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黄秋生炮轰简体字:“华夏文明已死”

  • 编辑: 觅涯客服
  • 发表于: 2013-07-19 13:38
  • 字数:1460
  • 人气:1677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近日在微博中“发声”。他用繁体字在微博中写道:“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唉,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知名学者、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他不认同黄秋生的说法,“黄秋生的谬论已经被吐槽,再谈是抬举他”。
  黄秋生此言论一出,即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并不认同将繁体字作为“正体字”的说法。有网友称,简体字和繁体字都类属中文,简体中文使用方便,这恰恰是一种进步。文字的变革和传承并没有冲突。
  与此同时,河南卫视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开播后受到观众热捧,收获零差评,《汉字英雄》同名手机APP游戏也极受欢迎,成为风靡一时的热门软件。

  利于传播pk寓意美观
  “汉字从简从俗是文字发展的规律。数千年来汉字的简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此,简化字的诞生,不管其初衷如何,客观上顺应了汉字从简从俗的原则,并无过错。”早在2009年,王立群在博客文章中就感叹,“废简就繁”匪夷所思。
  “承载与传播传统文化的是经典。繁体字可以传播传统文化,简化字同样可以传播传统文化!以《论语》为例,它的最早版本应当是战国时代的齐国文字、鲁国文字,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繁体字。如果以为文字的变迁会导致传统文化的丧失,那么,今天的繁体字也无法完成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最好是恢复战国文字!如果以战国文字印刷《论语》,我真不知道当今有几位专家能读懂……”王立群说。
  日前,《汉字英雄》在安阳举行的开播发布会上,《新华字典》第9-1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4-6版编辑团队成员之一王楠也曾就“简体字、繁体字”的问题接受记者专访。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在造字之初的象形文字,字的含义从字形上就可略知一二。比如说‘尘’字,本意是‘鹿行扬土’,古时候的字是三个鹿下面一个土,繁体字将之简化为一个鹿加一个土。而简体字直接变成一个小加一个土,也很形象,还符合‘尘’的字义。简化后的汉字虽然直观感觉减少了,但是符合时代要求,如果写三个鹿一个土,光写一个‘尘’字都要写上很久。简体字反而更利于文化传播。”王楠说。
  “不知道是凑巧还是不凑巧,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无麦,运无车,导无道,儿无首,飞单翼,有云无雨,开关无门,乡里无郎……”想必很多人在网上都看过这个段子。
  2009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潘庆林就曾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潘委员的理由是,简化汉字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造成了“无心之爱”。
  著名学者、作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王文元同样是繁体字的拥趸。他认为:“繁体字遭刀砍斧劈后,腴肉不存,仅存瘦骨。新生代只能用简化字书写或记录‘现在’发生的事情,而不可能阅读‘过去’的大量信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文献变成‘天书’。再过50年,除非专家,在中国就再也找不出能够诵读经史子集的人了。下一代人面对精神美食、千年佳酿,停杯投箸而不能食。是不可忧,孰可忧?”

  网友声音
  @桔子树小窝:旧时君王为愚民统治需要,选字就繁不就简,只盼文盲遍地,以保天下江山。建国后为了让大家都认字,重新选定字表,选字就简不就繁,原是功德无量之事。中国古汉字好几万,繁体字不过一小部分,有什么好得意的?
  @宫吐槽:写篆文有90%的人看不懂,华夏文明弥留了;写金文甲骨几乎没几个懂,华夏文明看来是死透了。华夏文明靠的是仁义礼智信,没叫您老演某些题材的电影啊!
  @夕词:文明这东西,不是在文字上,而是在人身上,在千千万万普通人身上。

  以上内容来自:常州晚报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