木500万棵。

 

1944年1月,我的爷爷在家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刘邓大军过黄河时我爷爷已升任侦察排排长,那时,太爷爷亲自赶着家里的大车去给刘邓大军送粮食,这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也给我们家的一辆四轮大车增添了革命的色彩。不幸的是1948年1月14日,我的爷爷在山东菏泽县小刘集战斗中牺牲,年仅23岁。他是曹家的独子,他的牺牲给我家带来巨大的悲痛,这种创痛一直深埋在我太爷爷的心中。

 

爷爷的事迹影响着我干姑奶奶一家,干姑奶奶一直以我爷爷为榜样。

 

干姑奶奶比我爷爷小6岁,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濮城东街村的姐妹团、儿童团,并任团长;1948年安乐镇师范毕业,1949年在濮县参加工作,任濮县财科科长。1956年濮县划归范县,县城在山东古城镇,范县划分为东五区和西六区,我干姑奶奶在西六区濮城做片区长,后在濮县苏郝片区、高杨董片区、濮城北街片区做片区长,同时,也做妇女工作。农村合作社时,干姑奶奶还做我太爷爷的工作,太爷爷把自家的农具、老黄牛等一并归入合作社。1963年,我干姑奶奶从西六区濮城调到东五区侯庙当社长,1969年到龙王庄公社任妇联主任,后任龙王庄公社副书记。再后调入范县气象局,离休。2011年农历8月26日去世,享年80岁。

 

在上世纪60年代,干姑奶奶家的亲人和我的太爷爷相继去世,我的太奶奶是1982年6月去世的,1997年,我的太奶奶去世15周年之际,曹家后人为她立碑,我的干姑奶也出了钱,把自己的名字和曹家的人一起刻在碑上,并且带着自己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参加了那次曹家的立碑典礼。干姑奶奶那时已是68岁的老人,她走起路来有些蹒跚了……

 

父亲告诉我,1963年前,干姑奶奶每年年节都来我们家,有时候还带着自己的女儿在我家小憩几天。只是到了1963年以后,干姑奶奶调到了东五区,工作紧,路途远,加上几个孩子相继出生,往来才少了些,但也没有间断过。1993年我中专毕业,在范县县城参加工作后,她已经离休。我去看望她,当她见到曹家的后人又有一位成才时,眼泪都涌了出来……干姑奶奶穿着很朴素,完全不像一位离休高薪干部,也很平易近人,并乐于助人,还经常教育我们两家后人要好好相处,一心向善。

 

父亲最后说,70年前的战争,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日本鬼子夺我国土,践踏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这张姓的一家便是其中的受害者。咱家帮了一把,这点恩情张家念念不忘,就此结成了不是亲戚的亲戚。后来,两家的后人都参加了抵抗日本鬼子的斗争,你的爷爷牺牲时才23岁,大好的年华。因为战争,有多少像你爷爷那样年轻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无愧为中华好儿孙,是他们的铮铮铁骨铸就了新中国的大好河山!在这和平的年代里,不知有多少像你干姑奶奶那样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做着贡献,发着光和热。孩子,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吧,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发光!发热!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