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篷窗风急雨丝丝,笑捻吟髭,淮阳路何之?
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幺】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莫再追思。
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作品注释】:
小梁州:正宫曲牌。分上、下片,在散曲中较少见。句式:上片七四、七三四,下片七六、三三、四五。
失题:古诗词曲中的“失题”、“无题”,多是不便言明真意,故隐其题。
闷捻吟髭:因为愁闷难遣,而捻着胡须思索吟诗。
路何之:路怎样走。
鳞鸿:即鱼雁传书,代书信。
篙师:船夫。
柳营花市:喻指歌楼妓院,妓妇女居住。 燕子莺儿:比喻歌妓。
【作品韵译】:
急风扑打着篷窗,细雨丝丝,愁闷难遣只有捻须思索,吟诗填词。西望淮阳,今日要到哪里去?盼不到一封书信来,端着酒杯向船夫问一个底细,船夫一开头就说兵戈战事。告诉我风流已成往事,不要再去回忆追思,酒楼坍塌了,茶肆也被烧成灰,歌台妓院成了军营,往日的歌妓舞女再也找不到了。
【作者简介】: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仕途上不很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功堤渔唱》、《小山北曲联乐府》等散曲集。今存小令八百多首,内容以表现闲逸情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