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蒋方舟出版首本小说集:放大了自己的弱点去写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8-18 21:40
  • 字数:1558
  • 人气:1343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今年(2015年)7月,蒋方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她将其视为一个学徒的习作,以此为将来的长篇小说写作做准备。这部小说集包含9篇小说,但又并非纯粹的小说集,而是前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立刻在下一个故事里成为主角,环环相扣,移步换景,9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和生活网络是盘根错节的。9个故事包含了多种情感关系,故事中的人物都在逃离自己的生活,但均告失败。在最后一个故事里,读者才恍然发现:原来故事的结局已经在开头表明。这些人物故事大多都超出了蒋方舟的年龄经验,但她却从这种写作的挑战中获得了快乐和进步。8月13日,蒋方舟做客南国书香节,进行新书签售活动,并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谈小说集

  放大了自己的弱点去写

  南方日报:这是你的第一部小说集,它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蒋方舟:写作持续了一年半快两年的样子,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修改,包括把几个故事重写。我很早就开始有创作小说的想法,但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操作长篇,所以就打算从短篇集开始写起,我把它作为长篇的习作。

  南方日报:为什么会修改?有些作家是一气呵成的。

  蒋方舟:因为我发现有几个人物我是不爱他们的,在写作中对他们的角色状态进行评判。后来,我花很大的力气修改,就是要努力地去爱他们,在写作中把他们变成自己。我始终觉得,你首先要对自己诚实,才能把笔下的人物写得生动。

  比如说里面的所有人其实都带着我自己比较痛恨的部分,例如他们的软弱、自卑、逃避等,比如他们对亲情的抗拒和家人之间的相互折磨,都是我把自己性格的弱点放大了去写的。所以我觉得写作没有更多的技巧,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写作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

  南方日报:据说你喜欢“狠”的写法,写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很压抑?

  蒋方舟:我自己觉得失败的人会更有力量,大家往往愿意看到成功的人生,但我反而认为失败的人生更值得被看。他们曾经的挫败与勇气、懦弱与承受,都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每走错一点,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看成功的人生,永远只看到别人;看失败的人生,非常容易看到自己。所以我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就更喜欢看这种更为落魄、失意、曲折的人生。

  写的时候反而还挺开心的。这种开心纯粹是职业的,一方面你觉得对一种情感有一种精准的把握,另一方面在于终于能在写作中面对自己了。

  谈“80后”

  学会把人生看长远

  南方日报:有人认为“80后”的身份特征消失了,没有以前那么鲜明。你对“80后”怎么看?

  蒋方舟:在“80后”生活的年代里,你想去做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开始实际上是遭到了批判和呵斥的,直到后来才慢慢好转,但是“80后”就迅速地变成了中年人,所以我觉得这是他们比较不幸的地方。相比起来,“90后”就更能参与到时代的命题里边。

  如果我把自己看做一个“80后”写作者,就会很焦虑,因为这一篇马上就要翻过去了。但是我把写作看做一个很长的路,我的坐标不在“80后”“90后”作者身上,把坐标放在一个更长远的地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你的价值观和你热爱的东西足够强大的话,实在不用担心这件事。

  南方日报:作家阎连科说“80后”是懦弱的一代,你觉得呢?

  蒋方舟:如果做一个区分,一个是所谓的少年状态,往往是躁动的;另外一种状态是现实的、成年的状态。我不觉得从一个阶段会立刻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我相信会有一个中和状态。你可能依然对现在生活有些不满,但你依然有担当,提出更好的方式并为之践行,哪怕在一个很小的领域做出一点点改变,我相信会有这样的中间地带。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成长就是不够纯粹,直接进入到只顾自己利益的状态,他们没有找到中间地带。当然,我发现周围很多人都陷入这样一种模式中。到一个时间节点后,就陷入惰性、麻木或真空的状态,可我觉得哪怕在这样一个状态里,也可以做一些正确的、不那么庸俗的事。(记者 陈龙 实习生 郭媚媛 古嘉莹)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