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云南临沧中部彝族大雪山的南定河,一出生便像一头没睁眼的怪兽,跌跌撞撞,连爬带滚,先向东再向北,然后调头向西,一路狂奔。冲出崇山峻岭进入美丽神奇的孟定坝,才慢慢睁开大眼,东望望西瞧瞧,瞬间变得如同一头温顺的老水牛,摇头晃脑,仿佛被孟定坝的美丽震慑,又仿佛不愿惊醒这片神秘的净土。待缓缓流过椭圆形坝子进入云遮雾罩的缅甸,又变得汹涌澎拜,桀骜不驯,野性十足。
孟定,西南边陲北回归线上一个傣族小镇。“孟定”,傣语意为“弹弦的地方”,她是继云南傣家大姐版纳、二姐德宏之后闺中待嫁的傣家小三妹。傣族,不但习惯“傍水而居”,而且有“一日三浴”习俗;不但有欢乐的“泼水节”,还有迷人的“水姑娘节”。可以说,傣族人一刻都离不开水。仆冒没有不会游水的,故有“见水笑眯眯,必定是摆夷”之说;仆哨更是口不离水,嬉笑时“水、水、水”,祝福时“水、水、水”,甚至骂人时也是“水、水、水”。所以,行走傣乡,“水,水,水”的欢呼不绝于耳。
孟定坝,自然就是“弹弦的坝子”了。仅听名字就让人向往、遐想,何况还有“傣家小三妹”的雅称,何况还有神奇的“北回归线”,再加上诗人晓雪的名句“西双版纳是一幅鲜艳夺目的画,而藏在云雾深处的孟定坝子则是一首回味无穷的诗。”孟定坝,更是被蒙上一层原始和神秘的色彩。
事实上,这里的确原始和神秘。这里四季如夏,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年两熟,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四季不断;这里动物繁多,孔雀、蟒蛇等野生动物遍地游荡,雏鸟待哺、羊羔跪乳等自然现象随处可见;这里民族杂居,除了世居的傣族、佤族、景颇族,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农场工人;这里贫穷落后,出门靠走,治安靠狗,传话靠吼;这里语言奇特,除了傣话瓦话,还有由云南话、湖南话、四川话、上海话形成南腔北调的“孟定话”;这里民俗奇葩,除了“云南十七怪”,还有奇葩的“三美”(仆哨美、晚霞美、彩虹美)、“三奇”(云奇、雨奇、雾奇)、“三怕”(怕麻蛇、怕蜱虫、怕蚂蝗)、“三无”(衣服无领,裤子无兜,鞋子无邦)、“三恶”(老婆娘恶、老母鸡恶、老母猪恶)、“三怪”(石头秤砣、男人小便蹲、仆哨小便站)、“三多”(狗多、鹅多、娃多)。更奇葩的是,这里不但水牛会流泪,猴子也会流泪;不但发生了罕见的“人蜂大战”,还发生了奇葩的“人猴大战”。可谓,奇葩小镇。
20世纪70年代末,因这里的农场知青“惊天一跪”,让小镇“荣幸”地成为了中国“上山下乡”的终结之地,“奇葩小镇”更是名噪一时。
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奇葩”的地方,那样一个“猴流都会流泪”的年代。