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七律•登忻州北城门楼

  • 作者: 写手孙世元
  • 发表于: 2022-01-27 14:44
  • 字数:25963
  • 人气:1002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1
  • 分享:

平水韵•平起•首句押韵元•十五删

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

楼阶陡峭尚能攀,夕照孤鸿万仞山。
曲抱黄河封九塞,斜通绿野锁三关。
晋公重耳归途阻,赵武灵王世路艰。
五霸灰飞辞法界,七雄覆灭弃尘寰。

注:
忻州北城门楼-----忻州,山西省地级市,春秋时分属晋国,战国时属于赵国,其北城门楼是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忻州市忻府区光明东街与五台山南路交叉口,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重檐三滴水,歇山顶,是城内最高木结构建筑。
九塞------“天下九塞”一词出自吕氏春秋之《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 大汾、冥厄、荆阮、方城、崤、井、令疵、句注、居庸既是。查有关资料其名称与位置为:【大汾】史称“汾水关”位于山西灵石南关镇。【冥厄】古称冥扼,现为平靖关,位于河南信阳,鄂豫交界处。【荆阮】秦汉时称上谷关,现为紫荆关,位于河北保定市易县城西北紫荆岭上。【方城】史称万城,又称方城,现为楚长城,位于河南周口市太康县西北7.25公里处。【崤】即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令疵】汉魏时称卢龙塞,现为喜峰口,位于河北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句注】即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城北20公里处,素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居庸】即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城北20千米之峡谷中。
三关-----即忻口、石岭、赤塘三关。忻口关,位于山西忻州市北部,海拔800米,两山夹峙,滹沱河流淌其中。石岭关,位于山西忻州关城村北,山势峻险,关隘雄壮。赤塘关,位于忻州与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之阳曲高村乡,扼晋要冲,太原门户。
晋公重耳----即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要说晋文公重耳,应首先解晋国之由来:晋国的开国王侯是唐叔虞,这位唐叔虞可不简单,他的母亲就是周武王的王后邑姜,而邑姜更不简单,她就在用直钩垂钓于渭水而且不用鱼饵的姜太公姜尚的女儿,姜太公曾协助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是周朝开国的有功之臣。据说,一天晚上,邑姜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邑姜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就给儿子取名为虞。而到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虞作游戏,周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送给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恰在这时,因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而被封为伯爵的大臣史佚,在旁边向周成王奏本道:“请大王选个吉日封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伯爵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朝廷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于是,周成王便把唐地封给虞,故称唐叔虞。后来,虞的儿子燮继位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再后来,历经晋武侯、晋成侯和晋厉侯,这期间事迹和纪年不可考。直到公元前858年,晋靖侯元年,晋国终于有可考纪年。于是,晋靖侯又传晋釐侯、晋献侯到晋穆侯。然而,就在晋穆侯时期,北方戎狄部落崛起,公元前808年(晋穆侯四年),穆侯娶齐国宗室女子姜氏为夫人。公元前805年(晋穆侯七年),晋国攻打条戎,姜氏生下太子仇。公元前802年(晋穆侯十年),晋国攻打千亩之戎,取得战功,姜氏生下少子成师。公元前790年(晋穆侯二十二年),晋穆侯随周宣王讨伐条戎、奔戎,遭遇失败。公元前785年(晋穆侯二十七年),晋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被迫逃亡。公元前781年(晋殇叔四年),太子仇率人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文侯。此举从此埋下晋国连年内乱的伏笔。公元前771年(晋文侯十年),烽火戏诸侯之后,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并在骊山脚下将其杀死,西周灭亡。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周平王虽然继位,而此时周幽王的余党虢公翰又拥立周携王继位。于是,周平王与周携王各自为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此时,经过几次战乱的镐京早已残破不堪,周平王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但王室的力量实在太薄弱,无法独自完成迁都之举。关键时刻,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三十一年),晋文侯杀了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二十一年的二王并立局面,一个槽子岂能栓两头叫驴,由此,东周初年的局势才得以稳定。公元前746年(晋文侯三十五年),晋文侯逝世,儿子晋昭侯即位。晋昭侯把曲沃封给叔叔成师,这就是曲沃桓叔。曲沃城比晋君的国都翼城还大,曲沃桓叔有了一个比国都还要大的城邑,这在当时明显违背了君臣礼仪,同时也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曲沃桓叔威胁到了国君的地位。公元前739年(晋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杀了晋昭侯,准备迎接曲沃桓叔入晋都为国君,曲沃桓叔也想趁机夺权,但翼城的人民反对曲沃桓叔,并起兵抗击,曲沃桓叔败退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晋君,即晋孝侯,晋孝侯诛杀了叛党潘父,稳定了局面。公元前731年(晋孝侯八年),73岁的曲沃桓叔在壮志未酬的遗憾心情中死去,他的儿子曲沃庄伯继位。曲沃与翼城的斗争还在继续,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更加惨烈。公元前724年(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派人到翼城把晋孝侯暗杀了。晋国人在荀国等诸侯的援助下进行反击,曲沃庄伯退回曲沃。晋国人拥立了晋孝侯的儿子晋鄂侯。晋孝侯八年(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曲沃桓叔死后,其子鳝继位,史称曲沃庄伯。曲沃庄伯死后,其子曲沃武公继位,公元前709年(晋哀侯八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晋国并掳走了晋哀侯。晋人立小子侯为国君,此时曲沃越来越强大,已经与国君的实力不相上下了。公元前706年(晋小子侯四年),小子侯被曲沃武公骗到曲沃杀死(具体过程不详)。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逃回曲沃,晋哀侯之弟姬缗被立为晋侯,公元前678年(晋侯缗二十八年),公曲沃武公经过数次攻伐,弑杀五君(晋昭侯、晋孝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并驱逐一君(晋鄂侯),终于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结束长达67年的分裂状态,并得到周天子认可,使晋国重新统一。公元前677年(晋武公三十九年),晋武公去世,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献公攻打骊戎,得到了骊姬和她妹妹,晋献公对她们姐妹二人十分宠爱。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八年),晋国大夫士蔿对晋献公说:“原晋国的公子们人数很多,不诛杀他们,将会发生祸乱。”于是晋献公为避免曲沃代晋事件再次发生,派人把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并大兴土木建筑新的都城,命名为“绛”。再说骊姬,这位堂堂的骊戎公主,原本会被安排嫁给某个国君做妻子的,不料公元前672年,骊戎国面对打败自己的晋国,只好献女求和。由此,骊姬和妹妹就成了晋献公的妾。三年之后,骊姬成功为晋献公诞下一子,取名姬奚齐。母凭子贵,但骊姬不是晋献公正妻,而她的儿子姬奚齐也非晋献公长子,那就只能顺理成章,骊姬娘俩将来会眼看着太子申生做下任君主。然而,骊姬生性争强好胜,并不甘心于既定事实,于是开始了她已不能为可能的逆袭之路。骊姬其实也知晓,太子申生是晋献公与正牌夫人齐姜所生之子,是春秋时期名扬海内的晋国太子,而晋献公的次子重耳以及三子夷吾也已经长大成人不可小觑,尤其是太子申生还常常伴君出征、屡立战功,声名和威望誉满全国。但毕竟事在人为,在骊姬策划操作下,晋献公逐渐变得疑神疑鬼,而对骊姬越发宠爱。关键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骊姬为达到一次性除掉太子兄弟三人之目标,抓住个机会向晋献公进言,说三位公子应当为君王分忧,替国效力,应该派他们戍守边疆,建功立业。就这样在骊姬的魅惑下,晋献公逐采纳骊姬谗言,把有可能继承自己君位的兄弟三人委派到遥远他乡,现在好了,整个晋国绛都之皇宫也就剩下骊姬与她的儿子姬奚齐了。然而,尽管申生、重耳和夷吾都被赶走,但骊姬还是不放心,她要把儿子前途砸实并实现一步到位。于是,这位狠毒如蛇蝎的骊姬动起杀机。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骊姬传话给太子申生说,晋献公曾梦见他的母亲齐姜,让他速去曲沃祭祀其母一番,回来后把祭祀用的胙肉送来给晋献公。太子申生于是到曲沃祭祀母亲齐姜,然后乖乖滴将胙肉献给晋献公。可是晋献公刚好出外打猎,而骊姬趁此机会派人往胙肉里下毒,不久,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让厨师将胙肉回锅奉给晋献公。晋献公刚要吃胙肉,骊姬从旁边阻止晋献公说:“胙肉来自远方,应试试它。”便把胙肉给狗吃,狗死了,有给宫中厮役尝,厮役也死了。骊姬哭着说:“太子为何这般残忍呀!连自己父亲都要杀害,更何况其他人呢?再说父君年老,早晚都是要死的人,竟如此迫不及待!”骊姬又对晋献公说:“太子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希望让我母子俩躲到别的国家去,或者早点自杀,不要白白让母子俩被太子糟踏。早先您想废他,我还反对您;到如今,我才知道在这件事上是大错特错。”晋献公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捉拿太子申生,而太子申生得到消息后,逃奔到新城。这时,公子重耳对哥哥申生说:“你怎么不把心中的委屈向父亲表明呢?”申生说:“不行。君王要有骊姬才舒服,我要是揭发她对我的诬陷,那就太伤老人家的心了。”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何不逃走呢?”申生说:“不行。君王认准我要谋害他,天下谁肯收留背着弑父罪名之人,我能逃到哪儿去呢?”随后,申生派人去向大夫狐突诀别说:“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教导,以至难免一死。申生不敢贪生怕死,然而,我的国君老了,他的爱子奚齐还年幼,国家将会多灾多难。您不出来为国君谋划政事也就罢了,如果您出来为国君筹划政事,申生虽死也蒙受您的恩惠。”于是,申生所派之人向大夫狐突拜了两拜,叩了头才走。说来,狐突这人也十分了得,狐姓本出于姬姓,与晋国的国君一样,同为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后裔,只是在很久以前,他们这一支被封到大狐犬戎,即今天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一带,以地为姓,改姓大狐。狐突为晋国大夫,所生之女狐季姬,又称大狐姬是晋献公的妾室,公子重耳的亲生母亲,而狐突自然是公子重耳之外公。恰在这时候,晋献公却因抓不到太子申生而暴跳如雷,于是,气头上便把太子申生其恩师杜原款抓起来,并将其杀掉解恨。杜原款也是晋国大夫,太子申生的太傅,据《京兆杜氏宗谱》记载:杜原款临死前,吩咐一个名叫圉的小臣曾转告申生,说:“我没有才干,智谋少,又迟钝,不能负教导之责,以至被处死。我没能洞察国君的心思,让你及早抛弃太子的地位跑到别国隐伏下来,而我又生性拘谨守本分,不敢与你一起出走,对你的所有诽谤,我没有为你辩解,以至于使你陷于危难之中,遭到骊姬暗害。我杜原款并不怕死,遗憾的只是跟骊姬共同分担了罪恶责任。我听说君子不会丢掉忠爱的感情,不会对谗言申辩,至死不改对国君忠爱之情,竭力让父君高兴,是孝顺的表现,抛弃生命完成自己的志向,是仁德的表现,你这个年轻人努力吧!“公元前656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于新城自杀而亡。太子申生死后,骊姬宜将剩勇追穷寇,将矛头立即对准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必欲赶尽杀绝而后快。于是,骊姬与其死党共同构陷重耳和夷吾参预太子申生杀父弑君之阴谋,属于共犯。由此导致公子重耳逃亡蒲城,公子夷吾逃亡屈城。随后,重耳又逃难到狄国,当时狄国人正夺取一个部落,将部落酋长的女儿叔隗和季隗俘获并送给重耳为妻。重耳思虑后,娶了季隗,把叔隗赏给了赵衰为妻。至于这位赵衰,来头也不小,嬴姓,赵氏,字子余,亦称孟子余,战略家、政治家、赵国君主的祖先,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冬,晋献公派兵攻打重耳所镇守的蒲地,重耳流亡,赵衰与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人跟随。其间,赵衰负责掌管队伍的食物,有一次与重耳走散,虽然自己很饥饿,但还是忍着一口没吃,而这次,重耳将叔隗赏给赵衰为妻,也足见重耳的义气。重耳在狄人部落娶妻生子,生活十二年。这期间,晋献公去世,接受托孤的大夫荀息扶持骊姬的儿子姬奚齐即位,然而,骊姬机关算尽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姬奚齐即位这事受到大夫里克和邳郑父的阻挠,不久,里克和邳郑父派刺客屠岸夷杀死姬奚齐、荀息和骊姬一党,控制了晋国。在此之前,由于先太子申生被逼死,晋国大多有识之士都随着重耳和夷吾逃到外国,而晋献公其它几个儿子也跟着作鸟兽散。里克和邳郑父掌控晋国后这才发现晋国国君位置已经没有继承者,都逃之夭夭了。于是,里克和邳郑父开始谋划把那些逃亡国外晋献公的儿子请回来一个即位。经过筛选,两人认为晋献公的儿子中重耳和夷吾最有资格即位,在朝臣中重耳呼声更高,于是,里克和邳郑父两人开始打重耳的主意,随后,顺藤摸瓜便找到了重耳的外公狐突,希望狐突能劝说外孙重耳归国。不料,狐突根本不识抬举,竟以年迈血气衰为由拒绝了里克和邳郑父,同时,重耳因害怕里克其权势,也拒绝了里克请求,出于无奈,里克转而请夷吾回国即位。夷吾于是登上晋国国君大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夷吾即位后,对权臣里克总是放心不下,担忧自己如奚齐、卓子一样被其弑杀,杀人者人恒杀之。后来,晋惠公派兵将里克围在他自己家中,并派人给里克传话:“如果没有您,我就做不了晋君。可尽管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做您国君的我整天提心吊胆,不也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没有奚齐、卓子的被废,你怎么能兴起?要给我加罪名,还怕没有说辞吗?下臣知道国君意思了。”言毕拔剑自刎。至于里克的死党邳郑父,先被晋惠公命其出使秦国以孤立里克,而里克被杀后,邳郑父欲联合秦穆公颠覆晋惠公,不料,晋惠公早已找个叫屠岸夷的武士在邳郑父身边做卧底,于是,屠岸夷很快搜集到邳郑父与秦穆公勾结的罪证,当邳郑父返回晋国后,晋惠公立即把自投罗网的邳郑父逮捕并将其斩首。晋惠公成为国君后,由于心黑手辣对内采取高压统治,杀死许多不满他的贵族,最终坐稳国君的位置,并没给重耳夺位可趁之机。然而,晋惠公聪明反被聪明误,尤其是他继位后并没有兑现割让秦国土地之诺言,也没有给那些拥立他成为国君有功之臣该有的赏赐,不但背信弃义,而且诛杀大臣,对周天子也甚是无礼,国人都很不顺服他,而更火上浇油的是,晋国又连续几年发生天灾,没有收成,晋惠公厚着脸皮求助于秦国,秦穆公指责他忘恩负义,但看在晋国是其夫人穆姬的母国,便卖给晋国粮食帮助晋国渡过难关。第二年,秦国发生天灾,晋国大丰收,晋惠公对秦国落井下石,恩将仇报,趁机打劫秦国,谁知事与愿违,晋惠公夷吾反被秦穆公击败活捉,秦穆公准备杀掉夷吾,并用夷吾的头祭天。秦穆公的妻子伯姬听说自己的亲弟弟要被祭天,而维持多年的秦晋之好就要由此破裂。于是,伯姬自己穿上白色孝服,架起火台,拿着火把也要自己祭天。秦穆公知道亲爱的夫人要自焚,赶紧前来劝阻。夫人说:“我来秦国后尽心尽力支持秦国,为的就是秦晋之好,然而天不从人愿,如今自己的夫君要杀死自己的弟弟祭天,再也没有秦晋之好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秦穆公舍不得自己夫人,逐下令放还夷吾,使秦晋之好得以保全。晋惠公夷吾归国后,担心各路诸侯以及国内贵族豪强会支持重耳回国取代自己而成为新国君,于是就派人追杀重耳,以绝后患。恰这时,跟随重耳流亡的诸位贤臣已经看出晋惠公统治不稳,于是,劝说重耳离开狄人部落,去齐国寻求齐桓公的帮助,以完成回国执政大业。就这样,重耳一行开始了去齐国的长途跋涉,在途中经过卫国,重耳想和卫文公联络一下感情,却被卫文公无礼对待,以至于饿得没办法,向乡民野人讨饭。野人盛碗土送给重耳,这土怎能当饭吃?重耳觉得是在戏弄他,于是拔剑欲杀野人,被谋士赵衰拦住。赵衰劝重耳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的子民把你的土地给你,应该拜受才是。重耳转怒为笑,并作揖拜谢野人赠土之恩。随后,重耳一行到达齐国,受到齐桓公的隆重接待。齐桓公不仅对重耳以礼相待,还将自己的宗族之女齐姜嫁给重耳并陪嫁许多金银珠宝以及二十乘马车。重耳在那里生活得十分安逸,竟有些乐不思蜀,不再打算回到晋国夺回君位,就那么在齐国过起了温柔乡日子。看到重耳这样懒散,赵衰和狐偃感到很失望,于是商量着如何离开齐国,没想到被一个养蚕女听到了。养蚕女回去将这件事告诉齐姜,齐姜听闻后,下令偷偷将这个养蚕女杀死,而且随后对重耳说:“公子您是有远大志向之人,若是不急于重返晋国,争取王位,只是一味留恋妻子和贪图享受,如何对得起那些追随您的人?请您以国家大事为重,如果现在回去,就定会得到晋国,不要再迟疑了!”重耳一听,十分不悦,回道:“人生安乐如此,谁说我要走了?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绝不会再到别的地方去!是你嫌弃我了吧?”重耳不肯走,于是齐姜与狐偃商量,决定先把重耳灌醉再带走。说起狐偃,也是大有来头: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大戎(今山西交城)人,晋国重臣狐突之子,就是重耳外公狐突的儿子,即重耳的亲舅舅。狐偃和其哥哥狐毛自幼辅助重耳,骊姬之乱引发晋国动荡,曾力劝重耳流亡外国,并跟随照顾重耳十九年。后来,公子夷吾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十四年后,晋惠公死,子圉被立,史称晋怀公。晋怀公即位以后,深感根基不稳,更忌惮流亡在外的重耳,由此,晋怀公为削弱重耳其力量,剪掉其羽翼,便张榜发布昭告,命令跟随重耳流亡国外的人员立刻回国报到,若逾期不回者,则诛杀其全家。当时,重耳外公狐突的两个儿子狐偃和狐毛是首要目标,然而,让晋怀公没想到的是,正在上朝的大臣狐突,却不肯服从召回其子的命令,而且对晋怀公还顶嘴说:古往今来,儿子出仕,父亲一定要告诉他忠诚。我的儿子跟着重耳已经许多年,如果现在叫他回来,这和我教育儿子为臣之道相违背,我儿子不能以二心事君,而应该虽海枯石烂对君主忠心不二,如果你非要逞淫威而杀人,我听命就是。随后,晋怀公将狐突斩杀。这件事情在《左传》等史籍上有明确记载,其“教子不二”之事迹为历代统治者所赞赏,成为后世忠臣的典范。接着说重耳已中齐姜等人之计,果然被灌得酩酊大醉,等到重耳酒醒后已经离开齐国很远了。重耳自然十分生气,甚至拿起武器要杀狐偃,后被拦下来。于是路漫漫再次其修远兮,重耳一行来到曹国,曹国国君原本不打算接待重耳。恰巧曹国大夫僖负羁进谏,说重耳每只眼睛都有双瞳仁,肋骨合生为一,有异人之相,应该好好招待才是。国君曹共公这才来了兴致,想亲眼目睹一下。重耳到曹国都城后,被送入驿馆,负责接待之人只送上简单水饭,连肉都没有,重耳非常生气,没有吃。驿馆派人又请重耳洗澡。重耳由于连日奔波,身上很脏,确实想洗个热水澡,不料,重耳进浴室正洗着,浴室门却突然大开,曹共公率领几个宠幸大臣,径直来到重耳跟前,观看全裸的重耳,还指手划脚嘻嘻哈哈。重耳随从寻问驿馆之人方知来者既是曹国国君,于是,众随从无不为之而愤怒,只是人在屋檐下哪敢不低头。最坏的则是曹国大夫叔瞻,当他知道这件事后,赶忙进见国君曹共公,劝其杀掉重耳,以绝后患。曹共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但好人也有,呢便是曹国的大臣僖负羁,他一直坚持让曹共公厚待重耳,不幸的是,他的建议也未被曹共公采纳。僖负羁赌气回家,闷闷不乐,其妻子问他怎么回事,僖负羁便向妻子道出实情,谁知僖负羁妻子深明大义,并劝僖负羁说:“我早就听人家说,晋公子重耳将是万乘之主,身边的随从也各个都属于万乘之国将相之才。现在,他们外出逃亡并穷困潦倒,曹国本应以礼相待,解囊相助,可是非但不如此,重耳在曹国反而受到奇耻大辱,将来重耳返回晋国主政,定会伺机报复今日之辱,夫君若不提前与重耳结交,将来必定跟着株连遭殃。”僖负羁听了夫人话不禁冷汗直冒,连夜派人到重耳所住驿馆送去金银珠宝以及好酒好饭。这时,重耳他们正感到饥饿难耐,见僖负羁送来的可口饭菜,便大吃起来,不过,僖负羁所送黄金和白璧却被重耳悉数退回,并表示万分感谢。僖负羁见退回的礼物后,更加佩服重耳的贤德。后来,重耳终于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且即位不到三年就起兵伐曹报其受辱之仇。随后,曹国被攻破,叔瞻被杀,曹共公被抓,曹国灭亡。然而,曹国大臣僖负羁却受到晋军的保护和优待,此是后话。再说重耳一行离开曹国后,又去了宋国,宋襄公倒也对重耳优待有加,只因为泓水之战败于楚国,无力帮助重耳回晋国夺权,只能赠送重耳几十乘车马做支持。重耳接着又去郑国,郑国国君对重耳不以为然,无礼对待。重耳离开郑国再去楚国,楚成王对重耳也很友好,不过楚国和晋国中间隔着好多国家,属于鞭长莫及,既然无力帮助重耳回国夺权,那就资助重耳许多财物。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楚王忽然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此时,楚国大夫子玉觉得重耳志气非凡,主张杀死重耳以绝后患。楚成王没有答应。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并当上国君,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城濮之战辉煌胜利,此即典故”退避三舍“之由来。此是后话。时光飞逝,公子重耳经过长期流亡,终于被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招纳。这位秦穆公更有来头,作为秦国国君的秦穆公为求得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而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爽快答应并把自己大女儿也就是重耳和夷吾的姐姐嫁给秦穆公。再后来,夷吾在姐夫秦穆公帮助下做了晋国国君。但夷吾竟忘掉秦国的恩情,发兵攻打秦国遭惨败,随后割地求饶并把自己儿子公子圉放在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关系修好。秦穆公也很大度,为巩固与公子圉的感情便把自己女儿怀赢嫁给公子圉。照说这已经是亲上加亲了,秦晋两国关系应该得到稳固。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父亲病了,害怕国君位置被传给别人,竟然扔下妻子偷偷跑回晋国,随后夷吾死,公子圉做了晋国君主,史称晋怀公,这下子更糟了,晋怀公与秦国竟老死不相往来。面对如此忘恩负义之徒,秦穆公气的七窍生烟,当即决定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并且协助重耳夺回晋国国君之位。谁知秦穆公和重耳一见如故,两人倾情饮酒,谈笑甚欢,并把自己的女儿夷吾之妻怀赢公主改嫁给了重耳。这下子在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就乱套了,首先,秦穆公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而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前老丈人,现在,秦穆公又是自己的小舅子重耳的新岳父。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顺利回到晋国,由于晋怀公公子圉治国无方,举国上下怨声载道,而当重耳一回到晋国,立刻得到许多大臣的大持,终于在六十二岁高龄登上君位,即为晋文公,随后,晋文公重耳派人追捕逃亡的晋怀公公子圉并将其弑杀,将晋国政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同时,重耳开始积极治理国家,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政治与经济改革,制定法度,积极会盟,国内局势逐渐得到稳定。 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历经九个国家,其流亡过程中,重耳因为自身的人格魅力,得道者多助,而很多国家栋梁之才纷纷放弃原本优越的生活追随他辗转多地,认定重耳将来必有一番作为,而重耳也确实不负他们所望,重耳继位后对于曾追随自己的人,不论出身贵贱,职位高低,一律都按功行赏,大者封爵赏邑,小者升官赏财,就连曾经偷走重耳钱粮的随从,也跑过来声称追随过重耳讨要封赏,而重耳不计前嫌,不仅召见其人并满足其要求。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做事明察秋毫的晋文公重耳却单单忘记封赏介子推。话说回来,当初随行重耳逃亡的贤士有十九人之多,但主要人士只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逃亡之路凶险异常,介子推跟随重耳十九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有一次,重耳一行跋涉在大山之中,随身携带的干粮颗粒皆无,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跑到山沟里,把腿上肉割下一块,再与采摘的野菜同煮成汤送到重耳面前,重耳吃后看见介子衣袍被鲜血染红才知道吃的是介子推腿上之肉,顿时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定要报答介子推。那么重耳为啥没有封赐介子推?原来,重耳一行在渡黄河时,狐偃等随从为评功讨赏而争吵不休,介子推于是很瞧不起他们,便插话说道:重耳之所以成为国君,是天命所为,与随行之人何干。介子推为表示自己并非为升官发财而追随重耳,由此告别众人,回乡侍母去了。介子推走后,有人为他叫屈,觉得重耳封所有与他同甘共苦的随从,唯有割股啖君的介子推得不到封赏,可见重耳所担“仁义”之名有同虚设。重耳听说后,忆起往事,立刻让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却百般推辞不肯前来。就在此时,宫门上出现一首诗:“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这“四蛇”,指的是狐偃等人,而那个“羞之”的蛇,则暗指介子推。众人见到这首诗,更加议论纷纷,无不为为介子推遭遇难过。重耳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亲自登门去请介子推出来做官。然而,重耳却扑个空,原来介子推带着他的母亲,已经隐入绵山之中。重耳后悔自己忘恩负义,便亲带领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起来后,绵延数十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重耳于是下令再次搜山,最后,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介子推母子尸骨,晋文公重耳悲痛万分,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哭拜介子推母子遗骨之后,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并工匠做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重耳领着群臣,再次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对介子推之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介子推一样,恭敬地走到柳树前,珍爱地掐下一枝,编个圈儿戴在自己头上。不久,晋文公由于感念介子推忠臣之志,将介子推母子重新厚葬绵山,再将绵山改名为介子山,并修祠立庙,同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忌日全国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即清明节的由来。公元前 635 年,周王室发生了王子带之乱,起因是周贵族王子带,即甘昭公与周襄王争夺统治权而造成之变乱。周襄王做太子时,其弟王子带受到母亲宠爱,作为父皇的周惠王曾有意废长立少,后因齐桓公反对而作罢。周襄王即位后,其弟弟王子带阴谋夺取哥哥的王位,随后,于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勾结周畿附近的杨拒、泉皋和伊雒之戎伐周,攻入王城,焚烧东门。由于秦、晋等国出兵救助,才阻止诸戎的进攻,王子带因此受到襄王讨伐而出奔齐国。十年以后,襄王与王子带和好,召其回京。但不久,王子带又与襄王的狄后隗氏私通。襄王废去隗氏王后地位,王子带乘机引导狄人伐周,杀周大臣,逐走周襄王。第二年,逃奔于郑的周襄王再次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出兵帮助襄王重返周都,处死王子带,历时十多年的周朝王子带之乱才告平息。周襄王为了酬谢晋文公救驾之功劳,把阳樊、温、原和欑茅之田(今河南济源、武陟一带)赐给晋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所得到的好处,不仅获得土地,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晋国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自从齐国霸业中衰以后,楚国又成为中原局势的支配力量,不仅鲁、郑等国都屈服于楚国,甚至像齐这样的大国也受到楚国的威胁。野心勃勃的晋文公,为称霸于中原,于是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于楚国 。公元前 633 年,楚国围攻宋国,宋国告急于晋国。晋文公先去侵伐曹国和卫国,并将侵占到的曹、卫之田送给宋国。楚国遣使至晋国,表示愿解宋国之围,但交换条件是晋国也必须从曹、卫撤兵。而晋文公私许曹、卫撤兵,使曹、卫背叛楚国而服从晋国,晋国又拘禁楚国使者以激怒楚国。公元前 632 年,晋国联合秦、齐、宋等国,出动兵车七百乘,与楚国大战于城濮(今山东濮县),楚人战败。晋文公和齐、鲁、宋、卫等七国之君主会盟于践土(今河南荥泽),并得到周王的策命。这年冬天,晋国又会诸侯于温(今河南温县),周王也被召赴会,晋由于战胜楚国而跃升为中原的霸主。然而,晋国如此强大,则得益于晋文公所一手建立的“三军”与“六卿”制度,所谓三军即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而所谓六卿则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晋国六卿前后十几代人辅佐晋公“尊王攘夷”,捍卫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但客观地说,六卿内部矛盾的变迁,也促进春秋五霸的更替,其间恩怨情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兼并厮杀之激烈,无与伦比,正是这些腥风血雨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诗。在晋文公统治晋国时期,担任三军三佐的都是与晋文公同甘共苦的心腹,其结果自然是心腹舍命拥护晋文公重耳,因为这是他们几十年来始终不渝并且坚定不移跟随其君主而形成的同盟。此后,晋文公并对三军六卿做了补充,但最重要的还是赵衰的“三让”即十年之内,赵衰三次辞让晋文公的高官任命,而让晋文公过意不去,最终把原来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但好景不长,只在位仅九年,晋文公就去世了,儿子晋襄公即位。晋襄公本性宽厚,不像其父手腕强硬,没有对十卿进行迫害打压,十卿爱屋及乌,继续辅佐仁爱的晋襄公,但晋襄公在位六年后,父亲的老臣,排位最前的四卿都在同一年相继去世,因此晋襄公便裁撤了父亲死前增添的两军四卿,恢复旧有的三军六卿建制,力图延续晋文公所创之晋国霸业。然而,这次军改却给晋国国祚埋下隐患,因为十卿中中军将先且居、中军佐赵衰、上军将栾枝、上军佐胥臣同年几乎同时死去,这让秦襄公一时没了准备,而卿族也在利益驱动下分成两派,一派是属于晋惠公、晋献公时代甚至更早就已发达的老臣派,另一派则是由晋文公、晋襄公时期所倚重的贤臣后代所组成的少壮派。其实晋襄公已经打算好了,就是重用老臣派节制少壮派,但走漏了风声,以至于最年轻的晋国名将先且居之子先克首先站出来替高干子弟们发声:“狐、赵之功不可忘!”让晋襄公念起二人之好来,于是安排狐射姑、赵盾、先克入六卿,与老臣派的箕郑父、先蔑、荀林父互相制衡。无须讳言,晋文公、晋襄公是一代贤君,而其手下臣子也无不尽心辅佐。公元前620年,晋襄公之子晋灵公即位,其年龄尚小即贪欲声色。后来,晋灵公逐渐长大便宠信奸相屠岸贾,不行君事,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厚敛以雕墙)致使民不聊生。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一次因为熊掌没炖烂,就把厨师给杀了,把尸体装到筐子里让宫女拿去扔掉。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很反感,暗中派刺客鉏麑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来到赵盾家,这时天微亮,但鉏麑却看到赵盾早已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只不过时间还很早,赵盾正闭眼假寐,鉏麑又环顾四周,看到赵盾虽贵为中军将,但居处十分简陋朴素,鉏麑悄悄离开,同时叹息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杀民之主,不仁。弃君之命,不忠。有一于此,不如死也。”便撞死在赵盾庭院的槐树上。晋灵公见一计未成心生二计,又设宴招待赵盾,暗中埋伏士兵,打算趁机将其杀死。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得知此事,赶忙跑到宫殿,扶著赵盾退下。灵公唆使一条狗来咬赵盾,提弥明把狗杀死,却被士兵所杀。赵盾逃出都城,恰巧遇上其族弟赵穿,于是赵盾只逃到边境,而未出国。公元前607年赵穿率二百名甲士攻晋灵公于桃园,晋灵公死于剑戟之下。赵盾派赵穿往周朝国都迎晋襄公弟公子黑臀。公子黑臀乃是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异母弟弟,晋灵公的叔叔,母为周王室之女,登基为晋国第二十五任国君,是为晋成公。公元前599年赵盾病逝,晋成公也在征讨陈国的途中病逝,其子晋景公继位,晋景公和晋灵公一样的昏庸荒淫无度,将相屠岸贾又被启用,屠岸贾善于谄媚,尤其在迎合晋景公荒淫淫乐着方面很会使用手段,以至于深得晋景公宠爱。将相屠岸贾非常嫉妒赵氏的地位,阴谋陷害赵氏好让自己掌权,于是就把各位文臣武将找来对他们说:“当年晋灵公遇害,赵盾虽然当时并不知情,但他是首犯这一点是肯定的。 臣子弑杀国君,而凶手的子孙却还在朝廷中掌权,这样怎么能惩罚罪恶?我觉得应该诛杀赵氏。”虽然赵盾已死,但屠岸贾又罗列一系列罪状诬陷赵氏家族,而要命的是,昏庸的晋景公相信屠岸贾的所有谎言,并命其处理赵盾之罪。于是,在屠岸贾的魔爪屠刀下,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人立即身首两处,随即,赵氏全族尽被诛灭,共杀300多口。最后,屠岸贾在清点人数时发现赵朔的夫人庄姬不见了,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晋景公的姑姑。屠岸贾又挑拨晋景公,说庄姬已经有身孕,如果不除掉留下赵氏骨肉,将来回成为祸患。而在此大难临头的时候,赵朔的夫人庄姬已经逃到宫里躲藏起来。赵朔有个叫公孙杵白的门客,他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去死呢?”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怀孕了,如果生的是个儿子,我就冒死抚养,如果是女儿,那时候再死也不迟。”不久,赵朔的妻子生了个儿子。屠岸贾听说后带人去搜查,赵夫人急中生智,把孩子放在自己裤子里面,默默祷告道:“赵氏如果命中注定要断绝,你就哭吧。如果不会断绝的话,就不要出声。”等屠岸贾手下来搜查的时候,小孩果然没有哭,他们不敢搜查夫人庄姬的裤子,也不会想到孩子会藏在那个地方,见没有搜到就走了。
而让人泪奔的是,为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即这个刚出生的赵氏孤儿,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孤儿的母亲公主庄姬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随即自缢身死。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然后自刎身亡。屠岸贾搜不到赵氏孤儿,怎肯善罢甘休,遂下令将全城一月到半岁间的孩子都囚禁起来,并宣告如果窝藏赵氏孤儿者再不将其交出来,就将囚禁的这些孩子全部杀死。程婴走投无路之下找到晋国已经退隐的老臣公孙杵臼,并与之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赵氏孤儿。等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引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到假赵氏孤儿,屠岸贾当即将其杀死,公孙杵臼撞阶自杀。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时光飞逝,十五年后,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晋景公问大臣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屠岸贾九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此即晋景公时代最大人间惨案“赵氏孤儿”之由来。晋景公十九年(公元前581年)夏季,晋景公生病后,做个恶梦,醒来后召桑田巫询问,巫师认为他将吃不到新麦了,不久,晋景公病情加重,便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医缓前来诊治,医缓来后,直言景公已是病入肓膏,无法医治。景公认为他是良医,并赠以厚礼护送回国。不久,景公想吃麦做的饭,令人献上新麦,命令桑田巫来看已经烧好的新麦饭,随后将其杀掉。晋景公正准备吃饭突然感到腹中翻滚,便上厕所,悲哀的是竟不慎掉进粪坑而亡,终于没吃到新麦。此时,恰巧有个宦官梦见自己背景公登天,于是,由他将景公从茅厕中背出来,随后,这个宦官太监被活埋殉葬,果真应验了他与晋景公一起登天。公元前572年(晋悼公元年)正月乙卯日,晋景公、晋厉公时期执政大臣栾书和晋国大夫中行偃将晋厉公杀死,只用一辆车陪葬他。于是,公子姬周被迎立为君,是为晋悼公。晋悼公是晋襄公的曾孙,桓叔捷的孙子,惠伯谈二儿子,晋厉公的侄子。晋悼公统治晋国时,继承先辈遗志,年十四入主晋国为君,以韩、栾为股肱,祁、杨为谋主,重用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一干贤臣,重组晋景公时所创八卿,后又裁撤新军,再一次恢复三军六卿建制,“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于是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然而,晋悼公之子晋平公继位后,虽然曾大败齐楚,但晋平公贪图享乐,不务政事,政务落在六卿手中,甚至在吴国使者与赵、魏、韩三家家主会谈后言:“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以至于晋平公之后,晋国君王则一代不如一代,慢慢地,国家大权旁落,六卿强而公室弱。晋定公时,赵氏内乱,中行氏、范氏联合攻赵,被晋定公平息,此后,晋国六卿仅剩四家。晋出公时,正卿智伯执掌大权,逐步提升晋国实力,为振兴晋国,重建霸业,智伯还向赵、魏、韩三家公卿提议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室,三家起先都不同意,但韩、魏惧怕智伯,都割让了,只有赵襄子不愿受到智伯摆布,坚决不从,于是智伯联合魏、韩攻赵,但赵襄子以“唇亡齿寒”说动魏、韩倒戈,趁智伯胜骄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打败了智伯,为了免除后患,韩、赵、魏三家联手屠杀智氏家族两百余口族亲,瓜分智氏封邑。此后,赵、韩、魏又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
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代君主,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人。赵武灵王其家族血脉出自商朝名门嬴姓部族,为商纣王手下大将嬴飞廉(蜚廉)直系子孙。赵武灵王的祖上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赐为嬴姓,其部族为嬴姓部族。伯益为白帝少昊裔孙,夏朝末年,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孙费昌弃夏投商,为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商朝的功臣。于是,嬴姓部族便成为商朝贵族,世代辅佐商朝。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嬴姓部族的恶来与父亲蜚廉一起为纣王效力,恶来后被周武王所杀。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纣王之子武庚趁机挑唆发动三监之乱。原来,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商纣王被迫引火自焚,商朝历史结束,但商的贵族阶级仍保存很强的实力。为了加强对殷商遗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武王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商都(河南安阳),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三个封区,分别由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总称三监。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在牧野决战中,蜚廉(又做飞廉)的长子恶来为保卫商纣王壮烈牺牲,飞廉则因为事先被派去出使北方,得以侥幸逃脱并伺机报仇。时机终于来了,周武王在克商后没过几年就病故了,继位的周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这引起同为武王弟弟的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的不满,这三个人原本都被分封到商朝的王畿地区,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的,由此被称为“三监”,此时,他们看到周公掌控朝廷大权后,心有不甘,于是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有野心,将要篡夺周朝政权。纣王之子武庚乘机与这三人勾结,由此发起三监之乱。而嬴姓部族在飞廉率领下积极参加了这次叛乱,三监之乱历时三载,曾一度使西周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最后,周公亲自带兵东征,杀死管叔和武庚等人,灭国者五十并追捕飞廉于海隅,随后将其杀死,至此,三监之乱终被平定。让人感叹的是,飞廉与儿子恶来父子俩俱是商朝末年著名人物,《秦本纪》说:“飞廉善走,恶来有力,父子俱以材力助纣为虐“ 。此时,父子俩都已命赴黄泉,然而苍天保佑,蜚廉也就是飞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的儿子孟增。孟增有宠于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国内有人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如此紧要关头,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镐京,并及时发兵平息了叛乱。由此,造父立下汗马之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家族称为赵氏,为赵国始祖。后来,造父六世孙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此战爆发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是西周宣王时期著名战役,遗憾的是周宣王战败并遭围困,奄父为周宣王驾车,勇猛机智救其脱险。由此,奄父因救驾有功而被提拔重用,其子叔带也被册封为周朝卿士,后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离开周王,侍奉晋文侯。自此,赵氏便在晋国落脚,渐成望族。公元前497年7月,晋国最强大的范氏、中行氏,围攻赵氏,赵简子逃往晋阳避祸,晋阳城于是被包围。同年11月,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军队奉晋定公之命攻打范氏、中行氏。但由于范氏、中行氏太过强大,智氏、韩氏、魏氏反而被范氏、中行氏打败。范氏、中行氏决定向晋定公发动进攻,以下犯上,终于遭到众叛亲离。战争持续到公元前490年,曾经在晋国最强大的范氏、中行氏日益呈现劣势,无法在晋国立足,弃城而逃亡齐国。由此,长达近8年之久的晋国内战结束,晋国六卿制衡的格局终于被打破。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韩、魏二家围攻晋阳(今太原市南晋源镇),赵襄子坚守城池,并策反韩氏、魏氏二家共同灭智氏。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从此之后,一直到邯郸沦陷时的公元前228年,赵国领土大致为今山西省北部和中部,河北省西部和南部、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赵襄子死后,其弟赵桓子自立为君。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登基,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赵烈侯。公元前403年,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于是,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诸侯国,赵烈侯也成为赵国开国之国君,最初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都中牟邑(今鹤壁),再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赵成侯时期又立邢为信都(今邢台)。公元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乐毅(yuè yì),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军事家、战略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此次战役,在乐毅统帅下,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来,乐毅因受燕惠王猜忌,无奈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而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即位后,以过人的毅力、勇气和智慧,对内大力开展"胡服骑射",进行军事改革。使赵国由一个“其土又小,秦、齐、魏等大诸侯国在侧的偏侯突然”强势崛起,成为当时天下第二强国。对外,赵武灵王灭掉了劲敌中山国,同时也于漠北击败了时常南下侵扰赵国的游牧民族,疆地千里,并修建了长城。赵武灵王之所以对全国军民进行胡服骑射改革,说来也是被逼出来的,原来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期,就连中山那样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至于与那些大国之间发生的战争,赵国更是常吃败仗,甚至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有被别国兼并的危险,尤其赵国所处理位置非常不利,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不言而喻,赵国周边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且屡屡得手。赵武灵王通过观察,发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不仅特别而且很有长处:比如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乃至作战都比较方便;而胡人的骑兵、弯刀、弓箭,比起中原的战车、长矛则具有非常的灵活性与机动性。由此,赵武灵王认识到:赵国之所以被动挨打,并非赵国国弱民衰,而是在于军队军装不适于骑兵和车战的作战形式。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弘扬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伟业,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而只有学习诸胡的长处,以骑兵对抗骑兵,才能增强赵国军事力量,彻底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宽袖长袍的服装为短衣紧袖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7(武灵王19年)年开始实行“胡服骑射”,推行服制改革,废弃长袍宽袖,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赵武灵王的胡服改制很彻底,他不仅要求军队将士改穿,而且全国臣民北行都要改穿,由于这一改变的触及层面太大,自然加剧了改革的难度。于是,首先遭到邯郸城内皇亲国戚的反对,尤其公子成等人则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直接拒绝变法。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不料,公子成等人对赵武灵王的驳斥置若罔闻,依然在下面散布谣言说:“赵武灵王平素就看着我们不顺眼,这是故意做出来羞辱我们。”赵武灵王听到后不禁怒从心头起,急召满朝文武大臣集合于皇宫门前,然后当着他们的面搭弓放箭,将门楼上枕木当即射穿,并厉声道:“有谁胆敢再阻挠变法,我就一箭射穿他脑袋!”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觑,再不敢妄发议论。由于实行胡服骑射变法,赵国建立起一支以骑兵为主体的快速反应军队,在随后的战争中即刻显示出巨大威力。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赵国分三路大军进攻中山国,夺取中山国的丹丘、华阳、鸱之塞、鄗、石邑、封龙、东垣等地。中山王献四邑请和,赵军才停止攻击。赵武灵王决心要灭掉中山,于二十三年、二十六年相继再攻中山,到赵惠王三年(公元前296年),终于最后灭掉中山,把中山王迁到肤施(今陕西绥德县东南)。赵国在加紧进攻中山的同时,还向北方的匈奴侵略者出击,“攘地北至燕、代”。向西边林胡、楼烦用兵,到达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可以说,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 本来赵国应该于亡中山国后再灭燕。但赵国崛起太迟,失去了先机,于是,战略上则以遏制强齐为主,这个短期战略也不能说错,但为此放任秦国东进就有些战略失误,何况遏制齐国多年,赵国领土扩张非常有限,即使瓜分了宋国,赵国也没得到多少,反而强秦日进斗金。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突然宣布废太子章而传位于幼子何(即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第一位夫人是韩国国王的女儿,生太子赵章后不幸去世,后来,赵武灵王又娶了个美女叫吴娃,吴娃相貌端庄,性格温柔,深得武灵王宠爱,吴娃生下一子,名何,即后来成为赵国国君的赵惠文王。不幸的是,没几年吴娃病逝,面对如此噩耗,赵武灵王万分悲痛,每当想起吴娃,总是以泪洗面,愁肠百结,而为报答吴娃对自己的钟爱,赵武灵王决定废太子章而立吴娃的儿子何为王。从此,他让曾经辅佐自己立足王位的国相肥义,教导扶助次子赵何。天赋聪敏的赵柯,在肥义的帮助下很快进入了王的角色。赵柯学会了治理赵国的一套本领。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赵何。在当初立赵何为新王,自己退位的时候,赵武灵王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赵武灵王的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儿子都是国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而是使用有着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称号。赵武灵王让赵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个考虑是,自己经常亲自带兵打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到不测,到时候,赵国必定会大乱。先前几代国君都是在政变中或者在反政变中即位的残酷事例,让赵武灵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权平稳的交给自己的接班人,而且还要送上一程。但是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最终造成了赵国的内乱。起因则是赵武灵王眼见自己的二儿子赵何日益坐大,而不足50岁的赵武灵王徒生一种失落感。他看着被废的公子章大度无私一如既往的孝敬自己,终于后悔自己当时的一时冲动,即废太子又让王位。赵武灵王在深感内疚的同时,便计划一个弥补公子赵章的办法。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打算把赵国最北面代郡分封给公子章,让公子章做代郡王,赵王何和代郡王两王并行,自己做父王统治二王东山再起重掌赵国朝政。不料,这个计划遭到宰相肥义的明确反对。更糟糕的是,肥义立即把赵武灵王的想法告诉了赵王何,君臣二人一块商议对策。肥义要赵王何做好准备,控制军队,以防事态起变。赵武灵王见肥义不同意,就把此事告诉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礼,暗示他们有所准备,采取必要的行动,夺回王位的权利。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现为赵主父携二子赵何与赵章游沙丘宫(今河北广宗大平台村),赵章与其亲信田不礼密谋,乃假借主父之命,召赵何觐见。赵何欲往,肥义察觉情形不对,为保赵何,自己先亲往。肥义在去主父宫途中惨遭刀斧手杀害。赵章见事情败露,急领亲兵攻打赵何宫。朝臣李兑与公子赵成早有防备,保护赵王,杀退赵章。赵章见夺位无望,便快马逃亡主父宫,要求父亲庇护。主父心软,遂纳赵章。很快,李兑、公子成带兵包围主父宫,要求主父交出赵章,主父不允。李兑、公子成乃遣人索之于宫中,得赵章而杀之。李兑、赵成思忖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他们俩无疑也想置主父于死地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此时,赵何是法律上的国君赵惠文王,除掉相当于太上皇的主父,肯定符合赵何的利益。但是赵何、公子成、李兑谁也不愿意,更不敢承担杀父弑君之名,便又生一条毒计。于是,公子成、李兑向主父宫中喊话:先出来者赏。后出来者杀无赦!宫中侍从闻此言,如地震来临一般,纷纷外涌,倾巢而出,但唯独不放主父出来,高大巍峨的城墙内只留下主父一人。主父欲出不能,欲食不得,他们不弑君,而是困住主父,让其在宫中自生自灭。三个多月后,公子成、李兑进主父宫,见主父已死,且形如枯槁,其状之惨,令人悚然。赵何与李兑、公子成为主父发丧,共归邯郸,建立起自己统治秩序,开始了他们的荣华富贵。而此时,从地缘战略来看,赵国已经成为秦国东出扩张的最大阻碍,于是,秦赵两国统治集团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外交伐谋越演越烈。武灵王使秦、完璧归赵与渑池相会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之发生,就是秦赵双方相互试探、暗中较劲的真实体现。而其中完璧归赵最有代表性,起因是赵国国君赵惠文王有块美玉,叫“何氏璧”。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赵国说想用城池换璧。秦王素来贪婪,赵王知道他只是想将何氏璧骗到手,但忌惮秦国的强大也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并声称自己有办法——要么换回城池,要么将何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到了秦国,秦王果然只对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并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誓死不从,他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来威胁秦王: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秦王虽爱美玉但并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只好让蔺相如带何氏璧返回赵国。然而,秦昭襄王威震天下,却受辱于赵国大臣蔺相,这一轮政治外交上的较量,说明秦国外厉内荏,赵国争锋相对,秦国没有讨得任何便宜。应该说,在赵武灵王统治时期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其军事实力得到全面提升,然而,赵国的经济实力却一直是其短板和软肋。赵惠文王上台后敏锐地洞察到这一问题,并立即制定出提升赵国经济实力的计划和目标。为达到此目的,赵惠文王重视农业生产,赵国疆域内包括广阔的华北平原,是发展农业的最好地带。赵惠文王在赵国大力推行铁器农具和精耕细作之生产方式,掌握积肥施肥的农耕技术,并且采用复种制,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粮食产量。而随之铁农具的推广、农耕技术的提高以及水利的兴修,赵国农业迅速发展,据《战国策》记载,赵惠文王中期赵国粮食储藏已达到“粟支十年”。赵惠文王还采取农商并重的多种经济形式复合发展模式,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同其他诸侯国截然不同的特征,商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赵惠文王重视商人,广招外商并给商人充足的发展环境,正确整顿税收,“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以至于这种农商并重的发展模式,使得赵国的经济实力直接得以蓬勃发展,而对外则不断挫败强秦的侵扰,又能对齐、魏取得胜利,“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朝廷人才济济,将相团结、政治清明,朝野一片欣欣向荣。无须讳言,正是赵惠文王继承其父赵武灵王的基业,唯才是举,赏罚严明,彻底抛弃此前赵国非贵族不得封爵的铁律,只要有军功,“匹夫可得赏,奴隶可封侯”,即这种唯才是举的国策,而使得赵国朝堂涌现大批杰出人才: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平原君等等不一而足。比如:蔺相如本来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可谓地位卑微,而赵惠文王却不计较蔺相如的出身,当他得知蔺相如是“勇士”、“有智谋”以后,马上召见并委以重任。再比如赵奢,其原本也只是个低级收税的官吏,赵惠文王听说赵奢是个难得将才,随即就将其提拔为将军。由于赵国实力迅速膨胀,逐渐成为虎狼之秦的心腹大患。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派中更胡阳率军十万越过韩国的上党,进攻赵国的险要之地阏与,随后,在是否救援阏与的问题上,赵国朝堂意见不一,以廉颇、乐乘为首的名将皆认为“阏与道远险狭,难以相救”。而赵奢则认为,阏与“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龄穴中,将勇者胜”。赵惠文王力排众议,采纳了赵奢的主张,命其组织赵军迎敌。赵奢刚率领赵军刚离开邯郸三十里,就下令坚守不出,造成赵军不敢前往阏与和秦军交战的假象。秦将胡阳非常高兴,认为赵奢怯战,阏与唾手可得,放松了对赵奢的注意,全力进攻阏与。赵奢见自己目的已达到,便突令赵军急行军,在短短两天内赶到了阏与。赵奢随后开始排兵布阵,他让弓箭手在离阏与五十里处扎营,构筑防御工事。这时,秦将胡阳才得到消息,急忙率军赶来。赵奢命令赵军严阵以待,避秦军锋芒,同时分兵占领阏与北山。秦将胡阳为抢占制高点,向北山连续发动攻势,然而,却被赵军一一击退。接着,赵奢趁势转守为攻,大破十万秦军于山下,阏与之围随之解除。阏与之战是赵国中后期秦赵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的战役。话说回来,赵奢虽然是善于用兵、精于谋略,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并取得对秦大胜,但若没有赵惠文王鼎力支持,赵奢料也难有此番作为。由此,阏与之战极大地鼓舞了各诸侯国抗秦的信心,赵国也成为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掰手腕的诸侯国,成功地阻止了强秦统一华夏的步伐,而赵惠文王虽然留下“弑父杀兄”的污点,却仍不失为一代明君。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继位,史称赵孝成王。公元前262年,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龁攻打韩国,意在夺取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韩国不是秦国的对手,只得“移祸”于赵国,打算把上党郡的17个城池拱手让给赵国,让秦赵对峙,韩国好趁机脱困。此时,刚刚登基不到四年的赵孝成王,面对韩国使者献上的上党郡地图时,早已激动不已。这时,赵孝成王的叔叔赵豹劝他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圣人把平白无故的好处看作是灾祸。但赵孝成王却反驳叔叔赵豹说:我们发兵百万,想攻打对方一座城都没那么容易,现在人家白送给我们十七座城,如此大的好处,我焉能拒绝?其时,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赵孝成王的叔叔),也支持赵孝成王的决定。就这样,赵孝成王派人接受了上党十七城。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四个字评价赵孝成王的行为:利令智昏!因为赵孝成王想贪便宜的举动,直接酿成长平之战惨剧。不言而喻,秦国为了得到上党郡,不惜挑起战争,付出巨大牺牲,如今却被赵国捡了便宜,作为一代雄主,秦昭襄王焉能甘心。于是,秦昭襄王立即派兵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刚到嘴的肥肉岂能吐出来,随即派廉颇带兵20万营救上党。秦赵对峙,双方各有损失,后来赵国损失略大,廉颇选择坚守,赵孝成王认为廉颇的办法太被动,最后中了秦国的计谋,用赵括为将。在决定任用赵括时,蔺相如和赵括之母都曾阻止过赵孝成王,但赵孝成王心意已决,用赵括替换掉老将廉颇。由此酿成长平之战的惨剧,究其责任,赵孝成王有“三不该”:第一,不该贪图便宜,轻易接受上党郡而激怒秦国。第二,不该不信任久经沙场的廉颇,让秦相范睢钻了空子。第三,不该一意孤行而不听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劝告,用赵括代替廉颇。因为赵孝成王有此“三不该”,秦赵两国长平大战最终以赵国惨剧收场: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由于后勤粮道被断已经断炊四十六天,大量赵军士兵或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死亡,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失败并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且伤亡惨重而无力再战,剩下的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军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长平之战,秦国军队斩杀及活埋赵国士兵乃至上党民众45万人,以至于海内外一片震惊。赵孝成王虽然因刚愎自负而导致赵国大败,然而,他却没有彻底认输,而是带领赵国展现出“倔强”的一面,并和秦国对抗到底。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王龁等率军一路蚕食赵国,秦军直逼赵国都城邯郸。然而,赵孝成王带领赵国将士誓死保卫都城,这就是电视剧《大秦赋》第一集所展现的内容。当时,秦国宰相范睢提出让赵国割让六城来与秦国求和,赵孝成王在大臣虞卿的劝告下,认为“地有尽而秦之贪得无厌”,拒绝向秦国求和,而是用谋略联合魏国、楚国来对付秦国。另一方面,赵孝成王积极整顿军备,继续发展和壮大赵国。秦昭襄王见赵国不服软,派王陵带领大军继续攻打邯郸,赵孝成王发动赵国军民迎敌,平原君赵胜更是散尽家产,把妻妾编入行伍之中,共赴国难。双方鏖战了一年多,秦军伤亡过半,在魏国和楚国的帮助下,最终击退秦军。公元前251年,燕国趁赵国虚弱,出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用廉颇为将,用仅有的八万赵军击败燕国,再一次展现出了赵国的坚韧。直到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国在长平之战后的国力一直在增强。赵孝成王作为战国后期著名的君主,他继位之初,目光短浅,犯下大错,最终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失利,差点让赵国倾覆。然而,在此战之后,赵孝成王却倔强地守护着他的国家,带领赵国军民共卫家园,让赵国国力得到部分恢复。不得不说,赵孝成王还是有特定历史贡献的。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驾崩,而赵孝成王至少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春平君,另外一个是次子赵偃,因为赵孝成王驾崩的时候春平君还在秦国为人质,所以赵偃即赵王位,史称赵悼襄王,赵偃即位后干了四件大事:一是夺廉颇兵权,赵国一下子失去了廉颇和乐乘两位名将;二是信任和重用奸相郭开,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三是废长立幼,还立出身不正的倡女为后;四是重用名将庞煖和李牧,军事上取得不小胜利,四件大事有三件都让人诟病不已,所以后世不少人都把他当作昏君。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太子赵迁继位,史称赵王迁,亦称赵幽缪王。赵王迁的母亲原是赵国女娼,善歌舞,赵悼襄王悦之,留于宫中,与之生子,名迁。起初,赵悼襄王与王后生有赵嘉,被立为太子。后来倡姬得宠于赵悼襄王,阴谋设计构陷赵嘉犯罪,使其被废除太子之位。赵悼襄王于是另立倡姬为王后,她的儿子赵迁为太子。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王迁继位,为赵幽缪王,于是,其母赵悼倡后行为更加放肆,经常与春平君通奸,又收受秦国的贿赂,害死了名将李牧。赵王迁向来以品行不端闻名赵国,继任赵国国君之后仍然不思收敛,封奸臣郭开为太傅。赵王迁素不好学,郭开又导以声色狗马之事,二人相得甚欢。赵王迁元年(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赵王迁下令在柏人筑城。赵王迁二年(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将领桓齮率军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一作武逐),赵国将领扈辄率军前往援救。秦军在平阳(一说武城)击败赵军,杀死扈辄并斩杀赵军十万人。赵王迁三年(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秦军攻打赵国的赤丽和宜安,赵王迁任命将领李牧为大将军,率军前往抵抗秦军。李牧率军在宜安、肥下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桓齮逃回秦国。赵王迁因李牧击败秦军有功,于是封李牧为武安君。同年,秦军再度在平阳进攻赵军,大败赵军,杀死赵军将领,夺取宜安、平阳和武城。赵王迁四年(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国出动大军进攻赵国,一路军队抵达邺地,一路军队抵达太原,攻克狼孟和番吾。李牧率军击败秦军,秦军于是撤兵而回。之后,李牧率军向南抵御韩、魏两国的入侵。赵王迁五年(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赵国的代地发生大地震,从乐徐以西,北到平阴,楼台房屋墙垣大半震毁,土地开裂一条巨缝,东西宽一百三十步。 赵王迁六年(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大饥荒,百姓谣言说:“赵人号哭,秦人欢笑,如果不信,看看田里只长草。” 赵王迁七年(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兴兵攻打赵国,王翦统率驻扎在上郡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驻军一同进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然而,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因此,赵王迁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取代牧和司马尚。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迁派人暗地里趁李牧没有防备将他抓住杀害,并撤免司马尚的官职。赵王迁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颜聚逃走,秦军于是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首次灭亡。至于赵王迁则被秦王嬴政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深山之中。恰在这时,赵悼襄王的长子即赵王迁的异母哥哥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公元前226年,赵嘉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会战秦军,随之战败,秦国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公元前222年,秦军破代城,俘虏赵嘉,赵国二次灭亡。此时,华夏大地已无国可以抗秦,遂统一中原。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秦王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随后,太监赵高与丞相李斯密谋,假造始皇诏书,力推胡亥继承皇位,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之首举,随之天下大乱,六国旧贵族纷纷起兵。公元前208年,张耳、陈馀拥立赵国王室后裔赵歇为赵王,建都信都。同是公元前208年,章邯攻杀项梁,派部下王离进攻赵国,攻克邯郸。王离围攻张耳、赵歇所在的巨鹿,直到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俘虏王离,解巨鹿之围。然而,陈余因没救张耳、赵歇,造成陈张二人失和。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以赵王歇为代王。陈余不服,以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公元前205年,张耳败走,投靠汉王刘邦,陈余复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赵歇封陈余为代王,但陈余不去代国,在赵国以太傅的身份辅佐赵歇。公元前204年十月(秦历),刘邦命令韩信与张耳率三万人下井陉击赵。赵王歇命成安君陈余聚兵于井陉口迎击。当时,赵军号称二十万,且先扼守住通向赵国的路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刘邦亦率领靳歙周緤汉军等主力从邯郸北上攻打襄国,汉军南北夹击,攻破襄国,杀掉赵王歇,陈余亦被杀,赵国终于彻底灭亡。

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

2022/1/27农历十二月二十五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