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农民杨文学:打工当“背篓”修出核桃寨的“志气路”

  • 编辑: 子风
  • 发表于: 2014-10-18 19:50
  • 字数:1708
  • 人气:1136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因为不通公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核桃寨这个偏远的苗族村寨村民苦不堪言:“村民到最近的集市赶场,要翻越几座大山、走两三个小时,养的大肥猪赶出去卖,走到半路,猪就累死了……”不通公路的鸡坡村核桃寨,村里人渴望修路,哪怕修通一条马车好走的道也行,用马车把种的农作物、养的家禽运出去卖,把生活用品、生产物资运进村。

  路难行,人难留,为了生计,村里的青壮年只好出去打工,老人和小孩留守家中……

  3年前,从这个山旮旯外出“闯世界”的农民杨文学回家过“苗年”,因为“见过世面”,乡邻办酒宴都爱请他喝酒,在一次春节前的酒宴上,大伙说起了修路的“苦事”,几杯酒下肚的杨文学突然“豪言”要帮着村里修路,大家都知道他攒了些钱,可也知道这些钱是他当“背篓”一块一块积攒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乡邻觉得杨文学就是“说酒话”,在核桃寨修路艰难得如同“登天”。

  乡亲们的话深深触痛着杨文学。读到初中的他是寨子里“学历最高的人”,在贵阳当“背篓”打工10余年,靠着背一趟赚一块钱、两块钱,攒了13万元,打算回家装修盖好的新房。“房子我不装了,这钱先拿来修路,大家愿不愿意跟着干?”一阵酸楚涌上心头,他突然站起来激动地说。村民们惊愕地看着他,几秒钟的沉默后,几个声音接连响起:“我们一起干,再苦再难也要刨出一条路来!”

  当年3月25日,杨文学雇来挖掘机,村民投工投劳,热火朝天地修起路来。从那一天起,鸡坡村人的心再也没有平静过。然而,村民的热情抵不过严酷的现实:不到两个月,杨文学辛苦攒下的13万元就一分不剩,路,却只挖出一小截。从村口到核桃寨的山路有两公里,途中还要经过一条小溪,杨文学这才知道,修路,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路被修成了这样子,对不住当初对大伙的承诺。无论如何也要把路修完,哪怕再干十年背篓。”杨文学说,当时想,只要能修出一条简易路,拖拉机、马车能进寨就行。于是,寨子里22名年轻人一起跟着杨文学背上背篓闯贵阳,大家发誓就算当“背篓”也要修条“志气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文学打工地的老板把这件事告诉给他的一个记者朋友。没多久,“背篓修路”的故事见诸当地报端。共青团贵州省委春晖行动发展中心负责人看到相关报道,立刻决定帮助杨文学。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主任吕亚洲说,杨文学的行动正是在践行“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的“春晖精神”,他的这条“志气路”我们大伙帮着一起修。

  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将这条路纳入“春晖家园计划”项目,划拨10万元修路基金,并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帮助杨文学,贵州省交通设计院还免费帮核桃寨设计交通线路……贵州省公路局、毕节市政府、织金县委、县政府等都给予了支持。从社会各方面汇集来的资金达到了194.7万元,一条宽4.5米,长2公里的水泥大道建成了,核桃寨终于有了一条可以和外界联系起来的“志气路”。

  “开始想得很简单,以为修路就是挖掘机挖条道、用锄头弄平整了,就行了。”杨文学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交通设计院的专家来到村里,勘察地形、测量数据,然后又是做测算、又是画草图的,忙了好几天才离开,不久,便拿出了一张漂亮的通组公路设计图。“看到图纸,面标注了好多数据,排水沟、弯道……”杨文学说自己愣住了,他压根没想到,修路,原来是这么复杂严谨的一件事。

在此后的1000多天里,倔强的杨文学与大伙像搬大山的愚公一样,从没想过放弃。今年10月10日,2公里长的进寨路终于完工了。“修这条路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杨文学感慨,这么多人为这条路奔走劳碌,他觉得村子一定要发展起来,才对得起大家的心意。

  “养殖投钱不多、门槛低、见效快,我们寨子山好水好的,城头人最讲究这个,这种环境养出来的猪、鸡、兔子好销得很。”杨文学又开始盘算起如何发家致富。他和两家农户合办了肉兔养殖场,启动资金是政府发给的奖金,过完年,第一批肉兔就可以出栏换成钱了。

  杨文学成为“春晖使者”,他的故事和精神感动了很多人。经贵州团省委、总工会等推荐,他被评为中华儿女年度人物,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

  路通了,偏远的村子不再闭塞,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收购农产品的生意人也来了,把村民种的菜、养的猪,一车车运出去……(完)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