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推荐

原则

  • 编辑: 漫水桥
  • 发表于: 2017-02-18 00:19
  • 字数:1404
  • 人气:1409
  • 评论:2
  • 收藏:0
  • 点赞:1
  • 分享:

绝不让白天的光辉在诗歌中消失

或减弱。诗歌中的黑暗

是黎明前的黑暗,是黑暗的一刹那。

它严密,窒息人,接着就是黎明。


读者要将黑暗的印象长久地

保留下去,不是诗歌的过错。

读者太容易感动,联想到他们的生活。

至于老年人的热情,并不是看见了光明。


他们看见死亡,死亡带来恐惧。

这种求生的激情使人博爱,

使人抓住友谊、旧事物、一切。

一切都挽救不了他,岁月不听使唤。


他仇恨!他杀气腾腾!这样的老年读者

诗歌无力带去光明。比起神

诗歌要冷僻,它智慧的脸庞看上去苍白

无色,和乡村里石砌的电站一样简朴。


更多的老人心里安静,

回想经历过的风暴,他们深深地骄傲。

孩子像树苗一样成长,在森林里

毫不逊色,他知道,他可以死去了。


另一些老人,埃兹拉·庞德那样的智者

心里面只剩下光明。杜甫、但丁

都是这样,后者拥有太阳的辉煌。

他们的一生是诗歌的泉源,我们取之不尽。


对于壮年,特别是青少年,

诗歌无疑要带去飓风的打击。

这是残酷的事情,可能否定一条道路

一个人的前半生,甚至一个人的光荣。

 

诗歌偏爱青春,它是青年人贡献的主题。

诗歌热爱革命性的主题。

籍此,诗歌发生了几十次蜕变,

变得活跃了,也变成了另外的东西。


这意味着诗歌在斗争中散失了光明。

诗歌以外的,就是黑暗的。

黑暗的东西不能进入诗歌,

比如人的糟粕,动物和品德的糟粕。


一架机器,一块瓦砾,一座荒山,

它们不是黑暗的,诗歌成为了它们

就是黑暗的。诗歌喷射的光

要照彻它们,使它们成为早晨的风景。


诗歌的光明至今没有黯淡过。

给委屈者勇气,给正义者子弹,

给牺牲在真理怀抱里的人永久的安魂曲。

这样的诗歌广为传颂,因为适合人们的境遇。


不能轻视这些诗歌,这些诗歌后面

是更高贵的人,怀有一个悲悯的心灵。

他把全人类的伤口集中到自己身上,

他是勇敢者。当然,他必须研究音韵。


诗歌中的一切原料,元素,火,

技术和历险,都是为一种诗歌准备的,

它叙述积累的苦难、死亡和时间。

它叙述一位英雄,穿越了可怕的空间。


他是思想上的君主,所有宝石

都是他闪亮的骨架。经过血拼,

经过酷刑,经过深思的全部毒具,

他就剩下这副骨架,闪耀在贯通的穹窿中。


全部天空都是他的形体,

通过雷电、雨雪、灾变、才能理解他的诗意。

这种史诗的光明,和大海的咆哮一样

是绝对的,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它已是全部。

严格拒绝了自我的诗歌,总是在

接近绝对。那里的寒冷和光

是必然,歌唱和抑止都出于必然。


在必然中,石头透明,

石头在飞翔,石头像小鸟一样歌唱。

无疑石头还是它自己是重量,

是牢固的不可知但诗使它有了魔法和解释。


这是原则的力量,是白昼的光芒

改变了事物的形状。事物性质中的恶

也到了方向中。阅读的速度

就是黎明降临的速度,倾斜、热烈。

 

1989年

作者:肖开愚 选自张清华主编《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第148页,现代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

肖开愚,当代著名诗人,1960年生于四川中江县和平乡。北京·上苑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为河南大学教授.

1979年从四川省绵羊地区中医学校毕业后在家乡行医。1987年到成都《科学文艺》杂志社做科幻小说编辑。1992年到上海,1997年到德国,居柏林,受德国文化基金会等基金会的支持专事写诗,其间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兼课。2005年回国,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客座教授。

1986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动物园的狂喜》《学习之甜》等,作品被译为德、英、法、意等语言出版。 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1500多行的长诗《向杜甫致敬》。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