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天净沙·春

  • 编辑: 木林
  • 发表于: 2014-10-01 10:46
  • 字数:1366
  • 人气:787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原文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作品注释】:

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

阑干:即栏杆。

帘栊(lóng):窗户上的帘子。李煜《捣练子》:无赖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栊,窗户。

啼莺舞燕:即莺啼燕舞,意思是黄莺在歌唱,春燕在飞舞。

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作品韵译】:

山朗润起来了,风和煦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雕栏错落,楼阁林立,帘栊轻挑。院子里,杨柳下,秋千在轻轻的悠来荡去;院子外,晴空里,旷野上,黄莺在婉转地歌唱,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潺潺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花儿在微微的春风里悄悄地飘落。

 

【作品评析】: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全曲句句不离春天的特征。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是春意盎然的,是暖意融融的,是和煦温情的。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两句是近写,词人从远处的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院中的景物。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阑杆楼阁帘栊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春山的新绿,沐浴着暖日明媚,披拂着和风的温情。站在楼阁上,站在在窗子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惬意的事。杨柳秋千院中一句,幽静雅致的小院,那小院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特别是那树下的秋千悠然的荡来荡去,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结尾两句,词人的目光又从庭院里转移到晴空中,转移到旷野上,渲染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氛围。春树枝头,黄莺在悠扬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至此,作品的意境更显得和谐,更显得意趣盎然了。

这首以为题的小令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寥寥几笔,清丽隽永,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曲家根据自己的仔细观察、体验,写出新的意境、新的格调。

 

【作者简介】:

  白朴(1226—?),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并称元曲四大家 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