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回到冰心那儿去

  • 编辑: 如水凡心
  • 发表于: 2015-04-18 11:52
  • 字数:1407
  • 人气:1199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但凡逛过福州三坊七巷的人,十有八九会到冰心故居走一走。因为到了这里,人们才能更好地体会何为“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被誉为“国之瑰宝”,仅凭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其对国人的影响力是何等深远。然而,与其成就相比,我们对冰心的研究还显得很不相称。

  本月中旬,冰心文学馆举行客座研究员座谈会,与会的40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一起交流冰心研究课题,规划冰心研究方向,对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拓展冰心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闽籍文化巨匠冰心,不是一个新话题,却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始,冰心研究就已经展开,茅盾、阿英、丁玲、沈从文、郁达夫等文人对冰心及其作品进行评论,对后来的冰心研究影响深远。

  1980年以后,冰心研究蓬勃发展,冰心作品欣赏、传记、研究资料、学术专著等大量出版。

  1992年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

  1999年,冰心文学馆建成开馆,使得冰心的传播、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但是,在冰心研究中仍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与会者清醒地认识到,各方面的研究发展并不平衡,许多领域的研究需要下大力气整理。

  冰心的最大价值

  冰心研究如何才能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冰心文学馆原馆长王炳根这些年的探索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王炳根努力打破束缚,把冰心研究分为文本研究和非文本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倡导和实践非文本研究,更加注重对“事实”的挖掘与充实,对文献的考证与认定。

  从创立冰心研究会,到亲历冰心文学馆建设,王炳根把每一个活动都列入解读与研究冰心的系统之中,他从叙述关系、记录现场、陈述活动等方面搜集与提炼史料,试图走一条与学院派研究不同的道路。

  在王炳根看来,冰心研究不仅要有新的观点,更要有新史料的发掘。他举例说,冰心的读者写给冰心的信件有几麻袋,以这个作为线索进行发掘,必将有新发现。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林丹娅提出返回历史现场,重新发现。“在冰心那里,有来自《圣经》和泰戈尔的传统,与五四时期其他的传统是不同的,冰心对儿童的重视、对现代汉语传播方面的贡献,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返历史现场去挖掘。”

  “冰心及其作品有超乎文学之外的意义,比如,语言学的意义、伦理学的意义、文化的意义、社会的意义。但是,这些意义有很多被忽略、被遮蔽、被忘记了,需要我们重新发现。”林丹娅说。

  在冰心的女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吴青看来,冰心文学精神的核心是中西文化价值观的结合体。在吴青的记忆中,母亲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冰心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她的人品,而她的文学精神也具有普世价值。”

  从本土走向国际化

  作为闽籍文化巨匠,冰心的影响力还不够深远。如何使冰心的作品走进更多的读者,如何打响冰心文化品牌?


  与会者认为,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冰心研究,应该引导冰心文学研究向冰心文学精神和冰心文学现象拓展,把冰心研究进一步系统化、多元化、现代化,最终从本土研究走向国际化,让世界人民共享冰心文学作品的精神财富。

  冰心文学馆首任馆长林德冠建议,冰心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成果,要借助新媒体技术把这些资料和成果数字化,建立冰心研究资料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技术让研究者共享。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院长袁勇麟则提出把冰心文学馆办成一个流动的博物馆。“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运用流动的小卡车,展示冰心的经典作品,走进中学、小学。” 袁勇麟建议,冰心要走出去,其祖籍地长乐也要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去办冰心的展览,把冰心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