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宁河“七郎墓” 背后有故事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3-12 21:45
  • 字数:1543
  • 人气:2081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天津市宁河县的杨家将传说(杨七郎墓传说)入选。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本市首个民间传说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日,记者采访了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同时也是在该项目资料整理挖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吕殿增,讲述杨七郎墓传说背后的动人故事。

  吕殿增告诉记者,杨家将(七郎墓)传说流传于天津市宁河县潘庄镇一带。潘庄镇古为驿站,是交通重镇。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丽。有十余户人家在该庄落户,由官府监视熬盐,为“盐丁灶户”,名称“监官庄”。北宋年间(公元960年),潘美为帅平定海内,宋太祖将“监官庄”赏赐给潘美为封地,故改名为“潘美庄”,后称潘庄。宋辽对峙时期,宁河县潘庄地带是两军交战的拉锯地区。距潘庄东南1公里的西塘坨村西,普济河河中间有一座土丘,土丘上有一座砖砌小庙,中间刻着:“杨七郎墓”。当地人称“七郎山”,又称“灵台山”。

  相传,北宋年间,杨继业率众儿郎抗击辽兵入侵,寡不敌众,命七儿杨延嗣找潘美搬救兵。谁知潘美因杨七郎打擂曾打死潘豹,正欲公报私仇,非但拒不发兵,还将杨七郎乱箭穿身。杨七郎死后即葬身于此。当地百姓对忠臣良将世代敬仰怀念,自古至今,方圆数百里的人们均来祭祀,常年香火不断。历史上,杨七郎墓也是宁河一大名胜。历代文人墨客前来览胜,留下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篇。《宁河县志》清乾隆年版载有诗人徐羾《咏杨七郎墓》的诗:“宋室将军勇绝伦,英灵凛凛至今存。一抔遗土千年恨,百战神威万古尊。风急涛声悲壮士,明月霞影吊忠魂。野人亦自知加礼,不敢樵苏近墓门。”

  有关专家认为,天津海河流域曾是辽宋两大辖区的边界地带,广为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因此有可以倚借的空间。几百年来,潘美庄园和杨七郎墓已记载在当地地方志上,这就为口头传说奠定了基础。围绕杨七郎墓的民间传说,反映的是报效国家悲壮牺牲的情怀,折射出中华民族崇尚正义的精神和百姓对英雄的敬仰。该传说的口头传递形态延续至今,它和杨七郎墓相互支撑,成为当地特色文化。

  吕殿增告诉记者:“杨七郎墓的传说在宁河县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杨七郎的传说中,不仅歌颂了爱国英雄,也鞭挞了陷害忠良的佞臣。千百年来,杨七郎的传说已经深入人心,这些有血有肉的爱国英雄形象在民间口耳相传,是历代宁河人敬慕忠良真实情感的口头记录。”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过年经常能看到大人们到供奉着杨七郎的寺庙拜祭,有的人家还会在家中摆放杨七郎的神像,“围绕北宋杨家将所衍生出的种种传说故事,不仅过去曾激发人们爱国报国的崇高精神品质,还是民间的无字道德教材,是民间教化的重要力量,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仍能发挥重要作用。千百年来,这些有血有肉的爱国英雄形象在民间口耳相传,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人们在不断的讲述和传颂中,注入了历史文化的重要因素,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

  吕殿增说,杨家将(七郎墓)传说在宁河流传了千百年,目前只有50岁以上人群中知晓。由于当今各种传媒介质的出现,社会大的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口耳相传的传授方式已逐渐遗失。特别是现在,这一地区已开始城镇化建设,原来的村落正在消失,世代积淀在那里的特有的民间传说故事与习俗也在逐渐遗失。目前,当地对于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已经开始采取保护措施。“从2005年起,宁河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建设宁河精神家园’的口号;2009年,宁河县委、县政府下发《宁河县七里海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条例》,把保护杨家将(七郎墓)传说故事列为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关于杨家将(七郎墓)传说已被宁河县的作家多次撰写成文并收入相应文集或资料,《宁河县志》《宁河文史资料》亦有收录。”(记者 张帆)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