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传奇女子之后妃

  • 编辑: 明月公子
  • 发表于: 2015-02-02 20:59
  • 字数:3469
  • 人气:1390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吕后(前242年—前18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完全掌控了政权。她的权力欲极强,其残忍手腕令人毛骨悚然。她不仅将韩信杀死,将彭越剁成肉酱,将情敌戚夫人残害为“人猪”,而且有意从精神上打击自己的亲生儿子汉惠帝,让其看到惨不忍睹的戚夫人后意志消沉,从此不理朝政。汉惠帝当了七年傀儡皇帝后,抑郁而亡。吕后立一小孩子当皇帝,她本人则临朝称制,打破汉高祖不许封异姓王的遗嘱,封自己的娘家人为王,并安插在重要的位置。后来,她发现小皇帝对她不满,马上杀掉小皇帝,又立一傀儡皇帝。在长达15年的统治中,吕后的铁碗手段主要用在宫廷及政治上层。对于整个国家,吕后所采取的与民休养的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从这一点看,她是有功的。吕后一生的最高追求就是建立一个吕家的天下,但这个愿望自始至终受到刘氏集团的制约与威胁。吕后临终前,这种威胁更为严重,但吕后不甘心,仍试图保住吕家的政治利益,所以将军政大权交给侄子吕禄和吕产后,又向二人交代遗嘱:“高祖与大臣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诸吕,大臣不平。我即崩,恐其有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可以说,吕后是带着忧虑与不安离开人世的,她的遗嘱与她生前的主要言行一脉相承。

    萧太后(953年—1009年),本名为萧燕燕,出身于将相之家,是辽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丈夫辽景宗在世期间,萧燕燕已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才能。辽景宗于公元976年诏谕史馆学士“书写皇后言亦称‘朕’暨‘予’,著为定式”,从制度上确立了萧燕燕更高的政治权威,使其“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其手”,辽人也习惯上将皇后与皇帝并称为“宫中二圣”。辽景宗于公元982年去世,萧燕燕一度承受巨大的威胁,“少姻援助,诸皇子幼稚”,强臣们蠢蠢欲动。在此危急关头,萧燕燕重用南院枢密使韩德让,力挽狂澜,通过将不可靠大臣调离要职等措施,促使政权平稳过渡,并按照辽景宗的遗嘱,立耶律隆绪为新皇帝,萧燕燕被尊为萧太后,全权处理军国大事。萧太后临朝听政的时间长达26年之久。在其统治期间,不仅以恩威并济的政治手腕治理出一个相对稳定团结的国家,而且多次率兵南征,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迫使宋朝每年向辽输银绢三十万两匹,辽朝国势趋于强盛。萧太后与儿子之间也没有产生大的矛盾。辽圣宗作为皇帝,虽然二十多年没有皇帝的真正实权,但从未采取过激的行为。公元100912月,萧太后病重,归政于辽圣宗。一个月后,萧太后逝世。史书中关于萧太后的记载非常少,我算了一下《辽史·景宗睿知皇后萧氏》的文字,不过区区232个字。其对萧太后有一个整体评价:“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君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这些文字虽少,但评价是非常高的。首先赞扬了萧太后的治国能力和个人品德,然后着重评价了她在战争中的军事才能和突出成绩,最后将辽圣宗被称“盛主”的功劳也部分地赋予了萧太后,这是萧太后对政治的长久影响力。我虽然未能找到萧太后的临终遗嘱,但细一思考,萧太后让辽圣宗亲政,这已是她事实上的政治遗嘱了。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最重要的两位女性政治家——孝庄太后与慈禧太后。

孝庄(1613年—1688年),本名布木布泰,蒙古族科尔沁王爷的女儿,在满蒙联姻中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皇太极创立了清朝,为加强与蒙古族各部落的联盟,他娶了五位蒙古贵族的女子,并晋封为五宫后妃,布木布泰即为其一,被封为庄妃。庄妃的儿子是福临,因皇太极早逝,福临6岁时就成为皇帝,庄妃也因此成为太后。在皇权斗争异常激烈的关头,福临之所以能成为顺治皇帝,与孝庄幕后的周旋有极大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巩固儿子的皇帝宝座,孝庄保持与小叔子多尔衮的亲密关系,由此给后世留下“太后下嫁”的历史疑案。她还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确保儿子能在多尔衮的强权下不受打击。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并不熟悉政事,又是孝庄全力扶持,使政权在内忧外患中走向正轨。然而,顺治皇帝是个天生的情种,为了自己的感情,不惜两次废除皇后,立自己的宠妃董鄂妃为后,这些举措关系着清朝的命运,孝庄对此很不满意,阻止顺治与董鄂妃在一起,怕因此毁坏满蒙联姻,影响蒙古族人的感情,从而影响大清社稷。母子间产生巨大的分歧。董鄂妃死后,顺治也迅速消沉,得病而死。整个王朝再次面临主少国疑的危机。因为顺治的儿子康熙被扶为皇帝时只有6岁,王朝内部既存在辅政大臣鳌拜等人的专权,也存在拥兵在外的吴三桂等藩镇的威胁,而康熙毕竟只是孩童。在这种情况下,又是孝庄一力支撑,一方面利用平衡之术掌控着朝政大局,另一方面加紧对孙儿的培养。所谓的康熙围捕鳌拜,其实是孝庄所实施的重要政治斗争。只不过,孝庄从来不愿意彰显自己,她愿意把所有的功劳记在儿子和孙儿身上。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所有的行动全部着眼于整个社稷的命运。而康熙一旦成人,具备处理朝政的条件,她便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力,使皇帝能真正行使皇权。可以说,孝庄不仅是清朝最了不起的女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品德的女政治家。孝庄的晚年,是在安稳平静中度过的。康熙皇帝已平定三藩,把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孝庄完全可以放心了。她的儿孙满堂,享受着美好的天伦之乐。她的生活非常简单,一部分时间礼佛读书,一部分时间与儿孙媳妇们聊天,一部分时间静静地回顾一些往事... ...康熙皇帝非常孝顺,在孝庄病重时昼夜不离地守侯在祖母的病榻边。弥留之际,孝庄向孙儿交代了最后一件事:“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撼矣。”

孝庄的遗嘱,体现了她一贯的作风:凡事均为大清社稷着想。既是对人世最后的告别,也是对康熙及文武群臣的一种勉励。

慈禧(1835年—1908年),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强势的专权者,她极富心计,入宫后串通皇帝身边的太监,一支小曲将咸丰皇帝引入自己的住处,从而取得宠信并步步高升。她为皇帝生下了皇子——载淳,成为他最大的政治资本。咸丰皇帝死后,载淳被立为同治皇帝,慈禧母以子荣,尊为皇太后,从而开始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慈禧的狠毒是出了名的。她嫉妒圆明园的汉族宫女引诱皇帝,将宫女们活活打死。某太监与之下棋,不小心说了一句“奴才吃老佛爷的马”,慈禧大怒,骂道:“你吃我的马,我杀你一家子。”当即命人将太监处斩。此类事比比皆是。她的权力欲非常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通过非正常方式打垮咸丰指定的顾命大臣,毒死慈安太后,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也不放过,处处压制,以致于儿子很早就去世。为了专权,慈禧太后又扶起年龄幼小的光绪皇帝,使一切政务皆由她自己决定。光绪成人后,慈禧迟迟不归政,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才勉强放权,实则暗中等待时机。等光绪主持的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乘机将光绪软禁起来,自己又操纵起国家大权。慈禧的出发点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她的奢侈也是出了名的。为了修建自己的颐养之所,几乎将所有的海军经费挪来修建颐和园,甲午海战中国之所以失败,与慈禧的奢侈有直接的关系。她想把整个国家当作她的玩物。直到临死前,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仍保持强烈的权力欲。

19081113日,慈禧太后连下三道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谕军机大臣等,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著在诸王之前”。

19081114日,光绪皇帝死去。有人认为光绪是病死的,也有人认为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这一天,慈禧太后又连发三道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

19081115日,慈禧太后发布了最后一道懿旨:“昨?降旨,特命摄政王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指光绪帝的皇后隆裕)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接着,没过几个小时,慈禧太后一命呜呼。这便是慈禧太后最后三天的主要言行。史书上记载,大臣世续、张之洞曾建议慈禧太后直接立载沣为新皇帝,而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溥仪,但慈禧太后以“为光绪皇帝立后”为名拒绝了,这其实暗藏着慈禧太后的权力欲——如果她仍然不死,小孩子显然更容易操纵!古往今来,慈禧太后的权力欲实在是达到了罕见的高峰。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