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史上最美的“公主”

  • 编辑: 明月公子
  • 发表于: 2015-01-13 19:55
  • 字数:1459
  • 人气:1192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当然,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只是被称作“王姬”而已。但是作为天子的爱女,王姬们有一项特殊的待遇,她们的婚礼,要由“公侯主持”。“公主”便是这一项礼仪的简称。至于战国时,周室式微,诸侯的女儿也用这种礼仪及称谓,则被视为一种谮越,不能算是正式的官式称呼。  

到秦汉时,“公主”的称号系统逐渐形成并成熟。皇族女性所得的封号,以字数多少来定高低:“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长公主”则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妈们当然就被称为“大长公主”。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表示与汉家不同,他把“公主”的称呼改为“室主”,但是这个“室主”到底应做何解,至今没谁能弄得彻底明白。  

宋朝的时候,曾经恢复周朝的古制,把“公主”改称为“王姬”、“帝姬”。等到宋高宗建立南宋时,他恢复了“公主”的旧称。  

最复杂的公主职称恐怕数清朝,同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生她的妈地位有高低,所以同为帝女,称呼便有了不同: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等于亲王;妃嫔的女儿称“和硕公主”,等于郡王。  

还有元代,皇帝的女儿、各亲王郡王的女儿、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统统称为“公主”可也,公主遂泛滥成灾。  

最离谱的是金国,虽然学着样子将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可是却出了个皇帝海陵,将小老婆都赐予“公主”封号。这更是大丢“公主”尊号的面子。  

真是,蛮子终究是蛮子,一点没受上邦的教化呀!  

不过,不管怎么说,娥皇女英姐妹,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  

但是,为什么两位尊贵的公主却会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呢?  

那是因为,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  

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礼仪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  

后人据此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罢,总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舜帝姚重华,应该是爱上了这对姐妹的,因为与伊部族的联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办法,这应该是他爱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尧帝与舜帝都是中国上古史中,具有美德与智慧的统治者,被后世的人们视为典范。托了父亲与丈夫的名声,娥皇女英也成为中国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几十年后,她们跟随着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其实,是有可能遭禹流放了……)。  

走到湖南苍梧山的时候,年纪已经老迈的舜帝一病不起,去世了。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对奔流的湘江,痛哭失声。  

流水远逝,正象她们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复生。芦蒿无边,江雾苍茫,更添哀伤。  

无力北返、伤痛难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了。  

据说,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  

她们死后,人们将她们奉为湘江的女神,依生前身份的不同,娥皇被封为“湘君”,女英则为“湘夫人”。湘江边沾着她们泪痕的斑竹,因此被称为“湘妃竹”。  

她们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事迹,只有骚人墨客,在诗词歌歌赋里不断哀悼追思她们的身影;只有点点斑竹,至今随风摇曵。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