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七律·登丰乐楼

  • 作者: 写手孙世元
  • 发表于: 2022-01-07 07:30
  • 字数:32508
  • 人气:1506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平水韵·平起·首句押韵·八庚

樊楼挺拔汴梁城,雁影霞光相映生。
艮岳崔嵬如寿域,亭湖潋滟似蓬瀛。
家羞太祖黄泉路,国耻徽宗白骨坑。
宿命崖山沉霸业,天机襄郡葬威名。

注:
  丰乐楼-----即矾楼,原名白矾楼,后更名为丰乐楼,另一说为樊楼,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西路与宋都御街交叉路口西南50米。相传矾楼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风流皇帝宋徽宗与京都名妓李师师常在此幽会,小说《水浒传》对此楼也多有描写。丰乐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整体建筑高低起伏, 檐角交错,富丽堂皇,为开封最大仿宋游乐中心。

  汴梁-----是宋朝至明朝初期对于开封之称呼,不仅是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也是北宋时的国都,简称汴,是中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称之为开封市。

  艮岳------开封古典园林建筑,宋代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亦号华阳宫。艮岳,纵横十余华里,其主峰高90米。

  亭湖------即龙亭湖,龙亭湖是古城开封文物古迹的代表。其实不仅是湖,还有一座建筑在巨大青砖台基上的殿堂曰龙庭。龙亭前有条笔直大道,道两则分别是潘湖和杨湖,统称龙亭湖。

  家羞太祖黄泉路-----太祖,即宋太祖赵匡胤,小名香孩儿,涿郡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次子,母为杜氏。赵匡胤,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属于典型军二代出身,21岁时为寻找建功立业机会离家远游。公元950年,23岁的赵匡胤结识了29岁的柴荣,遂北投邺都郭威部队,在一系列战斗中,两人建立起兄弟般的战友情谊。那么柴荣何许人也?柴荣,字君贵,后汉枢密使的郭威义子,身世卑微,自幼追随郭威左右,十五岁即上战场,身经百战。而郭威何许人也?郭威,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来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郭威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因病驾崩,享年五十一岁,庙号太祖,葬于嵩陵。郭威死后由养子柴荣即位,时年33岁。改年号显德,史称周世宗。此后,柴荣与赵匡胤由战友关系改为君臣关系。柴荣极登九五成为皇帝后,修养生息、促进生产、严惩贪官、修建水运,将后周治理的井井有条仅用五六年时间,为后周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柴荣马不停蹄地开始对后周军事、内政等方面都做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包括大胆任赵匡胤,而赵匡胤也确实不负柴荣的厚望,在整顿军队和几次战争中,赵匡胤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期间,赵匡胤积极深入基层,严格挑选军官和士兵,加强军队整体战斗力,完善后周的永兵体制,其种种表面深得柴荣的赞许和信任,甚至将赵匡胤提升为禁卫军首领。柴荣在指挥对外战争方面,其战绩更得用辉煌两个字来形容。“高平之战”中柴荣在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时候,却绝地反杀,一战成名。公元959年,柴荣亲自率领后周大军进攻被辽国长期占据的中原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当时后周军队兵锋所向,势如破竹。短短四十二天时间就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瀛州、莫州、宁州,以及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在此过程中,辽军完全抵达不住后周军队强大的攻势。然而,苍天不助周世宗柴荣,正当后周军队准备直取幽州(今北京)的时候,柴荣的车驾至瓦桥关(今河北涿县南),探听到辽军已经望风披靡,非常高兴,认为大功将成,于是登高台,视察六军。这时,有父老乡亲百余人,持牛酒进献,柴荣问:“此地叫什么名字?”父老答道:“历世相传,称之为病龙台。”柴荣闻言默然,于是骑马离去。当夜,柴荣就开始生病。次日,病情愈加紧急,只得班师回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行动只能宣告终止。如果不是柴荣突发重疾,“燕云十六州”很有可能就此收复,而后来的中原王朝在其战略地位上的被动局面就会由此而改变,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更有甚者,周世宗柴荣的“人算”还反映在临终之际对后周高层人事的调整:在武将方面,他将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卫国公张永德调离京城,随后提拔赵匡胤以牵制后周太祖郭威外甥义成军节度使李重进。张永德和李重进都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戚,又是开国重臣,手中掌握后周禁军,所以他俩也是柴荣的重点防范对象。在文臣方面,他令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同时为相,除了辅佐幼主柴宗训之外,还能互相监督。在禁军将领中,虽然柴荣为了防范李重进专权而提拔了赵匡胤,但作为外戚的李重进也有监督赵匡胤的作用,另外,柴荣还提拔了与赵匡胤不和的检校太尉韩通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也可以与赵匡胤互相牵制。然而,在政治上堪称明君的柴荣却忽视了赵匡胤庞大势力——即赵匡胤是“义社十兄弟”中的领头人物大哥大,而他的九个兄弟此时个顶个都是后周禁军中的高级将领。于是,柴荣驾崩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后周禁军的侍卫司和殿前司中,包括李重进在内的多位高级官员被调任外地,而接任的则是高怀德、张令铎、石守信、王审琦等一批赵匡胤的心腹嫡系,柴荣精心安排的朝廷权力制衡以保老柴家江山永固基因万代传续竟然瞬间土崩瓦解,再次证明了“人算不如天算”。此刻,后周可以说已经是“义社十兄弟”的天下。人们都说陈桥兵变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一场秀,事实上,赵匡胤也的确这出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赵匡胤却不是这出戏的导演,而导演兼策划人就是后来独相十年的赵普。史书上对赵普的评价是“习吏事、寡学术”的半吊子书生,他的才学并不出众,却能位居中国十大谋士之列,主要是因为他具备出色的策划能力,曾几何时,赵匡胤在赵普的出谋划策下,从一个普通青年将领,从而变为周世宗柴荣眼前的红人,位居殿前都点检,手握重兵。不过话说回来,周世宗柴荣也不是吃素的,在柴荣其临终安排下,赵匡胤只有统兵权却没有调兵权,如果要政变必须获得调兵权,而赵普为达此目的凭空制造了一起从未发生的外敌入侵事件:公元960年大年初一,周世宗刚刚去世,由于国丧,这个年大家过得都很沮丧沉重。突然镇州(今河北正定)飞马来报,契丹大军入侵。大年初一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没过一会儿,定州(今属河北)又来报,北汉契丹联军入侵。敌人来势汹汹,军情十万火急。符太后和宰相范质如热锅蚂蚁,派谁出征御敌?左看右看,没人合适。范质没办法,只能请求大将赵匡胤出征。赵匡胤还显得很勉强,但是表示愿意以国事为重,愿意统帅三军将士北上抗敌。就这样,统兵权兼调兵权一股脑儿送到赵匡胤手上。第二天,几万大军就被赵匡胤带出京城。这次“契丹入侵”本属于子虚乌有,不过是赵普做了个后周灭亡之局,而赵匡胤率领数万大军早已出了爱景门,一路浩浩荡荡来至三十里外的陈桥驿,随后命令大军偃旗息鼓,原地驻守休息,最为奇怪的是,赵匡胤出征打仗从不喝酒而这次却破例叫卫士温一壶老酒,竟一饮而尽。照说战争在即,六军驻马,作为统帅的赵匡胤本该召开军事会议,然而此刻的赵匡胤却一醉不醒。根据剧本场次推进,既然赵匡胤退场,那么赵普也就闪亮登场。赵普所用的牵线木偶是个道士,名字叫苗训。苗训仗剑做法,说他看见天上出现两个太阳,且相互争辉,暗示将有新天子出现,是天命难违的大吉征兆。显然, 如果没有赵普做后台,就算借给苗训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话。而正当“天有二日”“点检作天子”之说在军营传得沸沸扬扬之时,赵普又紧锣密鼓地指派都押衙李处耘粉墨登场,李处耘名义上到各营巡视,其实是煽风点火外加火上浇油,李处耘这回不仅是“天命所归”之类的造舆论,而是直接煽动**实弹的兵变,并发话拥护新君者个个均有赏,不拥护者颈上吃一刀。于是转天拂晓,天边刚见鱼肚白,后周军营就炸开锅:一帮将校和赵普一起涌入赵匡胤元帅大帐,把还没睡醒的赵匡胤给抬到交椅上,然后拿出件九龙黄袍披在其身上。赵匡胤装模作样睡眼惺忪,这时众将士早等不及了,舞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不由分说,把赵匡胤扶上战马,而那“黄袍加身”的“黄袍”从何而来,想知底细只能问赵匡胤与赵普了。此刻,大帐之外演兵场上,数万将士铠甲映日,鼓角齐鸣,旌旗直指京城开封方向。赵匡胤准备收场便大喊道:“你们不仁不义,逼我造反,如果你们听我的命令还可以,不听我的命令,我死也不会答应的。”此时,赵匡胤表情凝重,态度坚决。而 在赵普安排下,早有捧场的将校高呼:愿吾皇明示。赵匡胤于是说道:不许骚扰太后和少帝;不许骚扰百官;不许抢劫。“服从我命令的你们都有拥戴之功,重重有赏,不服从我命令的,株连九族。”众将一听,不**还有赏,当然都听赵匡胤的。而这时,赵普早派赵匡胤的卫队军校郭延赟赶回开封,告诉赵匡胤的死党、留守开封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审琦,让他们赶快行动起来,做好秘密迎接大军进城之准备。同时布置士兵,陈桥警戒,守卫赵匡胤,同时,委派赵匡胤心腹大将潘美先回京城吹风。潘美正好在早朝之时抵达皇宫,文武百官听说陈桥兵变消息后都惊出一身冷汗,宰相范质掐住王溥的手说:“派军出征的决策太仓促了,这件事是我们的责任”。除了范质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外,对“陈桥兵变”做出反应的另一个人就是被周世宗提拔,用来监视赵匡胤的检校太尉韩通,当他听到兵变消息立马出宫,准备发动部队抵抗赵匡胤,却在半路被赵匡胤心腹都指挥使王彦升所杀,这个韩通是唯一出于忠诚而殉国的后周大臣。当天,小皇帝柴宗训颁布诏书,禅位给赵匡胤,至此,立国十年的后周宣告灭亡。不过有一点,柴宗训虽然不是皇帝了,但是赵匡胤没有为难他,也许是赵匡胤心中有愧的原因吧,毕竟自己的皇位来得不是那么光彩。于是,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颁布圣旨极其优待后周末帝柴宗训,封他为“郑王”,赐给他“丹书铁券”,这玩意在古代可是了不得,可免除小罪,宽赦大罪,就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也不会被斩首,更不会被连坐。随后,赵匡胤又把柴宗训母子俩极其宗族一块送到房陵今湖北房县。虽然地方偏僻些,离宋朝都城开封较远,但柴家人非常的自由,且在衣食住用其供给方面都是优先配送,能得到这样结局已经算是不错了。接下来,赵匡胤开始封赏在自己谋权篡位过程中出过大力,有过功劳的禁军将领,同时,赵匡胤在朝堂之上向文武大臣们保证说:我赵匡胤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以前的大周是什么样,咱们的大宋就什么样,不用拘束,不用见外,自在一点,就跟没变一样。赵匡胤话说的漂亮,具体如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其时,赵匡胤鉴于已控制局面,便逐步采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实话实说,太祖赵匡胤对石守信等一批自己的故友并没有心存警惕,可是却架不住谋士赵普数次进言:“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万一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历史,一定要避免诸如此类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终于被说服并决定解除禁军高级将领们之兵权。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一场特殊的宴会在皇宫内举行,此次宴会的出席者各个都是大宋王朝的中流砥柱、开国元勋,比如第一位石守信,它是赵匡胤的副手,在兵变中是禁军中副首领,当赵匡胤发动兵变抵达京城开封城门,已经等候多时的石守信统领禁军全部兵马,瞬间大开城门列队迎接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这是整个兵变谋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且旗开得胜。第二位是王审奇,他的功劳仅次于石守信,也是在京城内里应外合地配合兵变大军。第三位是韩重赟,在赵匡胤兵变的时候积极调动手下竭力保护赵匡胤,拥立赵匡胤为帝。第四位是李继勋,兵变之前其地位甚至高于赵匡胤,是个很有能力的将军。第五位就是刘延让,宋朝成立后依然享有兵权,次次都带兵打仗。第六位是武宁节度使王全斌,灭蜀第一功臣……等等不胜枚举。席间,宾主尽欢,觥筹交错,本应是一派良辰好景。然而,就在这时一声叹息从大宋皇帝赵匡胤的口中传来,刹那间,众人不禁忐忑不安,冷场好一会儿,身为元勋之首的石守信终于按捺不住,询问赵匡胤道:“陛下为何叹息?”赵匡胤看了看这个陪着自己东征西讨的老兄弟,不由得再次发出一声叹息:“我在想,咱们本是草莽之人,能出人头地全靠着世宗皇帝提拔,可如今咱们为了这番荣华富贵,辜负了世宗皇帝的信任,以后恐怕会招致横祸啊!”在座之人莫不冷汗直流,这话分量太重,没人敢接!赵匡胤扫视一眼在座的众人,再次开口道:“朕就不说将来,且说现在,军中,民间有多少人不知道陈桥之事,又有多少人朝思暮想地盼着再来一次黄袍加身呐!“ 话说到这份上,在座众人才彻底明白圣意初衷,于是,无一例外地一股脑儿离席跪拜,并高呼:“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然而,众人此番表态只换来赵匡胤凄凉一笑:“我怎会不知众位兄弟对我的忠心,但是回首往昔,当年我对世宗皇帝难道就不忠心吗?结果怎么样,还不是披上了这一身黄袍。若是有朝一日你们的下属效仿往事,你们能怎么办?”在座之人毕竟是人中龙凤,此刻已经完全理解了赵匡胤的意图,立刻高呼“求陛下救救我等!”赵匡胤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即收回兵权!当然,也不白收,做为交换,赵匡胤承诺给在座众人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在座之人哪里敢反抗,立刻照做。于是就在这一场小小的宴席上,一夜之间,整个大宋王朝的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赵匡胤一人之手。不过话说回来,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这件事上,并非单纯下其兵权这么简单,很多跟随赵匡胤出生入死的禁军将领们,从将军位置上下来后就被外放出去做了节度使。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当时五代十国的传统,且外放的这些为节度使们可以在其地方大肆搜刮民财,算是地方霸主。不仅如此,赵匡胤同时还把自己家里的几位公主下嫁给这些个将领们,这样一来,既让这些人当地方一霸,还让这些人成为皇亲国戚,双重保障以稳定军心,且在日后的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这些人不止一次被召回继续为赵匡胤卖命。其原因是,赵匡胤并没有上演开国后就“卸磨杀驴”斩杀功臣的戏码,这也是赵匡胤被后世称作“老实人皇帝”的原因。赵匡胤军政大权一把抓后,便开始致力于统一华夏战争。以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选派得力将领驻守边境,防御辽和北汉,派遣主力主力部队南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由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九月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五月,仅用不到十三年时间就基本结束了自唐“安史之乱”以来延续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赵匡胤在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彻底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的同时,更重视文化和生产,并多次治理黄河等主要河流,大大减少水患的发生,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赵匡胤十分重视文化传播,下令收集各国遗留书籍,广泛、高价收买藏书、字画,并根据藏书价值授予献书者一定官职,极大的刺激了当时文化的传播,与焚书坑儒的秦嬴政和大兴文字狱的康熙、雍正及乾隆帝形成高下立判的对照。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而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且收买宦官太监王继恩为心腹以便随时掌握宫内动态。当时,赵光义已经得知太祖赵匡胤病重,于是就在自己晋王府与亲信官拜翰林使兼御医的程德玄,边喝茶边等待消息。不出所料,太监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直接去了晋王府并把消息透露给赵光义。光义马不停蹄地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先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随后,赵光义命令太祖赵匡胤身边所有人员离开,声言他自己服侍哥哥即可。时至半夜,有太监宫娥曾远远地看见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好像在躲避什么,然后就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的声音,同时听见赵匡胤大声说:“好为之!”转眼天已拂晓,赵光义召集文武百官宣布自己亲哥哥太祖赵匡胤昨夜病情加重突然离世,随后,赵光义宣称奉太祖遗诏在其灵柩前登基为新皇帝。而另一个版本则是说:在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晚上,哥哥赵匡胤叫来弟弟赵光义,

  哥俩在宫里点着蜡烛,围着炉子,吃着烤肉,喝着烧酒,侃着大山,非常惬意。期间,赵匡胤命自己的宠妃花蕊夫人前来为二人斟酒。这位花蕊夫人费氏,可是大有来头,他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与四大才女之一,早已深入人心,既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又有超群绝伦的文才,尤其她的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之《述国亡诗》因一言而动天下。这位有着芳香四溢名字的女人在历史上相传曾倾倒两朝帝王,一位是后蜀君主孟昶,另一位则是北宋开国君主赵匡胤,不言而喻,花蕊夫人先是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然后随着国破家亡,被征服者北宋君主赵匡胤从亡国之君孟昶手中逼抢来的。而此刻,赵光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花蕊夫人,眼睛都盯直了, 竟久久没回过神来,心里直呼,此女只应天上有。后来哥俩喝着喝着,赵匡胤就喝高了,便呼呼大睡起来。赵光义还算清醒,他见哥哥已经睡着了,就朝着自己日思夜恋的美人花蕊夫人走过去。花蕊夫人连连往后退。赵光义边说“花蕊夫人,你真是太美啦。”边扑上去,花蕊夫人吓得花容失色,当即大喊起来,这一喊不要紧把赵匡胤给惊醒了,而眼前这一幕使得赵匡胤怒火中烧,气愤无比,于是拿着手里的柱斧猛戳地板,一边戳一边愤怒道:“你做的好事,你做的好事。”后来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只知道第二日一大早,一件震惊朝野的消息就传出来:身强体壮英明神武的一代雄主赵匡胤死了,死因是暴病而亡。而很快就传出一则消息,晋王赵光义受先皇赵匡胤遗诏,继承皇位。就此,赵光义成为宋朝第二位皇帝,是为宋太宗。自此,赵匡胤之死,成为一桩千古疑案,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烛影斧声”。 赵光义继位后首先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任命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侄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也封为节度使。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三个女儿为国公主。宋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宋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赵光义都予以赦免。不过很快冷暴力就来了,宋太祖赵匡胤生前有四个儿子:长子滕王赵德秀、次子燕懿王赵德昭、三子舒王赵德林、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其中长子赵德秀和老三赵德林在赵光义继位之前就夭折了,只剩下老二赵德昭和老四赵德芳。先说老二赵德昭,赵光义继位后不久便封赐赵德昭为郡王,当然这是假象:不久,赵德昭跟随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大败而回,回京后宋太宗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封赏。赵德昭壮着胆子给赵光义提了提,结果被骂:“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也是血性的汉子,回家就自杀了。再说老四赵德芳,在叔叔赵光义继位后第六年“因病去世”年仅23岁。所谓加引号是因为史书记载极其模糊,《宋史·宗室传》对赵德芳之死用了“寝疾薨”三个字,这无疑又一个睡梦死,自然也成了宋代一大疑案。赵光义登基后对待赵匡胤的皇后也毫不手软,赵匡胤先后有过三个皇后,第一个皇后是贺皇后,也就是他的发妻,陪他走过最艰苦的岁月。可惜贺皇后没有享福的命,在赵匡胤还没做皇帝之前就去世了,所以虽说贵为皇后,但也只是在名义上。在发妻死后,赵匡胤又娶了王皇后,这个王皇后还生下了孩子,可惜同样是个短命鬼,才二十来岁就去世了。前面两个皇后的去世,让宋太祖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怀疑,没有再娶,直到五年后,宋氏的出现才让赵匡胤再次有了册封皇后的想法。这位宋氏女子的背后拥有深厚的家底:她的父亲是后唐李存勖的后代,而且先前跟着赵匡胤四处征战,身上军功累累,她的母亲是后汉的永宁公主,就连《宋史》都评价她的身份连很多贵族都比不上。宋氏嫁给宋太祖的时候,年仅十七岁,可是赵匡胤却已经四十出头了,简直是老夫少妻的代表,不过,这种现象在古代非常常见,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成为他们的障碍。宋皇后虽说年纪轻轻,却有很厉害的御夫之术,让宋太祖对她很是疼爱。赵匡胤去世的前个晚上,赵光义留在宫里,没回自己的府上,随后赵匡胤不明不白就死了,宋皇后得知消息后,强压满腔怒火,第一时间传赵德芳入宫,企图阻止赵光义篡位窃国,由此得罪了赵光义。关键赵光义还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儿,当他登上帝位第二年就把宋皇后赶出东宫,移到没有人居住的西宫,相当于戏剧里所描述的冷宫,毫无烟火气。从此后,赵光义就再也没有理会宋皇后,所有后宫之事均与她无缘。宋皇后在这个冷宫里度过十年光阴,就连生病也请不到太医来看,堂堂一国之后,就这样在冷宫里凄凉的病死。按理来说,赵光义在宋皇后去世后是要为她服丧的,但让世人心寒的是,赵光义其做法进一步体现出他的无良,他不但自己不服丧,就连朝中大臣想要前去祭奠都不被批准,而丧葬规格更让人深惑不解甚至大跌眼镜,宋皇后好歹也是开国皇帝亲封的皇后,死后别说厚葬,连个妃子的丧葬规格都没赶上。再说按大宋礼制,宋皇后的尸体应该与丈夫宋太祖合葬才对,然而,赵光义不但不准夫妻俩合葬,就连太庙都没有让宋皇后进入,从而享受不到子孙祭拜香火,其做法刻薄卑鄙已无以复加。不过,在政权建设与巩固方面,赵光义却是细腻又全面,他即位后立即着手提拔自己的亲信,那些曾鞍前马后跟他屁股转的幕府成员比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陆续进入朝廷任要职,替换了太祖赵匡胤当朝时的一批文武大臣。与此同时,赵光义罢黜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等,或将他们调离京师或直接打发他们告老回家。等这一切就绪后,太宗赵光义开始其统一大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出了重要贡献。而此刻,赵光义开疆拓宇展示武功的蓝图也逐渐绘制完成。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在宋朝的军事政治压力下,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相继向宋廷纳土归降。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正月,赵光义先派大将潘美等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赵光义于二月率军亲征,宋军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终于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九十年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统全国。同年五月,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辽朝大将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北伐最终失败。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赵光义,请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统一交趾(越南)。于是,赵光义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辔库使陈钦祚、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兵马都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库副使贾湜、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僎为兵马都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但在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统一交趾(越南)的计划最终成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独立地位。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赵光义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就是杨门女将里面佘太君的丈夫,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之后,北宋在对西夏党项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战役中屡次失败,但因西夏党项族已经厌战最后与宋廷议和。赵光义之所以败多胜少,主要是他任人唯亲,所封赐任用的禁军统帅比如傅潜、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杨守一以及弭德超等等,多为庸碌之徒,无能之辈,临阵惧战逃脱。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农历二月,四川爆发王小波和李顺发动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所到之处打土豪分财产于民众,得到蜀地农民呼应。次年正月,起义军占据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赵光义得知后派遣两路大军讨伐,于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彻底将其平息剿灭。一般来说,论述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可以用荒淫无道来形容,但宋太宗赵光义上位后除了荒淫无道,人品也极为龌龊,甚至强抢民女,霸占人妻,对于这些个恶劣事迹,宋太宗美名其曰“清心寡欲”。 开宝七年(公元975年),北宋向南唐发动了全面进攻,李煜为了不使金陵百姓生灵涂炭,率领其亲属官员一共四十多人,肉袒到城外投降。“肉袒”就是脱去上衣,露出肢体,这是古时候在祭祀和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恐的一种做法。被俘后,李煜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陪伴他的只有几个降臣和一位娇柔婀娜的美人小周后。小周后就是李煜那位倾国倾城的红颜知己大周后的妹妹,比起姐姐的玲珑妩媚多情贤惠,小周后则美在珠圆玉润娇憨动人,她是在姐姐生病进宫探视时,遇上她生命里这个男人——多情的唐后主李煜,姐姐一气之下饮恨九泉,小周后马上取而代之。然而,好日子并没过多久后唐便国破家亡,小周后与李煜一起被俘虏至开封,过上了始失去自由和尊严的亡国奴生活。赵光义即位后的太平兴国三年元宵节,依惯例各王公贵族、大户人家的贵妇们都要入宫恭贺,小周后自然也不例外,不料小周后一去数日杳无音信,李煜只能干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直到半月后,小周后才从宫中回到家里。李煜连忙将小周后迎入房中,见她倒在床上,掩面痛哭,李煜细问情由,小周后放声大哭,大骂李煜无能,让她受辱,骂声之大以至于墙外都能听到,李煜只能低头忍受,宛转避去,一言也不敢出口。原来赵光义表面优待李煜,实则是看上了漂亮的小周后,那日进宫,硬是逼着小周后留下侍寝,小周后哪敢违抗,无可奈何含泪顺从了这个荒淫无道的小人,从元宵节进宫就一直缠着她,行则并肩,寝则叠股,常人难以忍受。更为变态的是,赵光义不仅当着众人凌辱小周后,甚至还厚颜无耻地把宫廷画师招来,将侮辱小周后的场面给画下来,这荒淫的景象可想而知,太监围观,画师作画,而这个淫君,变态君,却乐在其中,真乃变态中的战斗机,对大词人李煜的侮辱,旷古罕有,登峰造极。面对小周后长期遭受修改于非人的折磨,李煜对于这种种亡国之悲,夺妻之辱,更与谁人说?无奈只能诉诸笔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周后看了这首词不禁感慨万千,轻声吟唱起来,李煜乘着酒兴亲自吹着玉笛相和,二人一唱一吹,音韵凄楚,动人心魄。哪知这笛韵歌声早被赵光义派来监视的人听得明白,便报告给赵光义,赵光义一听暴跳如雷,且担心养虎为患,逐决定除掉李煜,于是派人送去毒酒,一代词帝就此殒灭。李煜死后,卑鄙的赵光义仍不放过小周后,多次威逼利诱要小周后侍寝,小周后宁死不从,绝食数日身亡,一代佳人香消玉殒。然而,人在做天在看,报应接踵而至,太宗赵光义在对皇位继承人的挑选上历尽曲折:首先考虑的是长子赵元佐,该子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太宗,而且有武艺,善骑射,曾随太宗出征过太原、幽蓟。然而,太宗赵光义在迫害自己的亲弟弟赵廷美时,作为侄子的赵元佐颇为不满。赵元佐心地善良,见不得自己老爹迫害叔叔,为救叔叔四处奔走,神州当面质询,请老爹太宗出示叔叔谋逆的证据。这可把老爹噎得不轻!我这么辛辛苦苦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们哥几个,你不给老子帮忙不说,还跑来指责老子,给老子添乱,真是不知好歹。后来,赵廷美惨死在流放地房州,赵元佐深受刺激,变得神神叨叨,经常称病不去拜见太宗,性格也变得暴躁,阴晴不定,以至于左右仆从有点儿小错,元佐即用刀棒伤人。太宗命太医治理,才稍有好转。不料,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重阳节,太宗召集几个儿子在宫苑中设宴饮酒作乐,因元佐病未痊愈,就没派人请他。散宴后,陈王赵元佑去看望元佐。元佐得知设宴一事,说:“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不预焉,是为君父所弃也。”忿气难平,一个劲喝酒,挨到半夜,索性放把火焚烧宫院。一时间,殿阁亭台,烟雾滚滚,火光冲天。太宗得知后,猜想可能是元佐所为,便命人查问,元佐具实以对。太宗怒不可遏,欲绝父子之情。众人营救不得,元佐被废为庶人,有人说元佐是在装狂,以表示对父亲的不满和对皇位的拒绝。可是话说回来,陈王赵元佑后来改名叫赵元僖,为什么要到太子赵元佐面前煽风点火搬弄是非,原来赵元佑作为皇次子当接班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排在他前面除了一直压自己一头的长兄赵元佐,还有亲叔叔赵廷美以及两个堂兄赵德昭和赵德芳。谁知自己的老爹够厉害,几年内就收拾掉叔叔和俩堂兄,为哥哥赵元佐将来继承大统扫清了障碍。这么一来,赵元佑的主要竞争对手就剩下自己大哥了。于是,在赵元佑的挑唆下,太子赵元佐终于愤而火焚烧宫院,这下可把事情闹大发了,老爹太宗终于下诏,废赵元佐为庶人。老大出局,老二的春天就来了!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赵元佑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兼侍中,并改名赵元僖,进封为许王,加任中书令。而“亲王尹京”,在当时,就是准皇储的配置。可想而知,赵元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在开封府尹的任上,兢兢业业,对老爹交代的任务,力求尽善尽美。而且,赵元僖是个聪明人,很懂得礼贤下士,收拢人心,不仅和朝中重臣如宰相赵普、吕蒙正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连低品级学官也不忘笼络。老爹太宗派人为诸皇子讲解《礼记》,侍讲学士其实品级并不高,但是赵元僖始终以老师的礼节对待,还送上丰厚的礼物。侍讲学士自然很高兴,对这位懂事的皇子高看一眼,随后当太宗向他问起诸皇子的表现时,他回道:“诸位皇子都很好学,尤其是开封尹能够主动请教,对君臣父子之道有深刻的认识。”于是,老爹太宗很满意,尤其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礼遇优隆胜过诸王,被立为皇太子也就早晚的事。不料,赵元僖到底是心急,生怕到嘴的鸭子飞了,于是联合当朝宰相吕蒙正,搞了个轰轰烈烈的“推荐太子运动”,随后在赵元僖授意下,吕蒙正找到自己的小舅子言官宋沆,直接向太宗进言早立太子,以安社稷。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九月,宋沆又联络冯拯、尹黄裳、王世则、洪湛等人,继续上书太宗,请立许王赵元僖为皇太子。太宗虽然对元僖寄予厚望,多番暗示他会是储君,但自古以来,皇帝与太子(包括准太子)其关系都恨微妙,既怕太子太草包,又怕太子太能干。太草包这江山交给他如何守得住?可太能干,没准儿哪天把自己架空成太上皇怎么办?因此,宋沆们的谏言让太宗很不高兴,他表示:“储副是邦国之本,朕岂不知,此事不要再议了,朕自有分寸。” 谁知,赵元僖和言官们竟然没领会到太宗的深意,反而觉得声势还不够大,于是,宋沆又带着一批言官到大殿前高声大呼,请立开封府尹赵元僖为太子。这下子坏菜了,彻底激怒了太宗。最后,宋沆等几人以狂妄之罪被贬斥,吕蒙正因此事牵连而被罢相。赵元僖起初也是提心吊胆,生怕父皇会见怪自己,过段时间看没啥事,才放心下来。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转年这位势头正盛的准太子赵元僖,突然暴病而死,年仅27岁。元佐被废,元僖暴死,储位空缺,冯拯等人上疏请早立太子。这是个敏感问题,太宗正为此心烦,便将冯拯等人贬到岭南。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议论继承问题。后来,赵光义被箭伤所扰,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就此私下询问寇准,后来在寇准的支持下,赵光义终于在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封立皇三子寿王赵元侃 为皇太子,改名赵恒。太宗册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后很不高兴,马上召寇准说:“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也?”皇帝尚在世,太子如此深得人心,自然为皇帝所忌,有哪个皇帝不想权力为自己所操控呢?况且早在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遥拜唐玄宗为太上皇而自立为帝,尤其是五代以来,子侄逼宫之事更是史不绝书,因此,太宗心中自然不痛快。幸得寇准说:“陛下择所以付神器者,顾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太宗听后才消气,请寇准喝酒,大醉方罢。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农历三月,太宗赵光义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国耻徽宗白骨坑----北宋共九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真宗赵恒接任老爹宋太宗赵光义其皇位之后,又传承四位皇帝才轮到宋徽宗赵佶。赵佶[jí]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农历十月十日,是宋神宗第十一子。次年正月,宋神宗正式赐名,十月,赵佶被授为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赵佶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后,赵佶被封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被进封为端王,开始出阁接受教育。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加封为司空,改任为昭德、彰信军节度。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然而,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宰相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简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但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鼎力支持下,终于立赵佶为帝。赵佶即位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从而拉开赵佶统治宋朝的序幕,其在位共二十五年。在宋徽宗时代,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每一个名字都让后人耳熟目详,许多人物在历史上声名远播。在政治上有臭名昭著的大奸臣蔡京,童贯,高俅;军事上有大家熟知的水泊梁108条好汉首领山东宋江,江南方腊,河北田虎,山西王庆等;文学上有陆游、朱熹、程颢,艺术领域里有著名的张择端,王希孟、李唐等等。宋徽宗如果不当皇帝,安心搞书画,可能会青史留下好名声,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大艺术家,但是他偏偏以把玩艺术的方法玩政治,最终把北宋大好江山一步步给玩丢了。照说,作为大宋皇帝的赵佶本应用人唯贤,可要命的是这个艺术家皇帝屈却偏偏任人唯“艺”,于是蔡京由此进入他的法眼。蔡京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很有名气的,属于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后因被历史定为奸臣,他在书法史上的盛名才被蔡襄所代替。蔡京为人八面玲珑,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他也是进士及第,本身有一定实力,王安石变法时他拥护变法改革,元祐初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政治立场摇摆不定,他“怀奸邪、坏法度”,哲宗时被正直谏官弹劾罢官,正闲置无聊时,大内总管童贯到到杭州采集书画,蔡京于是就极力巴结,日夜陪伴在童贯左右,蔡京知道当今皇上是一个大书画家,而自己的书画才名远播,有了童贯这层关系,将来晋升必定十拿九稳,于是精心写字作画,童贯也源源不断的把蔡京画的屏幛、扇带等物送到宫中并附上自己的评论,于是蔡京在童贯操作下逐渐受到画家、书法家皇帝宋徽宗的赏识。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五月,左相韩忠彦首先被贬任知府,蔡京升任执政。随后右相曾布也被贬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为左相,独相达三年之久。其后虽曾二次罢相,但又复相或以太师控制朝政,位在首相(徽宗改左仆射为太宰作首相,右仆射改称少宰为次相)之上。徽宗末年,致仕已多年的蔡京还以太师领三省事掌握朝政。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作为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的幌子。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三千索(“索”意与贯同),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又如征收所谓经制钱,是“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头子、卖契等钱,敛之于细,而积之甚众”。苛捐杂税,积累了大量财富,“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大兴土木,不仅在宫城之北建筑稍小于宫城的延福宫和规模更大的艮岳,还乘机利用搜刮的民财大修各自的豪华宅第。为了阻止其他官员的议论,诏书也不依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复核、上奏后颁行的正规途径,而是请徽宗亲书后即颁行,称为“御笔手诏”,甚至请宦官杨球代书,号称“书杨”,以达到他们任意胡作非为的目的。宋徽宗所倚重的第二个人便是童贯,此人是宋徽宗的书画鉴赏经纪人,执掌内宫外府,著名的大宦官,据记载,童贯体貌魁梧,穿戴讲究,腮下生有胡须,皮骨坚硬如铁,外貌上根本就不像一个宦官。此人有胆识有度量,善于交际,舍得花钱。尤其是在后宫中,从妃嫔以下他都用财物摆平,所以徽宗每天都能听到后宫中人称赞他的话,正因为如此,童贯一直被徽宗所重用,加上他曾经平定方腊,经纪书画古董有功,以至于后来权倾内外,几乎能代替皇帝放号施令,时人想要升迁走捷径,童贯的门路是必走的,所以每天到他府上来往的达官贵人纷纷攘攘,门庭若市。然而,在徽宗眼里这个忠心不二的好帮手,在百姓眼里却是个把他剁成肉酱也不解恨的大恶人。童贯手握兵权二十年,权倾一时,发号施令超过皇帝的制敕,以至于被历史上定位为"六贼"之一,足见此人恶行已到人神共愤之地步,而宋徽宗重用此人执掌朝纲,也正说明赵佶之昏聩腐败到了何种地步。而对于童贯的恶行,也曾有人弹劾他,宋徽宗将信将疑,边命一个叫方劭的大臣去调查真伪,但是,童贯其势力早已遍布朝野,方劭的一举一动已在童贯掌握之中,未等方劭收集到童贯的有力罪证,而童贯却是恶人先告状,同时罗织一系列罪名构陷方劭,结果童贯没被查处,方劭反倒获罪被处死,自此以后,朝中谁还敢弹劾此等恶人。宋徽宗重用的第三人就是大奸臣高俅。高俅本是东京一个泼皮无赖、市井流氓,连他的父亲都容不得他,忍无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状,结果,高俅被"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后来,高俅到淮西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世权,后经柳世权推荐,高俅回到东京投奔药商董将仕,董将仕又打发他去投奔苏东坡,东坡又将他推荐给王都太尉,在王都太尉哪里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端王,既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若说高俅没本事,也不确实,能在一帮文人贵族里混得如鱼得水,其自身本事绝非寻常。高俅在大文豪苏轼处当小吏(即秘书之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的时候,就已经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并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关键且会使枪弄棒,作为一枚文艺青年,高俅除书画武艺以外,尤其踢得一脚好球,而这恰好正对宋徽宗的胃口。据传有一天,驸马都尉王诜和端王赵佶一起等待上朝,赵佶忘了带篦子刀,就问王诜借篦子刀修理鬓角。王诜的篦子刀很漂亮,赵佶很喜欢。刚好王诜有两把一样的,第二天就让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高俅到时,喜好踢足球的赵佶正在踢球。赵佶虽然爱踢球,但只是业余水平。而高俅是踢球的高手,自然不屑一顾。注意到了高俅的神情,就邀高俅一起踢。这一踢,让赵佶大为欣赏。于是派人给王诜传话:"谢谢你送的篦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就这样,高俅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不久,宋哲宗皇帝去世,端王赵佶成了大宋的徽宗皇帝。徽宗原本是一个坐冷板凳的人,一上朝看到的全是新脸孔。下朝后看到高俅这个长期在一起玩的朋友,自然特别亲切。徽宗有心提拔高俅。但大宋朝提拔干部有一套制度,并不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七品县官要有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功名,文官这条路走不通。徽宗就让高俅走武官之路。因为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只要有功名就行,一句话,伸缩性较大。《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锜传》中说:"先是诜、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竟以边功至殿帅。"宋徽宗原本是打算让高俅到下面去"镀金",并没想他真的能建功。边帅刘仲武等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来"镀金"的,便格外帮衬。恰好,高俅在边关的时候,大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高俅于是有了升迁的资本,并最后做到殿帅,掌管禁军达20 余年。小说《水浒传》里说到的林冲,乃是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其实他的顶头上司就是高俅。宋徽宗原本就好大喜功,而高俅投其所好,虽无多大军事才能,但高球玩花架子还是有一套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吹吹打打,后面花样百出,颇为热闹,让宋徽宗看了十分满意。

  正因为高球主管的禁军喜欢搞形式主义,玩花架子,再加上让禁军经商,把军队当赚钱的机器,有钱的,就可以免于操练;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于是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以至当国家危急,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很快瓦解,高俅其罪是难容的。宋徽宗重用的第四人就是杨戬,在北宋史上关于杨戬还专门有列传。杨戬很小的时候就做了太监,善于揣测皇上的心意,谄媚功夫堪称一流,成为太监中的主管,深得徽宗的喜爱。被调到崇宁宫后,杨戬的地位及被宠信度进一步得到加大。杨戬帮助徽宗实现各种梦想,什么搬运花石纲,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宫殿、杨戬都非常积极和卖力。其实早在宋徽宗初年,宦官杨戬先设“稻田务”,开始在汝州(今属河南)立法,可以种稻的田土,收索民户田契,辗转追寻,直至无契可证,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种植户即作为佃户,须交纳公田钱,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弥漫数百里的梁山泺(泊),是济州(今山东巨野)、郓州(今东平)数县沿湖渔民赖以生存之所,也被按船只强行收取赋税,逃税者按盗匪处罪。随后,杨戬又在京东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逼迫百姓租佃废弃的堤堰,还有荒山退滩、河水淤积之处,增收租赋,水旱之灾害也不进行蠲免,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他在为徽宗搜刮金钱,巧取豪夺,增加宋徽宗的贪欲等各方面无不用心。就这样,在杨戬及其党羽的摧残之下,大宋朝无伦南方还是北方都是民不聊生,小规模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而作为一国之君的宋徽宗对百姓民生置若罔闻,却对声色犬马情有独钟,让人不解的是,宋徽宗对于自己的三官六院七十二偏妃都没看上眼,于是杨戬就派上用场,据《宣和遗事》中介绍,在杨戬的介绍下,宋徽宗勾搭上了当时名满东京的名妓李师师,徽宗每次逛窑子(当时叫瓦肆)大都是由杨戬作陪或打前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是很容易在女人方面被进一步的强化,不管他的身份是皇帝还是别的什么人。太监对徽宗的寻花问柳的嗜好没有任何的危害,很令人放心的。因此徽宗对杨戬这个心腹更是恩宠有加。为了感谢杨戬,徽宗让一个太监身份的人“立明堂,铸鼎鼐、起大晟府、龙德宫,皆为提举。”政和四年,杨戬已经官拜至彰化军节度使,手握重权,杨戬首创建立期门来行发号施令以巩固他的权力,其声势与当时的权臣梁师成不相伯仲。梁师成也是个太监,有“影子宰相”之称,杨戬能跟梁叫板,可见当时声望之隆。杨戬还曾历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由检校少保升迁至太傅,其主张和想法影响着大宋皇室的决策。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郑允中、童贯使辽,辽人马植夜谒童贯献灭辽之策,受到童贯的重视,遂约马植归来,马植到宋首都开封童贯家后,上书给徽宗,献计宋派遣使臣自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属山东)渡海到辽东与女真结盟,共灭辽朝,可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深受徽宗赏识,赐马植姓名为李良嗣,后又赐姓赵。金朝建立后宋曾遣使渡海,但未能登陆而回。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遣赵良嗣、马政先后使金,金亦数次遣使来宋,双方议定夹攻辽朝,辽燕京由宋军攻取,金军进攻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等地,辽亡后燕云地区归宋朝,宋将原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史称“海上之盟”。但是,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燕京),均被辽守军打败,辽南京还是由金军攻占。宋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四月,金方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 ,宋设燕山府路统治新得的燕京地区。云州(辽西京)地区,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归属宋朝。五月,金已许将朔(今属山西)、武(今山西神池)、蔚(今河北蔚县)三州先归宋,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当时的主将宗翰、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突然反悔并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而面对金朝大军入侵,宋徽宗有的是精兵良将,民间又尚有五代的雄烈遗风,河南河北更是多有惯习战斗的敢战勇士,优质兵源一抓一大把,能出岳飞这等人物就是最好例子之一。可要命的是宋徽宗有钱,有粮,有人。有良臣、名将、强兵却不能排兵布阵,以御强敌,反而专用奸佞小人,视军国大事如儿戏,凸显其致命的荒唐。正相反,金朝本就对富庶的大宋垂涎三尺,又从大宋的表现中看出大宋君臣们的怂样,逐起吞宋之心。而此刻的历史关头,宋徽宗却把可用的大将弃而不用,却把最精锐的禁军交给了宦官梁方平统领,以至于用重铠硬弩等先进武器装备起来的大宋禁军,畏战如虎,不堪一击,一溃千里,金军势如破竹,直扺黄河北岸。而这个内侍、节度梁方平统领七千骑兵守浚州,断绝桥梁,据守要害。然而,面对金师南下,战斗还未开始,梁方平这个裆下无卵之贼就让来自对岸的一阵马蹄声给吓破了胆。身为统帅的他,竟仗没开战就弃军而逃。主帅丧胆如此,三军哪里还有血气?于是,大宋的精锐禁军一夜之间,不战而崩溃,土卒逃个精光,河南岸遍地全是丢弃的神臂弓与步人铠等等军国利器,铠甲军械物资,堆积得像山一样,使得过河的金兵穷光蛋立马用缴获的宋军精良武器换装,喜得个个心花怒放。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面对滚滚而来的金兵,宋徽宗决定委任惯战宿将、侍卫步军都虞侯何灌守浚州,但交给何灌的部队虽号称二万,实际却是员额严重不足的杂兵,毫无战斗力而言。而大宋最精锐的禁卫军主力,约七万左右已被梁方平断送,不懂打仗的带领最能打的部队,而能征惯战的宿将却带领不可战之兵,大将何灌岂能不为此忧虑,于是结果可想而知,宋军黄河防线崩溃,金兵直扺国都汴梁城下。在汴梁保卫战中,宋徽宗又开了个创历史的荒唐记录。大敌兵临城下,宋徽宗一急使出一招乾坤大挪移与甩锅大法,竟然把皇位强行传给了其子宋钦宗赵桓,也就是说抗敌重任,由宋钦宗担起,与宋徽宗基本无关了。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宋钦宗却是个很合格的背锅者,这位新登基的钦宗皇帝,不去激砺士卒,鼓舞斗志,严防死守,而是请一个城门守卒出身的神棍道士上城头作法,其道士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国破家亡,金军占领了汴京,史称“靖康之变”。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据说,两位皇帝被押送到金国后就像畜生一样关在院子里,任人围观。那些被抓去的大臣则被金国当成奴隶,任由金国武将使唤,但凡有一点反抗之心,将迎来一顿痛打。宋朝大臣个个都是文雅之人,又怎么承受得了金国如此野蛮对待,但受不了也得承受,他们个个生不如死。而那些被金国掳走的女人,很多史学家没有把她们所受的折磨写出来,并不是史学家不知道她们在金国的经历,而是因为她们的遭遇实在太屈辱,史学家们选择用一笔带过的方式,企图掩盖这些真相。当时,两位皇帝并不是同时被押送到金国,而是由两支队伍分别押送,然后在会宁府汇合。这两支队伍带着俘虏们到达会宁府时,金国人又把俘虏们带到完颜阿骨打的庙前举办了牵羊礼。所谓牵羊礼,也就是女真族特有的受降仪式,对于女真族而言,牵羊礼能让他们充分感到身为胜利者的喜悦,不过这种喜悦却是建立在受降者痛苦之上的。仪式要求,所有的降者都必须脱光上衣,再往身上套着羊皮,往脖子上套上绳子,任人牵着。女真族之所以用牵羊礼作为受降仪式,主要是因为羊在他们眼中是最为弱小的,他们手里牵着羊绳,意味着他们是这些人的主宰,他们想让受降者死,所有的受降者就得死。这种受降礼虽然没有对失败者们动刑,却让受降者觉得极为屈辱。袒露上身的要求,更是让女人们觉得羞愤不已,再者,此次出现在受降礼上的女人都是北宋贵族之女,她们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羞辱。面对这种屈辱的行为,宋钦宗的皇后觉得自己再也没了脸面,于是在礼成后便跳水自杀了。与此同时,还有其他宫女同样受不了屈辱,纷纷自杀而亡。然而同样是皇帝的女人,宋徽宗的皇后不肯自杀,而是屈辱地活着。她和其他公主及后妃虽然不想受这般侮辱,却没勇气选择自杀,全都在生死之间苦苦挣扎。宋徽宗看到自己儿媳自杀了,而自己的妻子受辱后却苟活于世,心里很不痛快,便对妻子各种谩骂,希望妻子也自杀。然而,不管他怎么谩骂,妻子郑皇后就是不肯自杀。在受降礼过后,宋朝有地位的后妃全都送到金太宗面前,由金太宗处置。其他没有名号的后妃和贵女们则交给金国的将士,任由他们处置。不管是两位皇帝的皇后,还是后宫其他妃子,又或者是大臣妻女,全都是宋朝女人,这些女人在金国多受辱一分,宋朝的颜面便成倍地往下掉。两位皇帝曾经高高在上,最终却沦为观赏物,被金国人当作动物一样参观。至于那些成为俘虏的女人就更加难熬了,身体遭受侮辱不说,还要承受金国人的言语摧残,全都生不如死。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妥妥的李后主转世再现,报应啊!然而,世界**后悔之药,等宋徽宗醒悟过来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而他的儿子宋高宗赵构,为了自己的帝位,最终也不想把他迎回中原,并因此冤杀了抗金名将岳飞。宋徽宗被囚禁九年后,金天会十三年(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宋徽宗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史载:北宋“靖康之变”过后,除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逃过一劫,其余凡赵光义这一枝血脉所繁衍的皇族子孙全部被金人掳走,照说,本来不幸中之万幸的康王赵构登极九五建立南宋王朝,完全可以世袭罔替延续赵光义一脉香火不绝,可人算不如天算,谁料这位南宋开国皇帝赵构虽然逃过一劫,却在逃跑过程中被金人吓出毛病,不能生育。于是,赵构只好从民间访求太祖赵匡胤的后人,最后总算选中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昚shèn做养子来延续国祚,即位后是为宋孝宗,这样一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也好,杯酒释兵权也罢,总算没白忙活,一百多年后朝政又回到他自己基因一脉,而赵构也算替自己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赵光义赎了烛光斧影弑兄篡位之罪。

  宿命崖山沉霸业-----南宋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分别是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应该说,南宋王朝之所以走下坡路,而最终导致崖山惨败,皇帝赵昺沉海,南宋随之灭国,都是从宋理宗赵昀这个昏君开始的。在中国传统历史上,对宋理宗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荒淫无度,懦弱无能”。宋理宗赵昀,绍兴府山阴县人,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在赵昀七岁那年,他父亲病逝,不得已他的生母全氏带着他及他的弟赵与芮返回娘家,三母子同在全氏在绍兴当保长的兄长家寄居,一直到赵昀十六岁,他都是个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屌丝一枚,直到一场意外的机缘到来,赵昀才改变了他挣扎在囧途的人生。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赵扩着手解决接班人问题。赵扩与后宫的诸多佳丽先後生育9个儿子,然而不幸的是,赵扩的九子都未成年就夭折了,于是,宋宁宗赵扩只好在家族中寻找和确定继承人,不料这一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竟然由南宋奸臣史弥远把握与操控。赵扩先是册立养子赵询为太子,但赵询早死,後立养子赵竑为太子,然而,赵竑对史弥远专权极其不满,于是当宋宁宗赵扩驾崩后,史弥远立马废黜太子赵竑,这才轮到早已沦为贫民的赵昀,于是在史弥远的操作拥戴下,赵昀侥幸登上皇帝大位。赵昀继位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当傀儡,对于朝廷政务军国大事从不过问,而只是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权臣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赵昀亲政之初立志中兴大业,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派兵联蒙灭金,同年出兵收复三京,但以失败告终,次年(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朝背约为由,全面侵宋,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爆发。岁暮晚年,赵昀早已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特别是,赵昀急于收复三京而遭遇惨败,说明他还没有完全掌控国家的权力,而对国内矛盾处理远未达到得心应手进退自如的地步。更糟糕的是,南宋由于与蒙古多年战争,使赵昀当初的雄心渐渐化为乌有,国家内外交困,四川残破、巨大的军费支出、国内土地兼并越发严重,国家财政摇摇欲坠。后来鄂州之战的胜利,给了南宋朝廷短暂的缓冲时间。就在这时,赵昀有病乱投医似的开始重用贾似道,用来修补南宋这条千疮百孔的破船。可以说,没有宋理宗,就没有贾似道。宋理宗对贾似道的赏识,主要是因为贾贵妃的关系。原来贾似道的伯父贾濡、父亲贾涉死后,他渐渐走上邪路,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来,他听说沂王府的嗣子赵昀即位当了皇帝,而他的堂姐贾玉华曾经伺候过赵昀,不知道是不是也进了宫?于是,贾似道变卖一切杂物,动身去了临安。贾似道进入京城临安,由于人地两生,只好整日游荡,出入**妓院,早将所带银两挥霍殆尽。有一天,一个赌友对贾似道说,最近皇帝册封的贾贵妃,听说老家在台州,皇帝已派刘八太尉前去询问亲族。这个贾贵妃是不是自己的堂姐贾玉华呢?何不去问问刘八太尉?贾似道听赌友如此说,猛想起伯父生前多次说过刘八太尉,便请赌友帮忙租一套衣衫,前去找刘八太尉打听消息。到了刘八太尉府上,贾似道报上名姓。刘八太尉听说故友之子求见,当即命人请进来。他一看贾似道的相貌,果然酷似乃父贾涉,便对贾似道拜道:“贾贵妃正是你的堂姐!”第二天,刘八太尉把贾似道来京的消息报与贾妃知道。贾妃很高兴,当天晚上就在宫中召见贾似道,姐弟俩久别重逢,喜极而泣。几天后宋理宗召见贾似道,立即封他为藉田令。他又命令刘八太尉拨出一所住宅,赏赐贾似道十名美女,大量金银。贾似道从此平步青云,成了国舅爷。湖畔新居,华堂美厦,奴仆成群,应有尽有。贾妃又送给他十几车金银宝玩,喜得贾似道禁不住疑心这究竟是不是在做梦?后来可想而知,有了外戚这层关系再加之贾似道远超于其他人的文治武功,终于得到宋理宗的赏识。理宗景定元年,赵禥被立为皇太子时,杨栋、叶梦鼎被任为太子詹事。这是一个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的官职,也是未来太子登基后宰相的主要候选人。叶梦鼎,是理宗时强力反对贾似道推行“公田法”的代表人物,度宗上台后曾被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杨栋,理学传人,曾试图利用彗星的出现来说明贾似道祸乱朝政,以打击其权势,失败后被逐出朝廷。公元1241年宋理宗下诏,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人重祀孔庙。而王安石、胡瑗、孔复、欧阳修、苏轼等人则被赶出孔庙,理学由此开始成为南宋的统治思想,也确立了其官学地位。因为对理学的鼎力支持,宋理宗被尊一个“理”的庙号。 宋理宗执政后期,蜕变成厌倦朝政、追逐声色的昏君,他先是听任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等乱政,后来又把朝政交给奸臣贾似道,而他自己则每日沉湎在诗酒之中,同时在地缘政治上听信谗言,铸成重大失误,他本以为联蒙古灭金朝,就能天下太平,殊不知刚送走金朝这个饿狼,又迎来了蒙古这样的猛虎。其后可想而知,南宋与蒙古因为领土问题发生战争,最终宋因为准备不足,又丢失掉大量土地,而蒙宋的全面战争也就此爆发,由此,南宋也就进入了灭国倒计时。其实,英明皇帝总有相似之处,而悲惨皇帝却各有各的不同。虽贵为天子,但其下场也各不相同。有的天子勤于朝政、日理万机,被称为千古一帝;有的皇帝昏庸无能,不仅亲手葬送了祖先辛苦打下的基业,自己也尸骨无存,比如南宋皇帝宋理宗就是其中一例。宋理宗去世生前,要求后代务必对自己入土为安要采取风光无限且豪华奢侈的大葬加厚葬。然而,宋理宗下葬的风光无限却被一个名叫杨琏真迦的僧人盯上了,不拍贼偷就怕贼惦,杨琏真迦擅长盗墓、精通定穴,虽然身为僧人但他六根不净、做尽恶事。公元1277年,杨琏真迦被忽必烈任命为掌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的江南释教都总统,这位凶恶之徒立即算计坐落在绍兴市攒宫山的宋理宗永穆陵。随后,杨琏真迦盗墓成功,把价值连城的陪葬品洗劫一空。而此刻,杨琏真迦并不满足,他又打开赵昀的棺材,发现赵昀尸体竟数年不腐、保存完好。于是,杨琏真迦心生一计,竟将宋理宗的体内水银排净晾干,随后割下其头颅,命人匠人制成精美的酒碗。但因果轮回、善恶有报。宋理宗的头骨在他手中把玩六年后,这位恶僧因政治原因被处以死刑,然而,这个饱受摧残的宋理宗的头骨被当作战利品,又落入元朝统治者手中而肆意把玩。从公元1291年到公元1367年,这块四处漂泊的宋理宗头骨在元朝人手中传递了近百年时间,实在令人唏嘘。谁知,赶跑了蒙元帝国的明朝朱元璋听闻这件事后,立即下令寻找到宋理宗头骨。后来,宋理宗的头骨终于被找到,朱元璋先将宋理宗的尸骨埋到南京,后又将其迁到原本的陵寝永穆陵,同样是统治者,元明两朝统治者的气度高下立判。公元1264年,宋理宗赵昀病逝, 赵禥即位登基,是为宋度宗。赵禥,是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赵孟启,又名赵孜,字长源。因宋理宗无子,赵禥被收为养子,先后被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继位,改年号为“咸淳”。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古帝国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权臣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这位赵禥[qí]其实是一位先天发育不良的低能儿,不过命运奇好,他是宋理宗赵昀与弟弟赵与芮哥俩的独根苗。他的父亲是赵与芮,母亲是赵与芮的小妾,地位低微,常被正房夫人欺凌。小妾怀上赵禥的时候,被正房发现逼着服用了打胎药,估计是药的质量有问题,竟然没打下来,生下了赵禥。可赵禥命虽保住了,身体和智力却受到伤害,天生体弱,手足发软,很晚才会走路,七岁才会说话,智力低于正常水平。但“千顷地一根苗”,不能生育的宋理宗非常重视他,选良师教导,收效却甚微。宋理宗不想皇位旁落,仍然将他立为了太子,赵禥最终继承了皇位,但他实在一个荒淫无耻的货色。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所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馀人。”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赵禥做皇太子就以好色出名,当了皇帝后更甚。根据宫中旧例,如果宫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觉,次日早晨要到合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主管的太监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赵禥刚当皇帝时,有一天到合门前谢恩的宫妃有30余名。此等战斗力真是非常人所能比,恐怕只有宋度宗这样的弱智人士才能干出来。宋度宗即位后,连批阅公文也交给四个最得宠的女人执掌,号称春夏秋冬四夫人。他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将朝政统统委托给他。贾似道见度宗比理宗还要昏庸,就更专横跋扈,目无天子,稍不如意,就以辞官相要挟,宋度宗唯恐他不辞而别,总是卑躬屈膝地跪拜,流着眼泪挽留他。特授贾似道平章军国重事,许他三日一朝。后来放宽到十日一朝,而且每次退朝,宋度宗总要离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宋度宗不仅精神上倚靠贾似道,经济上也是为贾似道大来绿灯,甚至不惜倾尽国库钱财在西湖葛岭为贾似道建筑精美豪宅,致使贾似道大肆**,南宋朝政愈加昏暗。如果说,宋理宗留给他这个侄小子皇帝是个还没烂透的南宋,那么江山社稷到了宋度宗手里,便开始以坠崖式之速度坠落下滑。而此刻,朝廷的公田法已推行十多年,确实增加了朝廷收入,但损失的却是朝廷的信用和民心。然而,公田法被停止后,以赵与芮为代表的皇族势力急剧膨胀,外戚势力重新抬头,所有被贾似道反对的豪族与士大土重新联合起来,鲸吞着这个国家的血肉。咸淳三年,临安的米价就达到了每斗二贯六百文,这个**是北宋开封沦陷时的两倍。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南宋战略重镇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吕文焕孤军奋战,坚守了五年,由于没有援兵,没有补给,以至于失去最后的希望,投降元朝。随后,吕文焕被蒙古任命为襄汉大都督,作为侵宋急先锋进攻南宋。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蒙元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咸淳十年(公元1274 年)宋度宗赵禥驾崩于后宫。宋度宗并不是操持国家大事劳碌而死,史籍中唯一归纳他的死便是“酒色过多”四个字,从这几个字就可看出,宋度宗是怎样一个腐败皇帝。宋度宗赵禥去世后,大臣们主张赵昰[shì]即位,但贾似道却让赵隰[xí]即位,是为宋恭帝。回顾历史,在历代帝王中,经历最奇特的莫过于南宋的宋恭帝赵隰。他生逢乱世,四岁时在临安(今杭州市)登上皇帝的龙位,其时,南宋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由于宋恭帝年幼,因此由其祖母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中。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朝丞相伯颜的二十万蒙古大军入汉水过长江直指南宋都城临安。这时,南宋丞相贾似道(奸臣)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勉强出征。贾似道抽调各路精兵13万,装载着无数金帛、器甲和给养,甚至带着妻妾,离开京城,阵势绵延百余里。到达前线之后,贾似道率后军驻扎于鲁港,命大将孙虎臣统领前军屯驻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夏贵率战舰3500百艘横列江上。贾似道深知蒙古军队的勇猛,不敢与之正面交战,于是希望通过称臣纳币求得和平。但此时,元军的目标在于灭亡南宋,求和的请求被断然拒绝。于是两军交战,伯颜连续突破孙虎臣、夏贵两道防线,直抵鲁港,宋军大败,死者无数,江水为之变赤,贾似道仓惶逃到扬州,如丧家之犬。战场惨败的贾似道立即成了众矢之的,朝野上下出现处死贾似道的强烈呼声。太皇太后谢氏却认为贾似道勤劳三朝,不能因为一朝之罪,失了对待大臣的礼数,仅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循州安置,并抄没其家产。贾似道被贬后,所到之处无人接纳,此时,会稽县尉郑虎臣郑的父亲曾经被贾似道陷害流放,于是主动要求监押贾似道上路。贾似道的身边还带着几十个侍妾,郑虎臣到了之后,将其全部赶走,把贾似道的轿子盖撤去,将其暴露在烈日下,并让轿夫沿途戏谑贾似道。押解队伍行至漳州木绵庵,郑虎臣说:“你死在这吧!”贾似道说:“太皇太后已经饶我不死了。”郑虎臣说:“我替天下人杀你,即使我死了也不遗憾!”于是把贾似道斩首在木绵庵中,后来,郑虎臣也因此被处死。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年底,蒙古伯颜的20万大军逼近常州。常州地处交通要道,是扼守首都临安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州通判陈炤、知州姚訔等奋勇抵抗。最后,常州在元军铁蹄下顽强曾经抵抗2个月,民兵、僧人、道士、书生一起击溃击杀了无数攻城的元朝军队。守城军民依靠着400年未曾修缮的城墙,吸引了元朝军队绝对主力,伯颜称其为“纸城铁人”,最终他们援绝粮尽,近三万将帅士兵、通判陈炤、知州姚訔及平民百姓,有的巷战而死,有的**而亡,城破之时,竟无一人投降。(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蒙古军第一次进攻常州时,常州人民诈降,放蒙古人进城,旋即来了个关门打狗把这些蒙古人全杀了。蒙古军第二次进攻,常州军民英勇抵抗,城陷后依然拼死巷战,青壮男人几乎全部战死,老弱妇孺遭到屠杀,全城数万人幸存者仅几名工匠(蒙古人认为留着有用)。需要指出的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极力美化蒙古统治者,把描写成世界上最英明仁慈的君主,而称常州为最邪恶、残忍、狡诈的城市,把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常州人民污蔑为暴徒。)而战争中最怕的就是摧垮人的意志,常州大屠杀果然产生了蒙古入侵者所希望的震慑作用,随后,当元军逼近平江时,平江守将未经接战便献城投降。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铁骑,临安府内人心惶惶,大批人试图逃离都城,尤其是朝廷大小官员,为保身家性命,带头逃跑。德二年正月短暂的休战后,仅有6名官 员出现在朝堂上。官员的逃跑瓦解了军心民心,使南宋王朝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皇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徒唤奈何。此时,南宋朝廷如果能够振作起来,任用贤臣,局势或许还可以扭转。但恰恰此时,朝廷却犯下另一个严重错误,即任命陈宜中为相。正是这个陈宜中,使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走向了其生命的尽头。陈宜中是一个外强中干、夸夸其谈之徒,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谴责任何妥协退让的主张和行为,实际上却懦弱怕战,根本没有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勇气和才能。德祐元年年底,局势在他主持之下,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除了彻底投降以外,已没有其他回旋余地。文天祥、张世杰提出迁都到东南部地区,以图东山再起,但关键时刻,胆小如鼠的陈宜中否决了这项提议,而是一意求和。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十八日,谢太皇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哀乞伯颜念上天好生之德,对南宋皇室从宽处理。元朝要求与宰相面对面会谈,陈宜中被这种要求吓破了胆,便再一次抛弃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于当天夜里逃之夭夭。主持大局的陈宜中逃走后,蒙古铁骑兵临城下,南宋败局已定。谢太皇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蒙古军营谈判。文天祥正气凛然,被伯颜扣留,谢太皇太后又派贾余庆出使。二月初五,蒙古军队在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帝赵隰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下达诏书,要伯颜送宋朝君臣速往元京师大都朝见。多情自古伤离别。俘虏赵隰只好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漫漫路程。谢太皇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逼迫下启程北上。宋恭帝赵隰以及皇族的其他人员被掳到大都后,忽必烈召见了赵隰并封其为瀛国公。全皇后、谢太皇太后也都被封了爵位,基本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安置。南宋不同于金国,蒙古人对南宋并没有直接的仇恨,金国被蒙古灭掉后,完颜皇家宗室被全部杀尽,一个也没留。但南宋赵氏、皇亲投降了元朝后,都保全了性命。在元大都,赵隰过着衣食无忧却寄人篱下的囚徒生活。后来,忽必烈妻子弘吉剌·察必皇见到了赵隰,有些于心不忍而表情肃然。忽必烈说:“宋朝已经消亡,从此就不用再打仗了,大家都很高兴,你为什么不高兴呢?”皇后说:“自古没有永远存在的国家,如果我们的子孙将来也落到他这个地步,就值得庆幸吗!”宋朝太后在北方不服水土,忽必烈的皇后就再三请求让宋太后回到南方,忽必烈说:“这件事你考虑得不远,她回去了如果传出反叛之类的流言,那她的家族就完了,这不是对她好的做法。如果想对她好,随时体恤就行了。”皇后从此对宋太后照顾得很好。文天祥在谈判中被扣留后,偷偷逃回江南,并再次举兵反元,一时江南以至中原各地群起呼应。元军派遣40万大军进剿。两年后,文天祥在广东被元将张弘范俘虏。鉴于文天祥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忽必烈想招降他以安定人心。先后派张弘范、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招降都不成,只好把赵隰叫去劝降文天祥。身陷囹圄的文天祥看到幼小的“先皇” 赵隰来到,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涕,跪倒在地,只说了四个字,“圣驾请回”。赵隰一看这情形,呆在那里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连狱卒都为文天祥垂泪,招降之事只能不了了之。后来元朝丞相孛罗、忽必烈本人都无法劝降文天祥,最后,文天祥后被押解到柴市刑场引颈就义,豪气中天,时年47岁。文天祥死后,忽必烈曾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春去秋来,光阴荏苒。蒙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已经12岁的赵隰在北京被幽禁6年后,又被遣送到上都开平。在开平又幽禁6年后,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忽必烈赏赐他“钞百锭”,命令他出家,到遥远的吐番去学习佛法,其母全皇后也被令出家为尼。吐番即西藏。赵隰正式在西藏喇嘛庙里出家,得法号“合尊”,此后潜心学习藏文。由于天赋聪颖,赵隰很快就在藏佛界崭露头角,在佛学方面造诣颇深,并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佛学大师,他还成为了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翻译了《百法明门论》与《因明入正理论》,且在译书的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佛学宗师。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赵赵隰写了一首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的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他想起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了两百年前在那里栽种梅花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林和靖曾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而诗的下联“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十字,似乎想说明他是元人黄金台下的客人,非是什么俘虏,不打算回临安去了,而“应是不归来”的应是二字,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感情,二十个字平淡中隐含着无限的悲戚,读来令人百感交集。可悲的是,正因为此诗触犯了文字狱,元朝皇帝发现后大怒,遂下令于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四月赐死赵隰,时年53岁。从18岁到了西藏,至53岁身亡,算下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 有踏入魂牵梦绕的故园江南!关于宋恭帝赵隰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诚然,宋恭帝赵隰死了,但南宋的香火并未断绝,自打德祐二年正月十七(公元1276年2月3日),元军兵临临安(今杭州市)城下,5岁的宋恭帝与太皇太后(谢道清)献城投降的前夜,由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护送益王赵昰、广王赵昺悄悄潜出城外并立即逃往婺州(今金华市),后又至浙江温州,为赵宋王朝保留了一丝血脉。此后,张世杰、陆秀夫也陆续率残部到温州江心寺会合。谢太后曾号召天下兵马赴临安勤王,响应者寥寥,唯有张世杰慷慨赴会,举朝震惊。张世杰是南宋末年主战派的代表人物,都统卞彪降元后充当说客,企图说服其投降蒙元,不想张世杰大怒,令人将他舌头割下,拖至巾子山磔杀。而后,在文天祥、陆秀夫的拥戴下,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以图再度中兴。这个赵昰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赵㬎、宋末帝赵昺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几天后,赵昰一行从江心寺辗转来到福州,于德祐二年五月一日(公元1276年6月14日)称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加封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此时,神州天下还有几分在宋人手里,福建的福州、浙江的温州、台州、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广东的广州、南雄州,长江以北的扬州、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尚在坚守,四川虽大部已落入元军之手,但钓鱼城、凌霄城等山城依旧坚持抗元。宋朝约有军队二十万上下,如果指挥得当,胜负也未可知,但宋朝君臣寄希望于元军能像当年追赶宋高宗的金兵一样,因不堪忍受南方湿热的天气退兵,给宋朝一个喘息甚至中兴的机会,因而步步退让,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元人。宋端宗下诏令扬州守将李庭芝、姜才来福州勤王,李庭芝令淮东制置副使朱焕守城,自己与姜才率领七千宋军南下,谁知前脚刚刚出城,朱焕后脚便开城投降。李庭芝被围泰州,元军将扬州城中宋军的妻子、儿女驱赶到泰州城下,一时间,城下哀号之声不绝于耳。见此情形,宋军无心再战,丢下兵器投降。姜才身染重病卧床,与李庭芝一起被送到扬州杀害。扬州沦陷后,真州、通州相继失守,宋朝失去了长江以北的最后据点,图谋北上再无指望,令李庭芝弃守门户,无疑是一着错棋。在元军压迫下,流亡宋朝一步步往南逃亡,福州、泉州、潮州、惠州……由于害怕城池失守,宋朝君臣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士兵远离故土,渐生异心;家眷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12月,宋端宗逃至秀山,听说广州失守,慌乱之中退到井澳(今中山市南海中)。当时海上忽起飓风,宋朝船队被吹得七零八落,宋端宗落水,因此染病。超过四成的宋朝士兵在这次飓风中丧命。虽然飓风已过,元将刘深又率兵来攻,张世杰迎战不敌,一直逃到七星洋,此役宋军损失船只两百多艘,连宋端宗的舅舅都被俘成虏了阶下囚。然而,元军追兵苦苦相逼,宋端宗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许是屡受颠簸,加之惊吓过度,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九岁的宋端宗在碙洲今江门新会的荒岛上病死。宋端宗一死,群龙无首,眼看要散伙。陆秀夫鼓励大家立七岁的赵昺为帝。这时候,陆地上以没有安全的地方。张世杰带领小朝廷到新会县八十里的海中,有一座崖山。大家暂时在崖山安居。而就在如此危急之中,张世杰带领下的小朝廷还有官,民,兵二十多万,大部分都住在船上。然而,忽必烈穷追不舍,旋即指派张弘范率水军和骑兵全力进剿,文天祥听说赵昺即位,便要面见小皇帝,没有被允许。张弘范派军追击文天祥,由于兵少,文天祥和部将在吃饭的时候,被元军抓住,后在北京被杀。而此刻,在张弘范的带领下入海追击南宋小朝廷的元军只有几万人,且不习水战,南宋小朝廷二十几万,应该有赢的把握。要命的是,张世杰指挥失误,放弃对入海口的控制权。造成宋军没有淡水吃,更要命的是,张世杰又把战船连在一起,这个傻货竟然不知当年曹操就是把传连在一起才倒的霉,由于宋军丧失机动性,而蒙元的军队不停的得到增援,人数越来越多,直接导致宋蒙在崖山一绝雄雌,海上大战持续二十多天,双方投入兵力五十余万,动用战船二千余艘,最终以宋军全军覆没而收场。大臣陆秀夫逼迫自己妻儿跳海自杀,随后抱着九岁宋帝赵昺投入大海。宋室的文武大臣几万兵马加之宫女太监也都跟着投海自尽,场面十分惨烈。张世杰带领少数人突围后,得知宋帝赵昺已死,由此万念俱灰,凿船沉海自杀。崖山大战几天后,漂浮在海面上的尸体竟有十几万人之多。南宋自宋高宗赵构登基开始,共传九位皇帝,统治一百五十二年。如果再加上北宋统治的一百六十七年,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至此灭亡。

  天机襄郡葬威名-----靖康之难中,赵宋皇室成员被掳北上,康王赵构因外出凑兵勤王成了漏网之鱼。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赵构从济州南下,在南京应天府营筑“中兴坛”,于五月初一正式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可以说,在后来南宋与蒙古的诸多战争中,襄阳之战是最为关键的一战,其惨烈程度就是现代战争的列宁格勒围困、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都难以望其项背,据说战役结束后60年,襄樊城的人口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后来的襄樊人其实都是湖广两省的移民,战前的襄樊人根本没有幸存下来的。从公元1235年开始宋蒙之间的军事同盟破裂之后在襄阳开战以来,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前后历时长达38年。在这段时间内,共中间经历了襄阳城的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蒙古南宋各自的内乱甚至内战、双方尔虞我诈的谈判、打打停停的消耗各种事端是层出不穷。南宋与蒙元双方为争夺这个水路交通要塞,几乎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骑兵和水军,动用了当时能找到的一切先进武器,双方死伤人数超过40万人。从地理上看,襄阳有襄阳城和樊城两座城池,两座城隔江相望,中间有浮桥相通,形成一套坚固的防御体系。从襄阳向南可直达荆州,进而掌控汉江平原,向西可守住出川要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历史上决定南宋王朝命运的襄阳之战,时间上应该从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算起。客观的说,蒙古军针对襄、樊设防情况一清二楚,也知道强攻很难取胜,于是就采取四面筑堡、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等一系列战法。蒙军首先筑堡于鹿门山(今襄阳东南)、白河口(今襄阳东北),切断宋军南北联系,对襄、樊形成包围。然而,尽管蒙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襄阳,各地的蒙军也源源不断地开往襄阳,在短短一年之内围困襄阳的蒙军就增至10万。但是,宋军凭借襄阳夹汉水,地险城固的有利地形,特别是守备措施充分,物资储备丰富,使得蒙军虽然急切但也很难拿下襄阳。不过此刻蒙军在襄阳地区已经站稳脚跟,则对于前来援助襄阳的宋军进行痛击,使得宋军几次增援都宣告失败,这就是有名的“围点打援”之战术。第二年,忽必烈又派史天泽和驸马忽刺也来攻打襄樊。史天泽到后,又加强了包围,并对襄樊城发动了猛攻,但是没有打下来。一到雨季,汉水涨水,襄樊周围到处都是水,蒙古不得不停止进攻。公元1271年,忽必烈又派四川的军队来进攻襄樊。这时,两城已经被围了5年,城里的盐、布、粮食等都用完了。南宋派范文虎去救援,可是他贪生怕死,根本就不敢去。公元1272年,驻扎里郢州现在的湖北省钟祥县的南宋名将李庭芝,他听说有条清水河,直通汉水,可到达襄阳,便命令修造了100艘小船,装满粮食、盐等东西,派士兵将领张顺、张贵去支援襄阳,张顺的绰号叫“竹园张”,张贵的绰号叫“矮张”他们俩都很有本事,他们马上答应了这件事。一天夜晚,张顺、张贵带着100艘小船,向襄阳冲去。蒙军一点准备也没有,又是晚上,他们不知道宋军来了多少人,就不敢和宋军交锋。张顺、张贵他们沿途斩断了许多铁链,拔掉了许多木桩,从蒙军包围中冲了过去。第二天早上到达襄阳时,却没看见张顺。过了几天,人们看见张顺的尸体浮在江中,身上中了六箭和四处刀伤,手里还握着弓箭,仿佛还要射杀敌人呢。张贵等人的支援,大大增强了襄樊士兵的士气,张贵建议联络郢州宋兵来夹击蒙军,于是派了两个士兵,潜水将蜡书送了过去。范文虎答应派5000人来夹攻蒙军,并约了时间,于是在一个夜晚,张贵带着大军从城里杀出,向蒙军猛攻,可是范文虎不敢打仗,带着兵跑了回来,于是蒙军就专门进攻张贵,后来张贵负伤被蒙军俘虏,终被蒙将阿术杀害。忽必烈见襄樊屡攻不下,于是向将领们问计。这时,有一个名叫阿里海牙的将领对忽必烈说:“襄阳和樊城就像牛的两只角一样,它们互相支援,所以老也攻不下来。不如先攻樊城,攻下之后再进攻襄阳,一个一个地消灭。”忽必烈一听很有道理,非常高兴,就马上命令阿术先攻打樊城。阿术集中大军猛攻樊城。这时,蒙军又运来了威力很大的回回炮,他们用回回炮轰塌了城墙,然后争先恐后地往前冲,可是宋军的箭和飞石,像雨点一般地飞了下来,蒙军被压得抬不起头。然而,樊城守军为什么如此厉害?原来襄阳的守军通过浮桥,不断地过来支援。因此,蒙军在攻打樊城,还是跟同时进攻两个城一样。阿术也看出奥秘所在,即想打胜仗必须截断浮桥。于是,命令士兵主攻浮桥并将其烧断。如此一来,樊城就得不到支援,最后城被攻破,主将范天顺自杀,副将牛富带人继续抵抗,后也投火自杀。樊城被攻占之后,襄阳就成为了一座孤城,吕文焕急忙向朝廷告急。朝中大臣们就想叫高达去支援。可是,吕文焕和高达有仇,贾似道不同意。吕文焕听说要派高达来,不要支援,在城里等死了。这时阿术指派刘整前来劝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本已筋疲力尽又考虑再三,最后顺势投降。公元1273年2月,吕文焕打开城门,投降蒙军,忽必烈下诏立马任命其为襄汉大都督。不言而喻,襄阳、樊城被蒙军夺取后,南宋的大门就被打开了。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令左丞相颜为统帅,率领20万大军,沿汉水进入长江,水陆并进,沿长江东下,一直扑向南宋京城临安。公元1276年,蒙军进入临安,公元1279年,南宋军队在崖山之战消耗殆尽,导致南宋灭亡,蒙元王朝从此统一中国。

  2022-17农历十二月初五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