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家乡的早晨

  • 作者: 柏山老农
  • 发表于: 2015-04-14 11:40
  • 字数:2014
  • 人气:1318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夏日的清晨,漫步在家乡的马路上,一阵阵清凉的风从身边轻轻的飘过,凉爽宜人。马路两边高大的绿化树随风摇曳,沙沙作响,休息了一夜的小鸟叽叽喳喳,在枝丛中飞来飞去,忙个不停。渐渐的,一缕阳光透出薄云,洒向大地,马路边小草上的露珠闪闪发光,晶莹剔透,转眼间便化作一团轻雾,消失于“青苹之末”。


  驻足远眺,东边的山顶,初升的太阳被渐渐褪色的朝霞包装得像一团火球,将大地染成一片淡红。近处,绿树丛中缓缓升起的炊烟渐渐的与晨雾相融,使初升太阳的柔弱光芒更加苍白乏力。马路边,一簇簇金黄色的枇杷、红杏,显得更加成熟,一树树即将成熟的仙桃,白中透红,个个媚眼笑脸,令人馋涎欲滴。正在灌浆期的小麦,粗大的麦穗随风摆动,在阳光下散发出阵阵成熟的清香。绿竹迎风,柳叶滴翠,偶尔几声鸡鸣,几声犬吠,将已被陶醉的思绪带回到现实。


  没有看见到打早做事的乡亲,更听不到往昔那些田间劳动时的吆喝声,与前几年相比,乡间的早晨静谧了许多。


  良久,远处飘飞的薄雾渐渐消散,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山峰渐渐笼罩在晨辉之中,一片灰雾蒙蒙,像人们本就不算清晰的记忆变得更加模糊一样。相反,在此瞬间的变化中,我的记忆却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我生于斯,长于斯,是这里的玉米、红苕、洋芋把我养大成人,“美不美,家乡水”,家乡于我的养育之恩,永远都不会忘记。


  回忆儿时的家乡,正值全国解放,土地改革之后,父老乡亲们分得了土地,那时的农村人,翻身作主人的激情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报恩心态,使古老落后的山寨充满了巨大的活力和生机,到处热气腾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时,一大清早,人们便牵牛负犁,开始劳作了。吆喝声,叱牛声,鸡鸣犬吠,欢歌笑语,不绝于耳。犹如一首天然的“清晨交响曲”,至今犹在耳边回响。


  初夏的季节,正是抢种抢收的“双枪”季节。一边要整田插秧,一边要收割油菜籽和小麦。到处犁耙水响,成片的水田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倒映水中,高大的油菜秆,粗壮的麦穗,给人以丰收的喜悦和更加灿烂的希望。


  古老的银杏、厚朴,陈旧的居舍,不少破烂不堪的茅草屋,家乡虽然古老,虽然落后,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却是如诗如画,生气蓬勃,到处都能流淌着催人奋进的感觉。


  我在家乡读完初小就离开了,对于家乡,儿时的记忆似乎很模糊很遥远。即使在家的几年,也没有我们品评山水的时间,那时候,天刚亮就要起床,到山上放牛、割草,滚得一身露水一身泥才回家吃早饭,然后匆匆上学,经常迟到了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初小毕业以后,便到几十里以外的集镇读高小,从此再也很少有对家乡清晨的感受。虽然现在已经年逾花甲,但儿时的家乡总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留在心间,给自己以幸福和温馨。


  五十多年过去了,家乡和全国一样,经历了互助组,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集体年代,走过了大跃进,大办钢铁,文化大革命的火红岁月。


  特别是1958年,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极左思想指导下,家乡和全国一样,一夜之间便实现了人民公社,各行各业“大跃进”,全民“大办钢铁”,以“一平二调”为特征的人民公社仿照军队建制,以连、排为基本单位,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到处是公共食堂,从学校回家,沿途吃饭不要钱。到处是“东风劲吹,红旗劲飘”,“大兵团作战”的动人场面,到处意气风发,“捷报”频传,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第二年,便进入了共和国历史上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极端困难时期。人们吃树皮,吃草根,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难岁月,三年的初中生活就是在困难中挣扎出来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家乡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经历了农村经济体制和耕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经受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阵痛之后,农村出现了仅次于土地改革后的热烈景象。人心向农,劳力归田,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连年丰收,农村走上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重重梯田,栋栋楼房,弯弯曲曲的的公路,密如蛛网的输电线,移动电话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没有了古树,也没有了茅草屋,家家户户的屋顶都有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高大的水泥电杆,漂亮的钢混结构楼房,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


  近几年,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村劳动力空前富余,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陆续转移到城市,山寨又失去前几年的生气,变得有些冷清了。加上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孩子少了,历时近百年的学校也因生源不足而撤销: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水田也因无人耕种改旱了不少。外出务工加上小孩到学校寄宿,村里的常住人口比原来减少了一半,即使是红白喜事,也热闹不起来。面对数千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留守”的村民们也颇觉力不从心。一些尚能“服役”的粮田只好“下岗”,被抛荒了。


  看到眼前的情景,对往昔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一丝凉意从心头掠过,给人一种苍凉和无奈。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眼前的境况也算是与时俱进了么。如此再过十年,几十年,山寨又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景啊!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