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唐诗微电影 让中华古典文化 “活”起来
唐诗,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座“珠穆朗玛峰”。微电影,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简便的观影和阅读形式。如果将唐诗和微电影结合起来,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10月17日,由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央视微电影频道承办的《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高级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制作唐诗系列微电影对传统经典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次文学与影像相结合的全新尝试,让唐诗这颗中华经典文化的明珠,在微电影这种新的影像载体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华。
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唐诗微电影项目最大的意义所在。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诗微电影正是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盛举,也是现在方兴未艾的微电影产业中一次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中国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康健民说。
据中央新影集团重大项目部主任、央视微电影频道总编辑、唐诗微电影总制片人杨才旺回忆,自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以来,已经先后10余次提出要重视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唐诗微电影项目正是紧贴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从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撷取最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作为微电影创作的重要题材,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唐诗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再现时代大背景下唐诗作者的精神追求与社会风貌,是新时代阅读方式的创新典范之举。”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会林指出,国家十分重视文化领域,也已经将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唐诗微电影既涉及传统文明的延续,又具有当今诸多元素的价值和意义,让这些传承我国经典文化的作品走向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
如何表现唐诗的意境,是唐诗微电影创作遇到的最大问题。在已经创作完成的70部唐诗微电影作品中,开头和结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影片呈现了当今众多的书法家和美术家演绎或解读的作品,每首唐诗均配一幅书法和一幅情景画,另外还将108首唐诗谱成歌曲,作为唐诗微电影的主题歌,诗、书、画、歌交融,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唐诗微电影的时代内涵。对于这一创新性尝试,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表示:“中国的诗以意境为上,而用微电影的方式把它转化成现代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同时又把诗、书、画合而为一,这是非常好的一次创意和尝试。”
杨才旺回忆,当时饰演李白的濮存昕就提出建议,能不能从演李白的话剧入手,穿越到李白的唐诗中,这样会不会更方便表达唐诗的意境。再比如《谁言寸草心》,有人建议用一个现代的剧本来演绎,用唐诗的意境映衬唐诗……“当时大家想了很多表现手法,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坚持用古典、传统的方式来演绎这108个故事,因为唐诗是一个严肃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不应该把它戏说。”
为扩大唐诗微电影的影响力,此项目还将在微电影产品生产的多元化上作尝试,如在网络和移动传播中建立点击收费模式、将和唐诗微电影同步面世的108本唐诗经典故事连环画作为青少年科普读本在全国发行、争取将其音像制品作为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影视教材推广……
“拍摄完成的唐诗微电影作品在诗情画意方面做得很好。但是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的创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因此我们如何从‘高原’走上‘高峰’将会是未来唐诗微电影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孔庆东表示,“希望我们能通过之后的作品,看到中国古典文化情韵的真正复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