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淺談對儒家的一些誤解

  • 作者: 年少輕狂樂
  • 发表于: 2015-09-21 11:58
  • 字数:2070
  • 人气:2260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孝

  

  孝一直以来是大德,百善孝为先,那么儒家的孝,是什么样呢,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儒家的孝是愚孝,无论什么都是顺从,所以才有孝顺,可是事实并非这样,论语里面好多人问过孝,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就是不违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等等 各种回答,不一而足,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一样的回答呢,,这就是孔子的因才施教,因为问孝的各种人,他们的毛病不一,有的对父母虽然衣食供养很丰厚,却不礼貌,有的经常违背父母的话,等等,,所以孔子才有对着些人不同的回答,曾子有次惹父母不高兴,父母拿棍棒打他,他就跪那一动不动,事后去找夫子,满以为夫子会表扬他,哪知夫子狠狠批评了他,说,那时父母正在气头,要是一不小心打伤你,父母就会伤心,岂不是更大的不孝,所以你应该跑,,这难道是愚孝么?,弟子规里面有亲有过,谏使更,指出父母有错就应该积极指导改过,


    中庸


  儒家的中庸之道,一直以来饱受诟病,执其两端,取其中以用之于民,中庸之道并不适于每个人,只适合绝大部分了,或者说是平凡的人,现在有些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懂创新的民族,只知道恪守己道,也归罪于儒家的中庸,那么那时四大发明,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还有各种数不尽的伟大发明,中庸指的是为人处世,创新精神不归属此类,(另撰文以述)那么,中华民族什么时候开始不会创新了呢,,个人认为,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那一声喊,把整个民族的信仰喊没了,至于今日,简化字,普通话,汉语拼音,摧毁中国文化的三大法宝。一言蔽之中庸之道,惟适而已。


    生死观


  子路问夫子如何侍奉鬼神,夫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关于死是这么看的,夫子回答 未知生,焉知死,,于是有人就说,儒家总是逃避死亡,,殊不知当时的情况,近七十岁的孔子,弟子各处奔散,最喜欢的弟子,颜回也去世了,在葬礼结束之后,一直陪伴的子路也要去其他国家,告别孔子的时候,心灰意冷,才有了上述一番对话,果然,君子死,冠不免,孔子不是不知道,,只是知道告诉他绝对没有好处,此时要提升他的信心,绝对不能讲这些事,孔子说话,总是要考虑这样说的后果,不只是专注于他知不知道,而是可不可说。有人祭祀过程中,礼仪不对,弟子问这样做对不对,夫子说,不知道,换一种问法,应该怎么样,孔子便回答正确的答案,孔子说话,是有分量的,他知道他批评一个人不知礼,会对这个人名誉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人问孔子,死后有没有鬼神呢,,回答,,不知道,如果说有,人们就会祭祀,葬礼百般铺张浪费,反之人们就会葬不以礼,祀不以诚,这两种情况都是孔子不愿意看到的,对鬼神,敬而远之可也,这种在今天依然适用。


    为人之道


  很多人认为,儒家之道,就是左右逢源,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论语里面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明确指出,好人喜欢,恶人讨厌,,这样才是士,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绝不姑息养奸,一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得罪当权者,使孔子流落他国,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但绝对不是最高境界,,遇到不平事就要说,就要骂,孔子老年,见宰予昼寝,便有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见到不平事依然能泰然自若,,那不是境界,,而是麻木,被世事调教过的麻木。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一直被认为是教育界的开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交学费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检验学习是否诚心的一个条件,上人可以语上,上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虽是有教无类,但教的东西却不同,于是便有因材施教,教自己适合学的东西。


    学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一直以来被人认为,儒家对做官的强烈要求,学会文武艺,货于帝王家,首先,优,余力也,所以,意思便成了学习有余力了,便去做官,做官有余力了,便继续学习,儒家对于做官,确实提倡,也是很多读书人的追求,但指的却是治世的时候,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可卷而怀之,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儒家提倡国家有道的时候,出来做官,危言危行,国家无道的时候,便隐藏起来,掩饰自己的实力,危行而言逊。


    言必信,


  言必信,行必果,子贡问士,其次,夫子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士也,,可见,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虽然是士,但却是最次的士,,而且孔子也不遵循这,去一个国家的路上,遇到政敌的阻拦,让孔子答应,不去这个国家,孔子果断答应,敌人去后,孔子依旧,弟子不解,,孔子回答,被人强迫做出的承诺,并不算数,可见,儒家还是很灵活的,并不死板。


    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贤人的标准,殊不知,孔子原话却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拿什么来报德呢?以直报怨,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只外面的礼仪,形象,质指内涵,内在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文和质要彬彬,均等,,这样才是君子,如果只重文,不重质,那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反之,只重质,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把毛都拔干净,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有什么区别呢?
个人看法,与诸君共勉,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